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營銷》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案例、競賽、企業合作和實訓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本課程強調在傳授新媒體營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激發其開拓創新精神,并增強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這種融合思政與專業教學的模式,學生不僅在專業技能上得到提升,而且在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上也得到顯著增強,為成為國際貿易及跨境電商行業的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新媒體營銷;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 "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12.025
一、新媒體營銷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 [2020]3 號)明確提出,“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1]《新媒體營銷》課程,承載著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任務,更肩負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塑造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的融入,能夠為《新媒體營銷》課程注入靈魂,使其在傳授實用技能的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新媒體營銷基礎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新媒體營銷》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色選修課,為大三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設計,適合跨境電商方向的學生。這門課程的開設,是為滿足數字化時代對國際貿易人才的新需求,核心在于新媒體環境下的營銷理論與實踐,緊密跟隨國際市場的最新動態,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營銷專業人才。[2]
課程內容廣泛覆蓋新媒體營銷的基礎理論、內容創作、數據分析以及新媒體平臺的運營技巧等方面,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旨在提高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創意思維、策劃能力、內容創作技巧以及數據分析的專業技能。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新媒體營銷的專業知識,還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環境。
在《新媒體營銷》課程中,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采取了多種創新方法來加強學生的思政意識和實踐能力。首先,通過案例分析,教師精選了一系列新媒體營銷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營銷策略的創新性,還體現了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方面的努力;學生通過分析這些案例,能夠深入理解新媒體營銷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的作用。其次,課程鼓勵學生參與相關競賽,如大廣賽、品牌策劃大賽等,這些競賽有不少與思政主題緊密相關,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熱情;通過競賽,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同時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此外,課程還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項目,學生有機會參與到真實的新媒體營銷項目中,從策劃到執行,全方位體驗新媒體營銷的全過程;教師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營銷活動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中國故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以下為2023-2024年學年的教學探索思政案例:
(一)思政案例1
在課程中,創新性地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設計一項以家鄉特產宣傳為核心的小組項目。學生們被鼓勵深入挖掘家鄉的文化特色和經濟價值,通過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策劃并實施一系列營銷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習到了市場分析、內容創意、用戶互動等新媒體營銷的關鍵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際行動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項目實施后,學生們的家鄉特產宣傳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提升了家鄉特產的知名度,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創新思維,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一些學生甚至在項目結束后,繼續與家鄉的企業和景點保持聯系,探索更深層次的合作機會,將課程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社會貢獻。
(二)思政案例2
在課程的期末項目中,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簡稱大廣賽),將比賽作為實踐平臺,創作參賽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需要展現學生的創意和新媒體營銷技能,還引導學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面社會信息。例如,學生根據題目產品素材,并融入“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或“傳統文化傳承”等主題,設計一系列新媒體營銷方案,通過創意廣告、社交媒體活動或在線互動體驗等形式,傳遞積極向上的社會信息。
這種競賽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結合,有助于學生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同時也能夠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引導和輔導,幫助學生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新媒體營銷課程的思政教學策略
(一)結合課程思政,推進產教協同與實訓環境創新
在產教融合與課程思政的框架內,高校與多個電商以及新媒體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建立了實習合作基地等多種合作形式。這種合作使得課程內容與企業需求相匹配,學生得以在新媒體內容創作和運營方面獲得實踐經驗。
為了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課題組在課程實施前主動與企業溝通,邀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的討論。表現出色的學生還有機會在大三和大四的暑假參與廣交會、外貿展會或跨境電商企業的實習,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和實踐指導中,教師融入了思政元素,旨在幫助學生在學習新媒體技術的同時,理解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
在實訓場域的改革中,課程教學不再局限于實訓室。學生通過數據分析工具實訓軟件和行業實踐的結合,在企業參觀中理解新媒體行業的運作模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新媒體行業的思政案例,以提升專業技能和思政教育的實踐性。
(二)課程多元評價模式改革
在課程評價體系中,實施了多元化的項目評價模式,將營銷策劃項目、短視頻項目和主題創作項目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分別占總成績的30%、30%和40%。此外,在這一評價體系中,還創新性地將思政元素以及新媒體平臺數據納入課后作業的評分標準,以此激勵學生創作反映家鄉文化和特產的作品,并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發布和推廣。
評價模式中特別強調了思政教育的融入,鼓勵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深入挖掘和傳承家鄉的紅色文化、歷史故事和傳統美德。通過新媒體內容的創作和傳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強化了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實踐。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展現出較高的創作熱情,利用新媒體技術有效推廣了家鄉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積極的教育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新媒體作品不僅在數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質量和影響力上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實現了教育與實踐、傳統與創新的有機結合。
(三)課賽結合的形式
《新媒體營銷》課程思政改革采取了課賽結合的教學模式,將課程內容與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競賽活動緊密結合。這種模式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新媒體營銷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且通過參與競賽激發了他們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準備、報名、準備作品以及比賽的全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競賽要求,與同學組隊合作,鍛煉能力。
競賽的參與和獲獎,不僅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肯定,也是對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檢驗。學生在與全國優秀選手的激烈競爭中,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還能夠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此外,課程將競賽表現納入課程的過程性考核之中,使得學生的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綜合評價更為合理。這種教學模式的探索,旨在通過競賽這一平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新媒體營銷領域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
(四)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對《新媒體營銷》進行課程改革
課程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對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創新性的改革。課程安排不僅涵蓋了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學習,還特別強調了新媒體的實操運用。這種實操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以人為本、尊重規律、尊重事實的價值觀。[4]
課程通過新媒體平臺分析思政案例,制作思政原創視頻,教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頻內容涵蓋社會責任、文化傳承和道德規范,讓學生理解新媒體營銷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如新媒體公益營銷,以提升職業和社會責任感。目標是培養專業技能與思政素養并重的新媒體營銷人才。
四、教學成果綜合評價
《新媒體營銷》課程自開設以來,通過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以下顯著成效,涉及大三大四學生共116人:
學生滿意度調查:
課程滿意度:95%的學生表示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感到滿意。
思政內容接受度:90%的學生認為課程中的思政內容與專業教學相結合得當,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實踐項目參與度:
參與率:100%的學生參與了至少一個與課程相關的實踐項目。
思政案例:在參與的實踐項目中,有80%的項目與思政主題相關。
創新能力:
創新項目數量:學生在課程期間共提交了30個新媒體營銷方案,其中80%振興家鄉主題相關。
競賽獲獎:在各類營銷和電商創新競賽中,學生團隊獲得了10項以上的獎項。
五、結語
思政教育的融入不僅體現在理論教學中,更通過教學案例、競賽、企業合作以及實訓等多種教學形式得以實踐,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得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結合更加緊密、更加生動。通過與這些教學活動融合,思政教育不再是孤立的說教,而是成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這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為新媒體營銷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為其他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未來,可進一步深化這種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和創新,以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媒體營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依玲.基于網絡新媒體的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J].中國軍轉民,2024,(13):212-213.
[2]邱有梅.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下《市場營銷概論》課程改革與應用[C]//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2024年高等教育發展論壇論文集(上冊).西京學院傳媒學院;,2024:3.DOI:10.26914/c.cnkihy.2024.009683.
[3]李凌霄.思政與數字化技術相融合的新媒體教學實踐——以美容新媒體技術課程為例[J].大眾文藝,2024,(13):171-173.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13.057.
[4]吳麗文.基于課程思政的“新媒體營銷”教學設計及實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24,14(03):56-62+104.
[5]施鐿.新媒體時代高校紅色文化傳播困境及策略[J].傳播與版權,2024,(15):63-66.DOI:10.16852/j.cnki.45-1390/g2.2024.15.023.
作者簡介:王玨(1993.04-),女,漢族,廣東廣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市場營銷,跨境電商。
基金項目:廣州城市理工學院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名稱:新媒體營銷(項目編號: S2012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