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事關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中心小學采用“家校共讀”的方式實踐最美“書香德育”,讓德育煥發新的生機。
一、家:打造最美讀書角,創最美“書香德育”氛圍
我們向全體家長發出倡議: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打造一個專門的閱讀空間,讓每一個孩子擁有自己的讀書角。家庭閱讀空間建設努力做到六個“有”:讓孩子擁有一張小書桌;讓孩子擁有一個小書架;讓孩子擁有一盞閱讀小燈;讓孩子至少擁有幾十本自己喜歡的書;讓讀書角擁有一個富有含義的名字;擁有一份讀書檔案,留下每天閱讀的印記。
家長利用課余時間,帶孩子一起建設閱讀空間。我們采用“以導促建、以展促建、以評促建、以讀促建”的舉措來逐步推進這一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產生了對書的歸屬感,對閱讀環境的親切感,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建設家庭讀書環境的重要性。家庭讀書角成了“書香德育”的一個重要陣地。
二、校:展開閱讀循環,立最美“書香德育”主題
“閱讀循環”由“選書”“閱讀”及“反饋”三個環節組成,形成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在這個閱讀循環的中心,學校老師就是有協助能力的大人,促進“書香德育”的主題立起來。
(一)圍繞“選書”,著力凸顯“書香德育”的主題
“書香德育”書目推薦圍繞“做最美的自己”為主題,分兩條線推進,一條是“紅色經典”共讀,另一條是“成長經典”共讀。“紅色經典”共讀是向下扎根的閱讀,是培育“中國精神”的閱讀;“成長經典”共讀是向上生長的閱讀,是積攢成長力量的閱讀。
(二)圍繞“閱讀”,引導展開“書香德育”的過程
引導大家“讀來想想”“讀來聽聽”“讀來曬曬”“讀來記記”,充分展開“書香德育”主題下的“家校共讀”過程。
讀來想想就是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以切身的經驗對讀物意義形成新的建構,從而通過共讀追求本質之共,體現育人價值。讀來聽聽是一種“有聲共讀”,分為“我讀你聽”“你讀我聽”“陪你一起悅讀”這幾種形式。共讀期間,家長和孩子堅持每天5分鐘“有聲共讀”顯得特別有價值,還可將共讀作品上傳班級閱讀圈。“之江匯”活動廣場發起的“共讀”活動,便是一個更大的閱讀圈,大家開展互相分享、點贊、送花等活動,這便是讀來曬曬。讀來記記就是運用“讀書存折”等形式來記錄共讀的痕跡。真實的記錄促進家長、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圍繞“反饋”,助力挖掘“書香德育”的深度
“書香德育”需要用實踐的方式來展開回應,即說來聽聽、做來比比、寫來看看,助力挖掘“書香德育”的深度,著力構建最佳共讀生態。
共讀期間,親子之間說來聽聽,共同交流點滴感受;同伴之間說來聽聽,共同豐富閱讀認識;師生之間說來聽聽,共同解決育人困惑。家長和孩子在“做來比比”的過程中不僅深化共讀的感受,還擁有共同的閱讀境界,一起從閱讀實踐走向生活實踐。共讀共寫讓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得以充分展開,相互的認同感得以成倍增加,從而讓“書香德育”自然地實現同頻共振。
三、社: 建設蘭鄉書房,火最美“書香德育”活動
建在漓渚黨群服務中心的蘭鄉書房是一個極好的文化陣地,借助這個陣地讓“書香德育”的課堂敞開來,讓“書香德育”的活動火起來。
(一)聯合啟動項目
漓渚鎮黨委政府攜手學校啟動了“讓鄉村孩子每月擁有讀書日”的項目。原則上確定每月中旬左右的周六為鄉村孩子讀書日,每個讀書日在蘭鄉書房舉行“書香德育”共讀活動,家長陪同孩子參加共讀。參加線下活動的現場人數控制在40人左右,同時開展直播活動,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受益。
(二)攜手推進共讀
共讀“紅色經典”,奏響“永遠跟黨走”的動人旋律。在蘭鄉書房,家長陪同孩子展開《雷鋒的故事》《小英雄雨來》《紅巖》等紅色經典書籍的共讀交流。共讀紅色經典,在學生的心中播撒一顆紅色種子,努力實現“雷鋒精神”“抗日精神”“紅巖精神”等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傳承。
共讀“成長經典”,譜寫“做最好的自己”的生動樂章。家長陪同孩子展開《夏洛的網》《窗邊的小豆豆》《我要做個好孩子》等成長經典書籍的共讀交流。共讀成長經典,在學生的心中播撒一顆希望種子,讓他們擁有共同的成長力量,逐漸明白:最美的自己是向上、向善、向美的自己。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人走進德育課堂并不意味著已接受教育,只有當他面對一本書沉醉不已的時候,德育才剛剛開始。從書香校園到書香家庭到書香社會,漓小基于家校社聯動的最美“書香德育”創新實踐,開辟了協同育人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