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高職院校也肩負起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不斷邁向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中,完善的內部教學督導體系的構建,是衡量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建立了教學督導隊伍,但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和數字化發展的新模式等變化,現有的教學督導體系已難以滿足督政、督學、評估檢測一體化功能的統一實現。為此,文章立足于現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分析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督導體系現存的問題,準確把握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督導體系的構建原則,明確校內教學督導工作的功能定位,界定內部教學督導工作的職責范圍,并提出內部教學督導體系的優化建議,以期為新時代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教學督導;高質量發展
一、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督導體系構建新要求
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強化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完善產教融合的辦學體系,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而學校內部教學督導體系的構建,則是保障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同時與高職院校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緊密相連。因此,為構建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校內教學督導體系,必須深入分析并明確高職院校發展的新要求。
(一)適應數字化、信息化發展模式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推進,數字生態的成型與飛速發展對經濟社會和生產生活都帶來了質的變化。在此背景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建設也必然要求中國的教育領域緊跟時代步伐,實現自身的華麗轉變,充分利用新技術推動教育的新發展。對高職教育而言,大部分院校已經實現了混合式教學,并嘗試推廣運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和資源來創設教學情景,以解決實習實訓中的難題。因此,在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的情境下,校內教學督導體系的建立必將擺脫過去那種依靠純人力進行評估和監督的模式,轉向需要適應并主動利用現代新技術,如互聯網、資源庫、智慧教育教學平臺以及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等。同時,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能夠顯著提升教學督導的工作效率,打破傳統教學督導必須“人到場”的局限,借助線上APP實現虛擬評教、虛擬討論,為任課教師提供有效的反饋。適應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的內部教學督導體系,還能夠實現實時動態地跟蹤、檢查和詢問師生群體,以收集真實的教學評價,為高職院校進行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等提供充足的數據資源。
(二)轉變為多元型督導模式
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若想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必須加強自我問題的發現、改進和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一種具有主動性、持續性、系統性以及開放性的教學督導機制,對高職院校教學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質量監管、信息溝通和評價反饋。傳統的單一型、僅限于教學層面的督導管理方式,已經無法實現內涵式發展。全面、高質量的發展要求教學督導不僅要重點抓住教學層面的督教、督學,還要從學生層面、學校層面以及社會層面進行綜合衡量和督導,服務于課程改革建設、學校管理發展以及學生職業發展等多方面。這就要求學校從管理層面、制度層面、組織層面多渠道、多方位地抽調或培養人員,組成視角多元的督導隊伍,拓展督導人員的參與形式,為校內督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同時,以多元型督導為手段,為改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優化教育決策、指導教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三)明晰高職院校內部督導工作職能
教育督導是教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教育制度。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高職院校督導評估的首要目標。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新時代高職院校的教育督導工作不僅延續了督促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方針政策、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育質量等傳統職能,還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和高職院校的發展前景,衍生出了更全面、更具體的職能。校內教學督導工作不僅要高屋建瓴,更要深入細節,需要精準回答“督什么”和“怎么督”的問題。“督”有監督、督促之意,其工作職責主要指向保障學校教學的順利進行;“導”則有引導、啟發之意,其工作職責主要指向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向上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內部督導工作不僅要重視對專業課程系統性、整體性的督導,還要聚焦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培養,關注與企業行業的緊密合作和協調發展。要做好隨堂聽課、示范指導、教學信息收集與反饋、專項檢查、專題調研等工作,在為國家輸送專業性人才的同時,不斷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二、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督導體系構建原則
為了實現高職院校內部督導體系的完善與升級,必須立足于現實,遵循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著力解決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者之間聯系不緊密、運轉不協同、進展不充分、成效不平衡等問題,并致力于架構一個既科學又有效的體系,使教學督導回歸服務教育的本質。
(一)站穩公正公平、客觀督導的原則
公平公正是構建任何評價體系、監督體系的基本原則。只有遵循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行事,不偏袒任何一方,確保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覆蓋,避免出現疏漏和偏頗,才能獲得人們的尊重,從而引導人們主動遵守和自覺擁護。校內教學督導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但在督導人員與教師溝通、評分或監督的過程中,難免會摻雜私人感情,從而未能達到教學督導的真正效果。因此,落實教學督導需要督導人員拋棄人情世故,本著“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開展工作。督導人員不是代表個人或者某一校領導對某個教師或教學行為進行檢查、評估、指導,而是代表督導組織,具有集體性色彩。對督導中存在的問題,應通過督導組人員討論,匯集各個成員的意見,最終得出中肯、合理的建議,以便教師進行教學自查和反思。
(二)體現以人為本、和諧督導的原則
教學督導體系構建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及高職院校的內涵式發展。為此,需要關注教師本身,發掘教師工作的亮點,打破僅停留在表面的教學評價模式。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承擔者,也是被督導的對象。教學督導的目的是杜絕部分教師在教學課堂上不負責、不作為的現象。例如,在高職院校中,由于學生上課不認真、課堂紀律渙散等原因,部分教師上課激情不高,照本宣科式教學的頻率較高。同時,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由于對高職院校背景、教學條件等較為熟悉,容易陷入教學固定思維,從而出現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滯后等現象。因此,教學督導體系的構建需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深入觀察、監督每位教師,秉持平等互助、和諧友善的態度,了解教師的具體情況,并給予其改進措施和優化建議。
(三)堅持長效發展、科學督導的原則
校內督導體系的構建需要考慮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持續性。首先,對科學督導而言,這就要求督導小組在開展工作時必須有科學的依據。教學督導所使用的督導指標和標準必須科學,所采用的方法也必須嚴謹。其次,在督導過程中,不能僅依賴督導工作組單一方面的作用,成為“舞臺上的獨角戲”,而應該放低姿態,以平和、長遠的目光對待督導對象。應該通過有效的溝通、說服、傾聽等方式,充分尊重被督導者的個人尊嚴,維護其教師形象,使教師能夠主動接受教學督導,并愿意向教學督導專家訴說問題,尋求幫助。最后,在教學督導過程中,應綜合運用調查研究、定量分析、教學座談會等各種方法,以促進督導工作自身和教學的長效發展。
三、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督導體系優化策略
高職院校內部的教學督導并非僅僅通過聽一次課或組織一次評講就能達到推動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而是需要由教學督導工作來“引領”,緊密圍繞學校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這一核心目標。教學督導工作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積極參與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課本選擇、備課要求、上課情況、教學反思等多個方面。
(一)創建職責分明的教學督導隊伍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隊伍主要依賴于聘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高職稱、資歷較深的退休教師或者臨近退休的教師。不可否認,這類教師能夠憑借自身經驗為教學督導工作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建議,以及對教師教學行為進行專業性的評價。但同時,由于年齡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較低等不足,他們在教學督導工作中可能難以達到預想的效果。為此,創建一支年齡結構多元、教師水平和職稱多元的教學督導隊伍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督導隊伍成員應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高水平的教育教學理論儲備,同時熟悉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管理法規,以實現教學督導工作的全覆蓋。此外,教學督導隊伍應該打破單一教師組成的模式,納入校外企業代表、校內領導、二級學院代表、專業教師等多方面人員,組成學校教學督導組、二級學院教學督導組以及專業教學督導組,從而進一步保障校內督導體系的完整性。
(二)創建多元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
教學督導工作的核心是對教師教學行為進行監督與檢查,旨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在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教學督導發揮著重要作用,規范了教學模式與方法,并致力于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高職院校的教師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先進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隊伍構成多樣,包括專職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等。因此,在構建教師評價體系時,應首先明確督導目標,并據此確定督導內容。以目標為導向,結合高職教育的特質,教學評價體系不應僅以“一對一”的課堂評價為主,而應囊括教師所屬團隊的評價、教學研究評價、學生聽課評價等多個維度。內部教學督導應圍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結果創建多元的評價體系,這一體系可以細化到課堂時間分配、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選擇、師生交流情況、教師操作規范性、課堂氛圍等具體的量化指標。
(三)搭建長效暢通的自我學習平臺
高質量發展既是一種發展理念,也是一個預期目標,更是一項行動原則。教學督導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及其體系的可持續性,自然要求督導人員具備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并督導教師、學生制定個人發展規劃以及學期計劃等。“督導”在不同層級有不同的側重。對校級督導隊伍及其督導對象而言,“督”是主要形式,側重于學校管理和行政工作的落實。而對教師這一督導對象而言,“導”則是主要目的,旨在引導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因此,長效暢通的自我學習平臺的搭建也是教學督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組織開展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會、優質課程教學觀摩等活動,為教師提供長期自主學習和尋求幫助的平臺,暢通提升渠道,使教師能夠將自身存在的教學疑惑轉化為教研課題,以供教學督導隊伍和專業教研隊伍集思廣益、重點突破。
(四)創建完善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
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督導實踐基礎薄弱、專業化壁壘高,因此,想要激發校內教學督導工作的效能,將教學督導工作納入績效考核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其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吸納更多具有優秀教學經驗、并愿意投身于教學督導工作的人員加入督導隊伍,從而為校內教學督導隊伍提供堅實的人力保障;二是為了鼓勵督導人員認真履行督導任務,客觀公正地給予教學評價和教學改革建議。績效考核標準應符合高職院校的管理條例,遵循“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并且考核結果應公開透明、可檢測、可量化。通過完善、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來激發教學督導的活力,進而促進教學督導工作的良性發展。
(五)設立靈活高效的信息化督導方式
傳統教學督導工作瑣碎、繁雜,導致督導人員難以長期有效落實,這也是高職院校校內督導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教學督導方式,創建高效率的督導工具,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例如,教學督導隊伍可以利用“學習通”“金山在線文檔”“飛書”“釘釘”等多款軟件,實現教學反饋信息的收集以及在線教學評語的收集;同時,利用“騰訊會議”、多媒體錄制工具等實現線上觀看課堂教學,以便督導專家可以隨時進行教學工作的抽查。
參考文獻:
[1] 羅清海,孫冰,劉清. 地方高校教學督導現狀分析:基于中南地區4所地方高校的調查數據[J]. 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24,45(02):71-78.
[2] 朱光俊,湯穎,黃志玉. 基于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地方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思考[J]. 中國冶金教育,2024(02):45-48.
[3] 趙壽祥,呂霞. 新時期高等專科學校教學質量督導評價探索[J]. 華章,2024(03):67-69.
[4] 蔣慶來,陽文輝.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督導體系構建研究[J]. 公關世界,2024(03):163-165.
2023年度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教育教學科研課題“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下的‘督評聯動’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編號:202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