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與經濟發展是否協調缺乏依據,以及多方面有待完善而關鍵問題不明確的問題,本文采用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對我國經濟社會與公共體育服務所處階段進行了深入探討,進而回答以上兩個問題。研究發現,我國經濟社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與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及其對應的公共服務特征基本相吻合。具體而言,我國經濟已經步入成熟階段,而公共體育服務仍處于起飛階段,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協調。此外,根據羅斯托的理論,處于起飛階段的公共體育服務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是供給不平衡、市場失靈、社會失靈以及信息不對稱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推動公共體育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公共體育服務;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供給不平衡;市場失靈;社會失靈;信息不對稱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1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00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XSP22YBC335)。
備注:無
作者簡介:陳強(1983—),男,博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
普通作者:廖莉(1982—),女,博士研究生,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編號:XSP22YBC335)
作者簡介:陳強,1983,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通信作者:廖莉,198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郵箱:27454808@qq.com
Exploration on the Division of Development Stages and Key Issue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
CHENG Qiang,LIAO L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99,Hunan)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lack of evidence on whether China's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re coordinat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ssues that need improvement in various aspects and unclear key issues, this paper adopts Rostow'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stages as an analytical tool to conduct a thorough exploration of the stages of China's economic society and public sports servic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ociety and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Rostow'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stages and its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s. Specifically,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the maturity stage, while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re still in the takeoff stage,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Rostow's theory, the current key issues faced by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the takeoff stage are supply imbalance, market failure, social failur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Resolving these issues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Keywords: public sports service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stages; supply imbalance; market failure; social failure; information asymmetry
公共體育服務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還在促進社會和諧、提升國民素質、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其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也愈發受到關注。然而,當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在與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問題。首先,缺乏明確的標準和依據,難以判斷公共體育服務是否與經濟發展相協調[1]。其次,公共體育服務多方面有待完善,但關鍵問題尚不明確,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制約了公共體育服務的有效發展和提升。
鑒于此,本文旨在借助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提供判斷經濟發展階段和公共服務特征的標準和依據。通過深入剖析我國經濟社會與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歷史沿革,力求更準確地把握當前公共體育服務所處的發展階段,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其核心任務與發展重點,為我國集中力量解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難題,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1理論基礎
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將經濟發展歷程細分為五個具有鮮明特征的階段:傳統社會階段、起飛前準備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以及大眾高消費階段。每一階段都伴隨著獨特的經濟特性和公共服務特征,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及對應的公共服務特征[2]
階段"""""" 經濟發展特征"""""" 公共服務特征
傳統社會階段"""""" 生產函數有限,生產方式低效。"""""" 政府基本不提供公共服務,僅有的服務如道路、橋梁、航運等,主要是為了滿足統治階級的需求。
起飛準備階段"""""" 經濟開始增長,但仍受傳統低效生產方式影響。""" 政府的職責主要是提供基礎產業和公共基礎設施,為經濟起飛創造前提條件。但公共服務的提供仍然有限。
起飛階段"""""" 經濟增長的障礙和阻力被克服,經濟進步的力量開始支配整個社會,增長成為常態。""" 逐步增加公共服務的提供的同時,政府的職責轉向消除負外部性、克服壟斷,以彌補市場不足。
走向成熟階段"""""" 經濟穩定增長,社會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政府公共服務從基礎設施為主轉向教育、衛生、保健和社會福利為主。
大眾高消費階段""" 主導部門轉向耐用消費品和服務業,社會關注點從技術擴展轉向社會公平與公正。"""""" 政府實現公共服務職能的擴張,通過政治程序將更多資源用于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形成福利國家。
2我國經濟社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同步發展歷程
通過梳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特征,可以發現其與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及對應的公共服務特征基本相吻合。
2.1 溫飽問題與經濟優先時期(1978-1993年)
在1978年至1993年期間,我國將國家發展重心從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中國將國家發展重心轉向經濟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策略,旨在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并集中資源解決農村溫飽問題。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我國于1986年開始實施有組織的開發式扶貧工作,至1993年底,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25億減少至8000萬,占農村總人口比重由14.8%降至8.7%。然而,此階段公共體育服務并未被納入政府優先考慮范疇,主要資源仍投向經濟建設與解決溫飽問題。
2.2 基礎設施建設與健身初步關注時期(1994-2000年)
1994年至2002年間,國家戰略重點包括解決剩余80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同時投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公共體育服務因與建設者體質密切相關而受到國家關注,頒布了多個相關政策,如《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為了確保《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順利啟動,國家體委提出了實施“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具體意見,旨在形成“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的社會環境,激發廣大群眾的體育健身熱情。盡管這一時期政策上給予了支持和明確了發展方向,但多為動員口號式的健身氛圍營造,公共體育服務的實際進展仍然緩慢。
2.3 經濟高速增長與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時期(2001-2017年)
此階段,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2001年至2017年期間,我國經濟持續高增長。2010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產值超越美國位居第一。2017年,中國人均GDP達到8836美元,已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居民可支配收入顯著提升,為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將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和形成全民健身體系確立為目標之一。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加強城鄉基層體育設施建設,并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盡管公共體育服務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如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和質量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4 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完善時期(2018年至今)
自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來,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和規劃被制定并實施,如《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制度》、《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關于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這些政策極大促進了全民健身計劃的推進和組織網絡的完善。盡管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國內體育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還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體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體育消費潛力尚未充分釋放。
3當前我國經濟與公共體育服務的階段分析
3.1我國經濟:走向成熟階段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征鮮明地體現了羅斯托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中的“走向成熟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不僅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也彰顯了我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顯著成就。回顧前三個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從以解決溫飽問題為重點、生產方式低效的第一階段,逐步過渡到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經濟開始增長的第二階段。盡管在這一階段經濟有所增長,但仍受到低效生產方式的影響。隨后,我國邁入了經濟高速增長的第三階段,經濟增長的障礙和阻力被有效克服,經濟進步的力量開始全面支配社會,增長成為常態。這一階段,我國經濟總量迅速攀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為后續的成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入當前階段,即第四個階段“走向成熟階段”,我國經濟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社會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這一階段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與以往的高速增長不同,當前我國經濟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創新驅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二是社會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經過多年的投資建設,我國在社會基礎設施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全面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四是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通過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措施,我國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3.2我國公共體育服務:起飛階段
根據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現狀,可以明確判斷其正處于羅斯托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中的“起飛階段”。這一判斷基于以下幾點關鍵證據:首先,從問題導向來看,“起飛階段”通常伴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發展瓶頸。在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領域,這些問題具體表現為供給端的復雜挑戰,包括體育公共產品政府供給行為的負外部性、部分領域的壟斷現象以及市場供給的整體不足。這些供給的問題可歸納為供給不平衡[3]、市場失靈[4]、社會失靈[5]、信息不對稱等[6]。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尚未跨越“起飛階段”的門檻。
其次,從發展目標來看,“起飛階段”是公共服務體系從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社會福利優化為主轉變的關鍵時期。然而,就我國公共體育服務而言,這一轉變尚未完全實現。雖然近年來公共體育設施數量有所增加,但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仍有待提升,公眾滿意度也有待提高。當前,公共體育服務的重點仍停留在基礎設施的擴建和完善上,而在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效率提升、公眾參與度增強等方面相對滯后。這表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正處于從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福利優化過渡的“起飛階段”,仍需進一步加大改革和創新力度,以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
4與經濟發展不匹配的公共體育服務關鍵問題探討
根據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邁入了“走向成熟階段”,而公共體育服務卻仍停留在“起飛階段”。面對這種與經濟發展階段不匹配的現狀,當前公共體育服務應著重關注以下關鍵問題。
4.1供給不平衡問題
供給不平衡在公共體育服務中的現實表現尤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之間的體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一些發達地區或城市中心的體育設施完善、活動豐富,而偏遠地區或農村則面臨體育設施匱乏、體育活動稀少的困境。這種不平衡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上,更體現在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的巨大差異上。其可能的原因包括政府供給主體的利益取向差異,導致資源優先投向某些地區或項目;社會公眾對體育服務的需求意識相對淡薄,未能形成有效的需求表達機制;以及需求表達渠道的不完善,使得政府難以準確了解和及時響應各地對公共體育服務的實際需求。
4.2市場失靈問題
市場失靈在公共體育服務中同樣顯著,表現為市場調節機制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導致體育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無法滿足社會的多元化需求。這具體可能表現為體育服務價格不合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等問題。其可能的原因包括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抑制了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得市場信號失真;同時,政策執行效率的差異也可能導致市場無法及時響應政策調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失靈的現象。此外,由于公共體育服務的特殊性,市場可能無法完全覆蓋所有需求,這也需要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和補充。
4.3社會失靈問題
社會失靈在公共體育服務中的現實表現同樣不容忽視。盡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但體育服務的供給并未能有效提升社會福利,甚至可能因資源配置不當或服務質量問題而引發社會不滿和矛盾。其可能的原因在于供給主體的私利性,導致決策過程中偏離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同時,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機制也使得問題難以被發現和及時糾正。此外,如果社會公眾對體育服務的需求表達不充分或不準確,也可能導致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嚴重脫節,進而造成社會失靈。因此,確保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能夠真正惠及民眾、提升社會福利,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有效監督。
4.4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息不對稱在公共體育服務中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它表現為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在體育服務相關信息上的嚴重不對等。政府可能擁有關于體育設施、活動安排、資金投入等方面的詳盡信息,而社會公眾往往只能獲取到有限或表面的信息。這種不對稱可能導致政府在制定和執行體育服務政策時缺乏充分的公眾參與和監督,使得政策效果不盡如人意。同時,社會公眾也可能因為信息不足而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進而影響體育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其可能的原因包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不暢、公眾信息獲取能力有限以及政府在信息傳遞上的主動性不足等。為了緩解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問題,政府需要加強信息公開、提高透明度;同時,公眾也應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獲取和利用能力。
5結論
本文圍繞當前公共體育服務在與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缺乏標準和依據,以及公共體育服務多方面有待完善但核心任務不明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基于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本文提供了判斷公共體育服務與經濟發展是否協調的標準和依據,并明確了公共體育服務的核心任務。
在研究過程中,本文首先詳細描述了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為后續分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接著,通過對我國當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進行深入分析,得出我國經濟已經處于走向成熟階段,而公共體育服務還處在起飛階段的結論。這一發現揭示了公共體育服務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協調現狀,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最后,本文確定了起飛階段公共體育服務的核心任務,即解決供給不平衡、市場失靈、社會失靈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些任務的明確不僅為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具體的指導。
回顧整個研究,本文的優勢在于將理論分析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通過對比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特點,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公共體育服務核心任務和發展方向。這一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公共體育服務的理論體系,還為政府和相關機構在制定公共體育服務政策時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同時,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鑒。
參考文獻
[1]何國民,沈克印.區域體育公共服務與經濟協調發展評價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21,57(11):88-95+113.
[2]王海龍.公共服務的分類框架:反思與重構[J].東南學術,2008,(6):48-58.
[3]汪普奎,施成娥,陳鈞,等.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困境表征、形成機理與實現路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4,39(1):71-77.
[4]羅帥呈,鄭國華,蘇華.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公共事務治理的轉向研究——以群眾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24,44(3):164-171.
[5]焦長庚,戴健.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機制的演化與嬗變——基于“特征—動力—路徑”的邏輯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0,36(3):14-20.
[6]崔書琴,丁明露,黃謙.公共體育信息服務高質量發展探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4,(4):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