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面對這么大的識字量,尤其是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如何能在避免讓學生大量機械抄寫的同時,激發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提高其識字速度和質量,做到既高效又輕松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思考。
一、高效課堂,喚醒識字內驅力
(一)通過多感官刺激激發識字興趣
學生對于學習漢字的需求不僅僅在于寫字本身,更需要的是一種多元的、互動的刺激。這可以讓他們更全面地理解和記憶一個字。比如,課堂上我會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動畫,追溯“字源”,讓漢字活起來;利用拼圖游戲、字卡日歷或漢字魔方等輔助方式來加強學習效果。在有趣的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多方面感官,豐富其識字方法,培養其主動識字的能力,促其愿學、好學、樂學。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強化識字效果
在指導寫漢字的過程中,我會采用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生字的教學。基本筆畫是漢字書寫的基礎,對于簡單的字,我采用小老師示范的形式,以一帶多,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更好地增強識記效果。對于稍難的字,我會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進行識記。比如在學習“澡”和“操”時,編制“用水來洗澡,伸手來做操”的順口溜幫助記憶。接著,我會在黑板的田字帖范寫,尤其是引導學生發現重點筆畫的位置,并用彩色粉筆標注出重點筆畫,再讓學生把左手當小黑板,右手在“小黑板”上書空,隨后再在田字格描一個寫一個。最后我一邊巡視,一邊個別輔導,一邊表揚鼓勵學生,一邊尋找“小小書法家”。
二、趣味練習,感受識字樂趣
(一)據音寫詞,讓記憶更有效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記憶是有遺忘周期的。短期記憶如果要發展形成長期記憶,就是要不間斷地對短期記憶進行強化,因此復習是鞏固記憶的關鍵。每周我會利用午寫或延時,進行“看拼音寫詞語”專項練習。一般我習慣性選取每個單元中較重要的五到六個詞語,將其拼音寫在黑板最上方,滾動地呈現給學生。用拼音代替老師讀詞語,需要學生自己拼讀,并調動主動思維把詞語寫出來,既鍛煉了他們的拼讀能力,又檢測了生字的識記情況。當然,在開始寫之前,我會預告檢測范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提前復習,加深記憶,這樣學生在寫的時候更得心應手,成就感隨之而來,自信心也就加強了。
(二)花樣聽寫,讓識記更有趣
對于學生來說,單純聽寫可能會顯得枯燥乏味。因此,我每次聽寫詞語數量不多,常選取學生易錯、常錯的詞語輪番進行花樣聽寫。
比如“幸運詞+消消樂”聽寫法。每次聽寫16個詞,寫完后,學生挑3個喜歡的詞,畫上星號。老師收齊聽寫本后,公布3個幸運詞,若與其中一個相符,就額外加2分。若3個都猜中,且能連成一條線,即可完成消消樂,并額外加10分。
或“漂流聽寫”法:按照座位,每列學生準備一張聽寫紙,第一個學生寫完一個詞,將紙漂流到下一位,直至全部聽寫完,再由小組之間互評,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又增加互相學習的機會。
三、家校協作,賦能識字空間
家校合作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生字記憶也至關重要。放學后,我建議學生和父母一起通過親子閱讀、字卡碰碰碰、漢字分享大比拼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生字。同時,我提醒學生發現身邊的“學習素材”,如購物、點餐時讀商品名稱、寫日記時使用新學的生字、剪貼“識字小報”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生字記憶效果,還能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加識字量。
綜上所述,低年級學生在避免機械抄寫的情況下仍可以有效地識記生字,但一定要講究策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興趣出發,采用形式多樣、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識字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的識字教學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又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