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為了培養具備食品質量與安全意識的未來人才,許多高校開設了《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課程。然而,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素質的問題,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從課程思政的背景與意義、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創新、實踐教學加強以及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探討《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食品安全;質量控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一、引言
食品安全已成為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到流通整個食品供應鏈中的一個關鍵因素。食品安全問題是當前全球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是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培養具備食品質量與安全意識的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傳統的《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素質等,難以滿足社會對食品安全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將從課程思政視角出發,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二、課程思政的背景與意義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這些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健康,也對食品行業的信譽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在食品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課程思政,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未來從事食品行業工作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
在課程中引入道德素質培養內容,讓學生了解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誠信、守信的職業道德品質。作為未來的食品行業技術、研發和經營管理人員,學生需要始終將食品安全責任銘記于心,確保所從事工作的安全。
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食品安全對社會的影響,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應認識到,食品安全關系到每個公民的生命健康,關系到國計民生,因此需要牢固樹立起食品安全責任意識,為國家的安全、人們的健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三、課程思政視角下教學內容的優化
為了實現培養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食品安全人才的目標,需要優化《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教學內容。
介紹食品質量安全的基本概念、影響因素、控制措施等。學生應掌握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基礎知識,了解食品從原料生產、加工到流通整個供應鏈中的安全與質量問題及控制技術和措施。
通過實驗、案例分析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應通過實踐操作,掌握現代食品企業在原料生產、加工到流通整個供應鏈中的安全問題以及控制技術和措施,具備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的能力。
強調食品安全倫理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應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踐行知行結合的理念,將食品安全責任意識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四、課程思政視角下教學方法的創新
通過分析真實的食品安全案例,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了解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影響因素和防控措施,提高他們的警覺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采用小組討論、提問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互動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實驗、模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的解決過程,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其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研究式教學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加強實踐教學,提升綜合能力
通過引入實踐項目,讓學生親身參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的解決過程。實踐項目可以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參觀企業生產現場,了解企業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運作和要求。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了解食品行業的實際情況,增強他們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建立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實習基地可以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全面評價學習效果
通過線上任務的完成、課室討論、課程作業與調研報告等形式,進行階段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可以針對學生的“德、能、勤、績”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考校,考核由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組成。
通過期末考試,進行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可以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在專業課程的考核過程中,要注重對思政元素的考核。可以加大課外作業和課程實踐所占的比重,在課外作業和課程實踐中增加課程思政的成分。在試卷中,可以加入反映課程思政目標的考題,如“某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非法添加過量的添加劑,如果你是該企業員工,你應該怎么做?”等。
七、課程思政視角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采用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實踐教學和研究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實踐操作和研究性學習等方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
通過引入實踐項目、校企合作和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親身參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的解決過程,了解企業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運作和要求,增強他們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線上任務的完成、課室討論、課程作業與調研報告等形式進行階段性評價,通過期末考試進行終結性評價。同時,增加思政元素考核占比,注重對學生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考核。
八、總結與展望
將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課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還可以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通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實踐操作和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然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仍面臨一些挑戰,如如何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因此,我們需要繼續探索和實踐,不斷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為培養具備食品質量與安全意識的未來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優化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我們也將積極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崗位,培養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