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紅色文化短視頻在高校大學生思政課程教育中的應用,為高校思政課程實際教學提供一定的啟示,注入新的活力,提質增效。方法: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和問題導向法,分析紅色文化短視頻的教學優勢,實地調研紅色文化短視頻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的應用,以現實問題為導向,探究紅色文化短視頻在大學生思政課程教育中的應用策略。結果:紅色文化短視頻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的應用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可以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情感共鳴等,有助于加深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總體而言,高校思政課程應用紅色文化短視頻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面臨不容小覷的現實困境,網絡語境沖擊、素材選擇艱難、教學方式固化等問題亟待解決。結論:為有效應用紅色文化短視頻,教師要提高紅色文化短視頻的傳播品質、篩選高質量的短視頻、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可構建紅色文化短視頻素材庫,為思政課程提供支持,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同時,創新教育形式,利用網絡媒體和大數據技術,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增強紅色文化短視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課堂內外活動,如搭建網絡平臺、舉辦紅色文化短視頻比賽等,強化大學生的紅色記憶,堅定理想信念。
關鍵詞:紅色文化短視頻;大學生;思政課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1-0-03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家與個人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1]。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置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2],這為學校思政課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短視頻成為傳播紅色文化的新形式和重要陣地,其發展勢頭迅猛,深受廣大網民尤其是大學生喜愛。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3]。這一龐大的用戶規模為紅色文化短視頻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此背景下,紅色文化短視頻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效利用短視頻傳播紅色文化,不僅能深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還能促進其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提升。
1 紅色文化短視頻在思政課程教育中的應用亮點
1.1 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形態,成為全新的傳播載體,依托互聯網技術,以可視化、碎片化的方式高效便捷地傳播信息,內容豐富多彩,能夠直觀、高效地滿足人們獲取信息的需求,契合當代大學生碎片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特點[4]。紅色文化短視頻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歷史事件、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縮短了大學生與紅色文化之間的距離,為傳統思政課程注入新活力。通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利用短視頻展現紅色文化,能夠使大學生在觀看紅色文化短視頻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從而實現思想認同、情感共鳴、行為共振以及價值傳承,更好地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此外,通過視聽刺激,短視頻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和參與度。
1.2 豐富教學內容,開闊知識視野
紅色文化短視頻作為一種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對于推動思政教育發展具有顯著效果。多樣化的紅色文化短視頻將抽象的書本理論知識與具體形象的視頻內容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輔助學生學習“馬工程”教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課本知識。在長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黨和人民創造了眾多壯舉,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形成了珍貴的文史資料。紅色文化短視頻能夠拓展高校思政課程的深度與廣度,深化大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增強高校思政課程教育的精確性與實效性。同時,這種教學形式緊密聯系現實,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與時俱進。
1.3 引發情感共鳴,堅定理想信念
高校思政課程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其重要職責在于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應用紅色文化短視頻,一方面能夠豐富高校思政課程資源,促進高校思政課程革新;另一方面可以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助力[5]。紅色文化短視頻通過展現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與偉大精神,激勵大學生繼承先輩之志,樹立家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將紅色文化和紅色歷史融入短視頻中,能夠深刻體現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突出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必要性,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大學生,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思政課程教育中充分應用紅色文化短視頻,對于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具有積極作用。
2 紅色文化短視頻在思政課程教育中應用面臨的現實困境
2.1 網絡語境的沖擊
網絡語境是指以網絡作為話語活動的場域和環境[6]。網絡傳播具有傳播內容碎片化、娛樂化等特點,網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淺顯化與低俗化風格。當前,紅色文化短視頻存在內容呈現方式中規中矩,常涉及口號式呼吁、要求提出及限制性表達等,與網絡語境、氛圍格格不入[7]。在快餐主義盛行的網絡語境下,紅色文化短視頻在思政課程教育中的應用遭遇各種挑戰,如部分網友針對紅色文化短視頻發表的負面言論和消極觀點,在污染互聯網內容生態的同時,會影響部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弱化他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2.2 素材選擇艱難
目前,從實際調查分析來看,思政課程教育仍存在應用紅色文化短視頻不充分、不科學的問題[5]。雖然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素材中篩選出既符合思政課程目標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高質量短視頻是一大挑戰。部分紅色文化短視頻存在內容單一、形式陳舊的問題,難以引發學生共鳴。高校思政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且涵蓋豐富的知識點。在應用紅色文化短視頻時,要根據不同學段和課程的具體要求進行相應調整,以發揮紅色文化短視頻獨特的教育作用。另外,必須保證在思政課程教育中應用的紅色文化短視頻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在思政課程教育中應用誤讀或歪曲歷史的短視頻,不僅會影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正確認知,還會削弱思政課程教育的權威性。因此,教師在選擇紅色文化短視頻素材時,必須秉持高度的歷史敏感性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所選素材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確保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2.3 教學方式固化
將紅色文化短視頻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程教育,離不開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創新。然而,部分教師可能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方式陳舊、授課語言老套,難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導致短視頻在思政課程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大打折扣。根據實際調研,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堅持傳統的育人觀念,認為思政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政治性,而紅色文化短視頻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會削弱思政課程的嚴謹性。同時,如何平衡短視頻展示與知識理論講解的時間,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短視頻反映的問題,也是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需要應對的挑戰。這不僅需要教師不斷探索與實踐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適應新興的教學模式。
3 紅色文化短視頻在思政課程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3.1 提升紅色文化短視頻內容質量
紅色文化短視頻有助于激活青年大學生的紅色記憶,而激活紅色記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思政教育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內容質量始終是影響傳播效果的核心,而生產優質內容則是短視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紅色文化短視頻作為紅色文化與短視頻相結合的產物,具有特殊性[8]。短視頻時長有限,容易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因此可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借助具體案例輔助視頻教學。通過生動鮮活的案例,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思政教育的意義。將傳統思政教育的優勢與短視頻教學相結合,做到新舊互補,既能讓學生掌握具體知識點,又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底層邏輯和原理,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
3.2 構建高校思政課程紅色文化短視頻素材庫
紅色文化短視頻蘊含著豐富的史實內容,高校積極構建紅色文化短視頻素材庫,能夠為思政課程提供豐富的紅色資源,有助于更好地闡述相關內容。在構建素材庫的過程中,高校首先要收集整理所在地的紅色資源,如紅色地標、紅色文獻、紅色人物事跡等,這些直觀且具體的史料對大學生極具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時,除了選用高校所在地的紅色資源,還應廣泛收錄其他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的紅色資源。此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持續更新,高校應定期維護和更新素材庫,確保思政課程教育與時俱進。
3.3 創新紅色文化短視頻的教育形式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深入研究網絡教學的內容設計和功能發揮,不斷創新網絡教學形式,推動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9]。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注重創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平衡好教學的生動性與嚴肅性,應用好紅色文化短視頻。在篩選和制作紅色文化短視頻的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時代機遇,把握傳播規律,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大學生的信息需求和興趣愛好,創作出符合大學生需求的作品,實現精準投放,從而激發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堅定理想信念。教師在選取紅色文化短視頻內容時,應做到精準對接不同學生對紅色文化短視頻敘事故事的偏好,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強化其激活紅色記憶的效果。此外,在課堂外也可以開展思政教育,如在校園內搭建紅色文化短視頻平臺,鼓勵大學生上傳并分享自己喜愛的紅色文化短視頻,提供互動窗口,暢通交流渠道。定期開展與紅色文化短視頻相關的系列活動,如為紅色文化短視頻配音、制作相應的短視頻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傳播氛圍,強化大學生的紅色記憶,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4 結語
本文探討了紅色文化短視頻在高校大學生思政課程教育中的應用情況和具體策略。紅色文化短視頻應用于大學生思政課程教育中具有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引發情感共鳴等作用,有助于深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然而,也面臨網絡語境沖擊、素材選擇艱難、教學方式固化等現實困境。為實現對紅色文化短視頻的有效應用,需要提高傳播品質、篩選高質量的短視頻、創新教學方法等。高校可構建紅色文化短視頻素材庫,為思政課程提供支持,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同時,創新教育形式,利用網絡媒體和大數據技術,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課堂內外活動,如搭建網絡平臺、舉辦紅色文化短視頻比賽等,強化學生的紅色記憶。
參考文獻:
[1] 汪為.新媒體視域下紅色文化傳播路徑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22.
[2] 夏文斌.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的根本遵循: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J].紅旗文稿,2024(10):9-12.
[3] 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4-03-22.
[4] 陳亭冰.敘事視角下紅色文化短視頻在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中的作用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23.
[5] 吳紅燕.高校思政課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3.
[6] 陽長征.網絡語境下媒介使用對用戶行為表征的影響研究[J].新聞與傳播評論,2020,73(6):40-52.
[7] 張森.“短視頻+”背景下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研究[D].成都:成都大學,2023.
[8] 劉詩榕.紅色文化短視頻傳播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22.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2018-04-13)[2024-07-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
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背景下紅色檔案賦能學校思政課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R-008
作者簡介:沙軼凡 (2003—),女,研究方向:新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