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高校羽毛球運動課程特點,以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和“課程思政”教育為契機;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內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運動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優化課程目標、創新教學方法、提出“課前課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多維度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指標。旨在提高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運動課程育人效果和教學質量,為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和體育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理論基礎和參考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育;羽毛球運動;課程建設;實踐改革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reform of badminton course for college P. E. Major
Lu Pengtao "Wang Yangliu "Zhou Chunjuan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Gu yuan .China 7560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dmint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this paper takes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as an opportunit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alysis, inter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 explore the reform of badmint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his paper further optimizes the course objectives, broadens the course content, innovates the teaching methods, explores new teaching modes and builds a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It aim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badminton cours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badmint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最重要的中介和變量,課程質量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1]。羽毛球運動課程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和專業限選課(專項)課程,是學生最受歡迎的選修課程之一。為進一步提高羽毛球運動課程的育人效果和教學質量,本研究聚焦德育教育、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對羽毛球運動課程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加強課程建設的原創新、趣味性、引領性。
1 羽毛球運動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羽毛球運動課程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轉變,育人目標不清晰,教學方法單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對學生考核評價不夠重視,沒有注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評價。
1.1"教學觀念落后,育人目標不突出
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任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教師的主要任務,體育教師主要是教會學生體育運動技術的。從心理上忽視教學育人,甚至出現生搬硬套,以“說教式”為主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這樣會造成學生對羽毛球運動課程的反感。如夏丹在《淺析高校羽毛球課程思政教學策略》中說,要想更好地推進高校羽毛球課程思政教學,就需要各個方面的協調與努力,這個過程并不簡單,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轉變思想觀念,引進教育資源,改變學生的學習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2]等等。
1.2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傳統
調查研究發現,當前羽毛球運動教學方法是教師以講授、示范動作技術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也就是說,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掌握在教師的手中,這就是傳統“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如胡英姿在《高校羽毛球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探析》中說,目前大多數高校羽毛球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的情況[3];張靜在《高校羽毛球教學的現狀反思與對策構建》中說,高校的羽毛球教學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開展教學實踐中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4]。從實際情況來看,羽毛球運動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確令人擔憂。
1.3考核評價不夠重視
研究發現,羽毛球運動課程學生考核評價主要考核學生動作技能的掌握水平,包括課堂考勤和技術動作考評。教師對學生考核評價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教學質量提升不明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評價尤為嚴重。如司貝貝在《廣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項課程考核評價研究》中說,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課程的考核評價存在重技術、輕能力等問題,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5] 。
2羽毛球運動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
羽毛球運動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培養學生羽毛球運動實踐創新和運動能力為理念;結合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優化課程目標;把“微視頻”“微課”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到羽毛球運動實踐課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課前課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培養目標為導向,構建多維度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過程全方位考核評價,并突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指標。
2.1課程理念及目標的優化建設
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羽毛球運動課程教學中,做好“課程思政”建設,落實協同育人。羽毛球運動教學不僅要從動作技能傳授者的視角來思考,更應該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待,教師應該站在學生角度換位思考,轉變教師教學思維,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和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
結合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從運動技能、理論知識、體育品德、教師教育能力四個維度重塑課程目標。
目標1"運動技能:熟練掌握羽毛球運動的動作技術,比賽中合理運用羽毛球技戰術的能力;
目標2"理論知識:基本掌握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及發展,基本禮儀和運動損傷等基本理論知識,熟悉競賽規則,并指導羽毛球運動實踐訓練、組織競賽和欣賞比賽;
目標3"體育品德:培養學生愛國主義、誠實守信等品德和社會適應能力;錘煉學生面對挫折,頑強拼搏、永不放棄、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目標4"教師教育能力:培養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具有扎實的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能力,能勝任中小學羽毛球運動教學和社會羽毛球運動指導的能力。
2.2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的實踐改革
2.2.1微視頻教學方法的實踐改革
傳統的羽毛球運動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重復練習法等。這些教學方法有一個共性的特點,就是教師灌輸式的教,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6];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于技術動作的傳授和練習,凸顯技術動作的外在表現形式,沒有完全發揮出羽毛球運動的健身性和娛樂性的功能,課程育人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和自主創新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這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微視頻教學是筆者在《微視頻教學在高校體育實踐課中的應用探究》一文中提出的,同樣適用于羽毛球運動實踐課教學中。微視頻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了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主觀能動性而設計的一種利用微視頻為媒介的教學方法[7]。在課堂中拍攝羽毛球運動學習和訓練時的動作技術,用于修正和改進學習和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多余或者錯誤動作,提高羽毛球運動實踐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2.2.2“課前課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改革
“微視頻”“微課”應用到羽毛球運動課堂教學中,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并提出了“課前課后、線上線下”混合式羽毛球運動教學模式。“課前”主要指教師備課和學生預習階段。備課時,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對課堂教學主要內容有一個提前感知效果,大腦皮層對動作技術形成初步認知。同時,以“翻轉課堂+任務驅動”的形式課前推送給學生學習主要內容,讓學生課前主動模仿學習技術動作,并做好學習標記,課堂上主動提問教師,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引導,幫助學生完成。“課后”主要指學生鞏固學習和自主運動階段。課后學生根據課堂學習掌握情況,對照課前教師推送的微視頻、微課,進一步鞏固動作技術,結合教師對動作技術重難點的講解,進一步修正技術動作,直到完全掌握,大腦建立永久的動作記憶。 “線上”主要指利用互聯網建立班級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課前課后的互動交流學習和指導。“線下”主要指課堂內的教學。通過學生課前學習,對動作技術有個初步認知;課堂中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重難點,引導和幫助學生一起解決問題。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練習動作技術,增加教師巡回指導時間,爭取學生在課堂上熟練掌握動作技術。這種教學模式真正打破了羽毛球運動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教會學生運動技術的同時,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創新能力。
2.3構建多維度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
羽毛球運動學生考核評價體系,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羽毛球運動技能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考核評價,更應該注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評價,突出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要從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結果構建多維度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學習態度主要考核學生規則意識、尊師重道等方面;學習行為主要考核學生愛國情懷、團結協作、拼搏創新等方面;學習結果主要考核學生對羽毛球運動基本技術、技戰術應用、身體素質等。多維度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既符合課程培養目標,凸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也符合羽毛球運動實踐課的考核要求,學生對羽毛球運動技能的掌握和身體素質變化的考評(見表1)。
3.羽毛球運動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效果評價
為了檢驗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效果,進行了課堂教學對比實驗。
3.1實驗對象:寧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21級、2022級體育教育專業233人,其中男生189人,女生44人。
3.2實驗分組:2021級采用傳統課程體系完成教學任務(對照組),2022級學生采用新的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體系完成教學任務(實驗組)。
3.3實驗結果:對兩組學生期末成績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如表2),實驗組(2022級學生)學生期末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2021級學生)學生期末成績,其中實驗組學生期末成績優秀和良好占比為68%,對照組學生期末成績優秀和良好比例為54%,相比較提高了14%。
通過課堂對相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233份問卷,實際收回233份。結果顯示(如表3),2022級學生對羽毛球運動課程總體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為86%,2021級學生對羽毛球運動課程總體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為71%,相比較提高了15%。
3.4實驗結論:新的羽毛球運動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體系明顯優于傳統課程體系。
4"結語
羽毛球運動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以學生為中心,重點是轉變教師固有的教學觀念,加強課程育人理念;結合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重塑課程目標;創新教學方法,提出“課前課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多維度學生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學生思想教育的考核評價。經過教學對比實驗,綜合學生考試成績、問卷調查結果反饋,表明課程建設與實踐改革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創新性思維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和鍛煉,有效提高了羽毛球運動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一流課程建設和體育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建議。
參考文獻
[1]湯豆豆. 甘肅省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課程思政建設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23.
[2]夏丹.淺析高校羽毛球課程思政教學策略[J].大學,2021(04):83-84.
[3]張華. 長三角地區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項學生技術測試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1.
[4]張靜.高校羽毛球教學的現狀反思與對策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07):145-148.
[5]司貝貝. 廣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項課程考核評價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22.
[6]隋燕.高校體操教學改革途徑與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10):180-182.
[7]盧鵬濤,楊彥棟.微視頻教學在高校體育實踐課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