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medical staff towards advance care planning
WANG Jiao,DUAN Aixu,ZHANG Bei,LAN Jiaqing,GU QingfangSchool of Nursing,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hanxi 03700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U Qingfang,E-mail:guqingfang2006@163.com
Keywords advance care planning,ACP;medical staff;cognition;behavior;hospice care;review
摘要 綜述了我國醫務人員對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的認知與行為現狀,探討其影響因素,并提出改善醫務人員這一認知與行為現狀的干預策略,以期促進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在我國更為有效地實施。
關鍵詞 預立醫療照護計劃;醫務人員;認知;行為;安寧療護;綜述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9.013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預立醫療照護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ACP)逐漸成為醫療領域的一個重要議題,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中指出,應加強安寧療護、長期護理等持續性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健康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ACP作為醫療機構安寧療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了對病人生命尊嚴的尊重,也反映了醫療服務向人性化和個性化發展的必然趨勢[3]。其核心理念在于在病人健康或疾病早期,與醫務人員、家屬等利益相關方共同討論并制定關于未來醫療照護的決策和計劃,確保在病人因各種原因無法自主決策時,能夠按照其事先的意愿進行醫療照護[4],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照護指導,有利于保障病人權益、提升病人生存質量、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減輕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提高醫療服務質量[5]。然而,相關研究表明,盡管ACP的重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可,但在臨床實際操作中,醫務人員對其的認知與行為存在諸多問題,在執行ACP時普遍面臨著多重困難和挑戰[6-7]。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綜述醫務人員對ACP的認知與行為現狀,深入分析其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以期為ACP在我國的有效實施提供新思路。
1 ACP概述
1.1 ACP的發展歷程
ACP作為近年來醫療領域的一個新興概念,正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ACP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醫療服務的個性化和人性化[8],ACP作為一種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應運而生并逐漸得到推廣。在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了完善的ACP制度,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9]。而目前國內關于ACP的研究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提供優質緩和醫療仍存在諸多挑戰和障礙[7]。
1.2 ACP的理論基礎
ACP的理論基礎主要建立在尊重病人自主權、維護病人尊嚴和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的理念之上[10]。它強調病人作為醫療服務的主體,應該積極參與到醫療決策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期望。同時,醫務人員應尊重病人的自主權,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支持,注重與家屬等利益相關者的溝通與合作,確保醫療決策的全面性和準確性[11]。
1.3 ACP在持續性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ACP作為安寧療護的重要一環,在實現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和信任度。病人可以通過ACP提前了解可能面臨的醫療情境和決策,從而更加從容地面對未來的醫療挑戰。同時,病人與醫務人員的深入溝通也有助于建立更加緊密的醫患關系,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和滿意度[5]。其次,ACP有助于減少醫療糾紛和沖突[12]。通過明確病人的意愿和期望,ACP能夠減少因誤解或溝通不暢導致的醫療糾紛和沖突,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有研究顯示,ACP還有助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提高醫療效率[13-15]。通過提前制訂醫療照護計劃,醫療機構能夠更加合理地安排醫療資源,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干預和費用支出,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2 醫務人員對ACP的認知與行為現狀
醫務人員作為ACP的主要執行者和推廣者,其認知與行為直接決定了該計劃的實施效果[16]。然而,在臨床實踐中,醫務人員對ACP的認知與行為現狀不容樂觀,在對待ACP的態度、行為模式及存在的問題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不足和局限性[17],這一問題在多個層面均有所體現。
2.1 認知現狀
2.1.1 知識層面
部分醫務人員對ACP的基本概念、核心意義以及具體的操作流程了解不夠深入[18]。諶永毅等[19]研究表明,部分醫務人員可能僅僅停留在聽說過的層面,對于ACP如何在實際醫療工作中發揮作用,如何與病人的醫療決策和照護需求相結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了解和掌握。這種知識上的匱乏使得醫務人員在面對病人及其家屬的詢問時,難以給出明確的解答和指導。
2.1.2 態度層面
部分醫務人員未能充分認識到實施ACP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對ACP的重視程度略顯不足[20]。他們可能認為這只是一個新興的概念,與傳統的醫療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實踐中并未將其視為必要的醫療環節[21]。這種態度上的忽視不僅阻礙了ACP在醫療機構的推廣和應用,也影響了病人及其家屬對ACP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2.2 行為現狀
2.2.1 技能層面
技能層面的問題是醫務人員在實踐中是否能順利執行ACP的關鍵所在[22]。由于ACP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包括與病人的溝通技巧、醫療決策的能力、法律倫理的把握等[23],而部分醫務人員在這些方面并未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和教育,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其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制訂個性化的醫療照護計劃,如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尊重病人的自主權等。技能方面的不足對ACP的實施成效造成了直接且顯著的影響。
2.2.2 溝通層面
醫務人員在執行ACP時,溝通協作方面仍存在亟待優化的困境與難題[24]。ACP的制定和實施需要醫務人員、病人及其家屬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溝通。然而,由于醫務人員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障礙,往往導致ACP無法順利推進[25]。醫務人員可能無法充分理解病人的意愿和需求,病人及其家屬對醫務人員的解釋和建議產生誤解或疑慮。這種溝通不暢的問題不僅會妨礙了ACP的有效實施,更有可能成為誘發醫療糾紛的潛在隱患[26]。
3 影響醫務人員對ACP認知與行為的因素
3.1 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是影響醫務人員對ACP認知與行為的關鍵因素。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直接決定了他們對ACP的理解和應用能力[27]。專業知識豐富、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更能夠深入理解ACP的核心價值和操作流程,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ACP的制定和實施中。此外,Chu等[28]研究表明,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對其行為具有明顯影響,其價值觀、職業態度及溝通技巧等要素,均會深刻作用于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ACP的制定與執行等各個環節。具備高度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的醫務人員更能夠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關注病人的需求。
3.2 組織因素
組織因素在改善醫務人員對ACP認知與行為現狀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醫院的文化氛圍、管理制度以及對ACP的重視程度,都會直接影響醫務人員的認知和行為[29]。醫院文化作為組織內部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對醫務人員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20]。如果醫院文化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鼓勵醫務人員進行醫療照護的創新和改進,醫務人員更可能積極接受并推廣ACP。反之,如果醫院對此缺乏重視或支持不足,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就可能受到抑制。此外,醫院的管理制度也對醫務人員的行為產生約束和激勵作用。Piers等[30]研究發現,如果醫院建立完善的ACP推廣機制,并輔以針對性的培訓與專業支持,醫務人員將更有可能順利并有效執行這一計劃。
3.3 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也是影響醫務人員對ACP認知與行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政策環境在塑造醫務人員的行為和態度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1-32]。政府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為ACP的推廣和實施提供明確的指導和支持,從而有效激發醫務人員參與ACP的積極性。這些政策包括資金扶持、專業培訓和獎勵機制等[33],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應用ACP。其次,公眾認知和社會輿論等都會對醫務人員的行為產生引導和約束作用[34]。當公眾對ACP的認知和接受度達到較高水平時,醫務人員會感受到更為強烈的社會期望與壓力,進而更加努力地投身于ACP的學習與實踐之中。反之,如果公眾對ACP持懷疑或否定態度,醫務人員可能會因為擔心受到質疑而缺乏積極性。
4 改善醫務人員對ACP認知與行為的干預策略
4.1 加強宣傳教育
加強宣傳教育是提升醫務人員對ACP認知的重要手段[35]。醫療機構應定期組織講座、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專家就ACP的定義、意義、操作流程等進行深入講解,使醫務人員能夠全面了解其內涵和價值[36]。同時,利用醫院內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定期發布ACP的相關知識和案例,提高醫務人員的關注度和學習積極性[37]。此外,還可以通過制作宣傳手冊、懸掛宣傳標語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使醫務人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ACP的認知。
4.2 提高醫務人員職業素養
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也是改善其認知與行為的關鍵[38]。職業素養的提升不僅有助于醫務人員更好地理解和應用ACP,還能增強其在實際工作中的執行力和應變能力。因此,醫療機構應當高度重視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培養,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推進。具體而言,醫療機構應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專業培訓,這是提升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培訓內容應涵蓋ACP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溝通技巧等多個方面,確保醫務人員能夠全面、深入地掌握ACP的核心要素[39]。在培訓形式上,醫療機構可以定期舉辦培訓班、研討會等活動,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授課和指導,為醫務人員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40]。同時,還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等現代技術手段,開展遠程教育和在線培訓,方便醫務人員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除了專業培訓外,醫療機構還應鼓勵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研究活動。通過參加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開展科研項目等方式,醫務人員可以不斷拓寬視野,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業動態,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4.3 建立健全ACP相關政策與制度
完善政策與制度是確保ACP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石。醫療機構應制定明確的ACP執行規范,細化醫務人員在ACP實施過程中的職責和權益,確保他們在執行ACP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不僅可以降低醫務人員的執行風險,還能增強他們對ACP的信任感和歸屬感[26]。加強監管和評估機制是保障ACP實施效果的關鍵環節。醫療機構應建立定期檢查和評估制度,對ACP的實施情況進行全面、客觀地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同時,建立問題反饋與整改機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確保ACP持續改進和優化[41]。此外,建立激勵機制也是推動ACP順利實施的重要手段。醫療機構應設立專門的獎勵基金,對在ACP推廣和實施中表現突出的醫務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并吸引更多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到ACP的實踐中來[42]。
4.4 營造良好的醫院文化氛圍
醫療機構是ACP對話發起及實施的主要場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則是改善醫務人員認知與行為的重要途徑。醫療機構應倡導尊重病人自主權、關注病人生命質量的醫療理念,使醫務人員能夠充分認識到ACP在提升病人生命質量和滿意度方面的重要作用[43]。同時,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升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服務意識,使其在ACP的推廣和實施中發揮積極作用[44]。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文化活動、建立互助小組等方式,增進醫務人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符合我國文化背景的ACP發展模式。
5 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醫務人員對ACP的認知與行為現狀不容樂觀,相關研究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實踐中,醫務人員普遍缺乏對其深入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缺乏積極推廣和應用的動力。同時,醫務人員也面臨著技能不足、溝通不暢等挑戰,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ACP的實施效果。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聚焦醫務人員在ACP實施中的角色定位和責任擔當,積極推動ACP在我國醫療照護體系中的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從而為我國醫療照護體系的完善提供堅實支撐。
參考文獻:
[1] 魏利榮,劉云,邊繼萍,等.養老機構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3,38(3):121-125.
[2]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16-10-25)[2022-04-21].https://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 朱懿珍,彭康琳,孟萌,等.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21,21(2):298-302.
[4] 韓素紅,李厚伸,夏麗娜,等.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的實踐與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3):298-302.
[5] BOND W F,KIM M,FRANCISKOVICH C M,et al.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an 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dvanced directive documentation and decreased costs[J].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2018,21(4):489-502.
[6] 鄧仁麗,陳柳柳,史寶欣,等.中國文化背景下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9):1117-1121.
[7] 王心茹.慢病患者預立醫療照護計劃準備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9.
[8] LEE H S,CHEN T R,YANG C L,et al.Action research study on advance care planning for resi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the long-term care facility[J].BMC Palliative Care,2019,18(1):95.
[9] SAKAI S,NAGAE H,MIYASHITA M,et al.Developing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the readiness for advance care planning[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22,63(3):374-386.
[10] CUDJOE T K M,BOYD C M,WOLFF J L,et al.Advance care planning:social isolation matt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20,68(4):841-846.
[11] 陳紅爽,關玉霞,周紫娟,等.終末期腎病患者緩和醫療的應用現狀及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3,36(12):1382-1388.
[12] 施楠,于海龍,李夢瑤,等.腦卒中患者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的范圍綜述[J].護理學雜志,2024,39(1):116-120.
[13] DENG R L,DUAN J Z,ZHANG J H,et al.Advance care planning for frail older people in China:a discussion paper[J].Nursing Ethics,2019,26(6):1696-1706.
[14] DENG R L,ZHANG J H,CHEN L L,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a modified advance care planning programme[J].Nursing Ethics,2020,27(7):1569-1586.
[15] LIM M K,LAI P S M,LIM P S,et al.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regarding 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Malaysia: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J Open,2022,12(2):e048314.
[16] WERNER P,SCHIFFMAN I K.Nursing home staff members′ attitudes regarding advance care planning:relationship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J].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2020,32(10):2091-2098.
[17] 丁多姿,鄧仁麗,陳柳柳,等.醫學生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知信行調查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6):733-739.
[18] 朱佳露,何海燕,牟紹玉,等.養老機構志愿者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培訓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22,37(7):76-78.
[19] 諶永毅,成琴琴,王英,等.護理人員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知信行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3):334-340.
[20] 李赟,李青鋒,王冬華.護士預先指示認知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9,34(8):104-107.
[21] BESTVINA C M,POLITE B N.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oncolog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Oncology Practice,2017,13(10):657-662.
[22] LIU L,ZHAO Y Y,ZHANG L H,et al.Measuring self-efficacy and readiness for 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Chinese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20,60(3):622-629.
[23] 李紅,趙慶華,肖明朝,等.醫務人員對預立醫療照護計劃認知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7):1032-1037.
[24] 魏利榮,劉云,邊繼萍,等.護理人員對預立醫療照護計劃認知與感受的Meta整合[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22):2784-2790.
[25] LI I F,HUANG S M,LEE C F,et al.Perceptions of behavioral awareness,intention,and readiness for advance care planning:a mixed-method study among older indigenous patients with late-stage cancers in remote areas of eastern Taiw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16):8665.
[26] 王燕森,耿仁文,劉智勇,等.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實踐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6,37(2B):86-88.
[27] 王曉燕,劉俊榮,劉智勇,等.醫務人員對預立醫療照護計劃認知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6):732-736.
[28] CHU D C,YEN Y F,HU H Y,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 directives comple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advance care planning communication in Taipei,Taiwan[J].PLoS One,2018,13(7):e0197552.
[29] 朱婷婷,劉東玲,張璟,等.預立醫療照護計劃接受度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14):3619-3623.
[30] PIERS R,ALBERS G,GILISSEN J,et al.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dementia:recommendation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J].BMC Palliative Care,2018,17(1):88.
[31] 繩宇,王心茹.醫護人員對預立醫療照護計劃認識與實踐的質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2):166-171.
[32] 楊曉霞,呂利明,于子夫,等.醫護人員對預立醫療照護計劃認知與體驗的Meta整合[J].軍事護理,2023,40(8):88-91.
[33] 黃小英,黃慧敏,劉暢,等.醫務人員對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的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10):70-72.
[34] 孫佳一,趙志芳.基于CiteSpace對我國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循證護理,2024,10(5):892-897.
[35] 高曉藝,胡利萍,趙越,等.新加坡安寧療護服務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24,27(22):2745-2751.
[36] LUM H D,DUKES J,CHURCH S,et al.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about \"the conversation\":an interactive value-based advance care planning sess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amp; Palliative Care,2018,35(2):324-329.
[37] SOMAL K,FOLEY T.General practitioners′ views of advance care planning:a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22,191(1):253-262.
[38] 張明,王曉燕,劉俊榮.國外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實施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醫院,2018,22(10):79-81.
[39] 趙慶華,李紅,肖明朝.醫務人員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培訓課程的構建及實施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2):289-294.
[40] 楊蓉,牟紹玉,張虹,等.養老機構醫護人員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實踐現狀及對策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0,35(14):41-44.
[41] 聞曲,代藝,劉敏.腫瘤科護士自主學習護理論壇的創建與運作[J].護理學雜志,2018,33(19):5-7.
[42] 王雪芬,胡一蘭,朱星宇.國內預立醫療照護計劃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8,33(24):14-16.
[43] 張汛滔.醫護人員對預先指示的知識、意向、態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14.
[44] 王守碧,楊柳,陳柳柳,等.護士在預立醫療照護計劃中的角色定位[J].護理學雜志,2019,34(17):94-97.
(收稿日期:2024-05-20;修回日期:2024-09-10)
(本文編輯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