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文章分析了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的現狀,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闡述了包括激發學生歷史責任感、引導體育教育價值觀和融合革命精神與體育精神在內的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的價值意蘊。并基于此,提出了具體的實踐路徑,包括紅色精神融入課程、英雄事跡結合體育、教育基地結合實踐和紅色教育結合考核,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拼搏精神、感悟革命精神,并通過反饋機制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紅色資源;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價值觀培養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00
備注:第二作者:田麗玲2,3" 兩個單位
2.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 湖北武漢 430070;3.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湖北武漢 430073
作者簡介:譚吉升(1987—),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普通作者:田麗玲(1988—),女,碩士研究生,初級-中小學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教學。
作者簡介:譚吉升(1987-),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田麗玲(1988-),女,博士研究生,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
The Value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d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AN Jisheng 1 TIAN Liling 2, 3
(1. School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2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430070 China;3. Wuhan Optics Valley First Primary School,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3,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red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point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value implications of integrating red resourc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cluding inspiring students'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guiding the valu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ntegrating revolutionary and sports spirits. Based on this, specific practical paths have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integrating the red spirit into the curriculum, combining heroic deeds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combining educational bases with practice, and combining red education with assessment.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sm, stimulate their spirit of hard work, and appreciate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feedback mechanisms.
KeyWords:Red resources;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alue cultivation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紅色資源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高校體育課程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擔著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任務,更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然而,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著內容單一、方式單調、效果欠佳等問題,亟需創新與改進。通過將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養,弘揚革命精神,培養新時代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探索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不僅是提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亟待深入研究和改進。第一,我國在《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確提出,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然而,部分高校在體育課程中仍未能充分貫徹以上政策要求,思政元素的嵌入普遍存在碎片化和表面化問題。在體育課程教學時,主要圍繞技能訓練和體能提升展開,思政教育內容多作為附加部分,缺乏系統性的設計和深度融合,導致思政教育未能滲透到體育課程的各個環節,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育人功能。第二,評價體系的不完善進一步制約了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評價體系應涵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目前體育課程的評價多集中在體能測試和技能掌握上,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手段單一,較難全面反映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成長和進步。第三,盡管《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大部分高校周邊也擁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但此類資源在體育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開發和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由于缺乏系統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策略,使得紅色資源的教育潛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未能在實際教學中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2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的價值意蘊
2.1激發學生歷史責任感
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首先,歷史責任感作為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素。紅色資源作為我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能夠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斷感受和領悟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和愛國情懷,有效激發其歷史責任感[1]。其次,紅色資源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是激發學生歷史責任感的重要載體。革命先烈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表現出的堅定信念、無畏犧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是我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此種革命精神通過紅色資源得以傳承,是學生理解和認同國家歷史、增強歷史責任感的生動教材。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能夠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深刻理解歷史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培養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
2.2引導體育教育價值觀
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價值觀。不僅有助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更是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為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紅色資源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引導體育教育價值觀的核心要素。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團結奮斗。通過接觸和學習紅色資源,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此種價值觀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表現出更強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推動其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2]。另一方面,集體主義精神是紅色資源中的另一重要價值觀。集體主義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提倡團結合作、互助友愛。該精神在紅色資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通過紅色資源的熏陶,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踐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此種價值觀的引導,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體育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3融合革命精神與體育精神
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即是將革命精神與體育精神有機結合。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崇高信仰和堅定信念,體育精神則是通過體育活動培養的拼搏精神和團隊意識。兩者的融合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還能增強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第一,革命精神的核心內涵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無私奉獻和頑強拼搏。該精神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我黨領導人民克服艱難險阻、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力量。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能夠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從而激發其愛國情懷和責任意識。第二,體育精神強調公平競爭、頑強拼搏、團隊合作和自我超越。該精神在體育活動中得以充分體現,是培養學生堅韌不拔意志品質和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能夠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會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三,在革命斗爭中,集體的力量和團結的精神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通過紅色資源的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3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的實踐路徑
3.1紅色精神融入課程,培養愛國情懷
將紅色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通過系統化和科學化的課程設計、深度傳遞紅色精神的課堂教學,教師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其愛國熱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課程設計應遵循系統化和科學化原則。高校體育教師應在課程設計中全面融入紅色精神,包括增強歷史認知、梳理民族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等,并將其與體育教育的各個環節緊密結合。在制定課程目標時,教師應明確提出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具體要求,將紅色精神作為體育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課程內容應包括革命歷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跡和紅色經典故事,通過這些內容的有機融入,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感受和體悟紅色精神的深刻內涵。例如,教師可在課程中設置專門的“紅色精神與體育”模塊,詳細講解革命戰爭時期的體育活動和體育精神,并通過多種形式,如專題講座、主題討論、案例分析等,向學生展示革命先烈在艱苦環境中如何通過體育活動鍛煉身體、提升士氣[3]。教師可通過講解紅軍長征中的長途跋涉、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術訓練等,讓學生在具體的歷史背景和情境中理解體育精神與革命精神的密切聯系。通過此種詳細講解和情境再現,學生不僅能增強對紅色精神的認知,還能激發其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課堂教學中應注重紅色精神的深度傳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將紅色精神貫穿于體育課程的各個環節。例如,在田徑課程中,教師可向學生講述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堅持長跑的故事,激勵學生在訓練中克服困難、頑強拼搏;在團隊項目中,教師可以介紹紅軍長征中的團結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紅色影視作品、參觀紅色紀念館等形式,增強學生對紅色精神的直觀感受和情感共鳴。
3.2英雄事跡結合體育,激發拼搏精神
在高校體育課程中,將英雄事跡與體育教學相結合,是激發學生拼搏精神的重要實踐路徑。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可系統選擇與體育精神契合的英雄事跡,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將這些事跡融入體育課程。例如,教師可在長跑課程中向學生介紹長征中的英雄故事,強調紅軍戰士在極端環境下的頑強拼搏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學生在實際運動中感受英雄們的毅力與堅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提高體能,還能在心理層面上獲得鼓舞,樹立積極向上的拼搏態度[4]。另一方面,體育教師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英雄事跡的呈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工具播放有關英雄事跡的紀錄片、音頻資料或歷史照片,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全方位的感受和熏陶。教師還可通過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題材的體育影視作品,激發其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通過多感官的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認同英雄們的精神,從而在體育鍛煉中自覺地追求卓越,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5]。此外,體育教師可結合具體的體育項目,開展主題鮮明的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組織“紅色精神杯”籃球比賽,以英雄事跡命名各支隊伍,如“長征先鋒隊”、“雷鋒志愿隊”等,并在比賽前后通過宣講、討論等形式,介紹英雄的光輝事跡。比賽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英雄們不畏艱險、團結協作的精神,并將其應用于比賽實踐中。在賽后總結中,教師可通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進一步深化其對英雄事跡的理解和認同,從而激發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發揚拼搏精神。
3.3教育基地結合實踐,感悟革命精神
教育基地作為紅色資源的重要載體,在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教育基地,通過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感悟革命精神,從而增強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第一,高校體育教師可利用教育基地提供的資源,開展專題講座和研討會,如“抗戰英烈與耐力訓練”專題講座等。邀請健在的老紅軍戰士或抗戰老兵、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高校教授、歷史研究所的專家或專門從事黨史研究的學者,向學生講解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跡[6]。通過這些講座,學生能夠更系統、更深入地理解革命精神的內涵。在研討會中,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將所學到的知識與體育運動結合起來,探討如何在現代體育精神中融入革命精神,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地發揚光大。第二,體育教師應注重將教育基地的參觀學習與實際體育訓練相結合。例如,在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體育項目訓練,如長跑、軍體拳等。并在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革命精神應用到體育訓練中,提高其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7]。第三,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紅色主題的體育競賽和實踐活動。例如,舉辦“紅色精神接力賽”,并在賽程中設置若干革命歷史知識問答站,參賽隊伍需在回答正確后才能繼續比賽。在此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身體,還能在比賽中不斷加深對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認同。教師可在賽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交流,分享心得體會,進一步強化其對革命精神的感悟。
3.4紅色教育結合考核,反饋教學效果
通過設計多維度的考核體系,高校體育教師能夠有效將紅色教育與考核相結合,全面反饋教學效果。不僅有助于評估學生對紅色精神的理解和應用情況,還能促進紅色教育在體育課程中的持續改進和深化,實現思政教育和體育教學的有機融合。具體見下圖1。
圖1 多維考核體系圖
該體系應包含理論知識考核、實踐技能評估、思想品德考察、過程性考核、信息化平臺、多樣化反饋活動以及家校溝通。其中,理論知識考核包含筆試以及口試;實踐技能評估包含專項運動測試以及綜合比賽成績[8];思想品德考察包括學生的活動參與度以及合作精神和拼搏態度;過程性考核包括學習日志以及在線測試;信息化平臺包括電子檔案以及在線互動;多樣化反饋活動包括師生座談會、評優表彰以及成果展示;家校溝通包括家校聯系平臺以及定期匯報。
4結語
本文通過深入探討紅色資源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融合的價值與路徑,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實踐策略。紅色資源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情懷,還能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弘揚革命精神與體育精神的融合。通過將紅色精神融入課程設計、結合英雄事跡進行教學、利用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以及多維度的考核反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思政教育體系,以期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課程的教育質量和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澤華.百年紅色精神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意蘊和協同路徑[J].體育世界,2024,(4):32-34.
[2]范果,林晞.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及路徑研究[J].龍巖學院學報,2024,42(2):53-57.
[3]姚輝.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華章,2023,(12):127-129.
[4]張建,羅成.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討[J].甘肅教育研究,2023,(10):78-80.
[5]張黎琴.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意義及路徑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5):88-90.
[6]蔣菠,羅雯,蔣繼紅.賡續紅色血脈:百年大黨紅色精神視域下中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意涵、瓶頸探賾與協同路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2,21(12):73-80.
[7]魏源,程傳銀.紅色資源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定位、目標指向與實踐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8):14-20.
[8]李雪萍,安虹.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現狀與實施路徑研究——基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運動精品,2022,41(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