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高考的推進,古詩文在高考中的比重逐漸增大,考查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這就要求考生需要具備更加扎實的基礎和更加靈活的思維。但是當前的古詩文教學中卻存在著一些學生誦讀興趣不高、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的不足。本文在分析了古詩文誦讀教學現狀的基礎上,著重探討高中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 古詩文" 誦讀 興趣 情感
古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種韻律和節奏感非常強的文學體裁,其語言高度精練優美,內涵豐富,表現手法多樣,因此,古詩文的誦讀也要遵循一定的流程,要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深入到細節中,在深化學生理解、發散學生思維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情感領悟,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最佳的誦讀效果。要想落實這一目標,需要語文教師正視當前古詩文誦讀教學存在的不足,結合古詩文的特點,優化古詩文誦讀教學流程。下面筆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高中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的現狀
(一)有些學生誦讀興趣不高
由于古詩文的語言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有所不同,有的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容易產生畏難心理。再加上學生對古詩文作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的認知不足,導致他們對古詩文誦讀缺乏積極性。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
在古詩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誦讀教學中依然是重串講、輕吟誦,還是習慣將古詩文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講解內容、分析感情,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體現古詩詞的美感,也使得學生難以體會古詩文的意境和情感,導致誦讀教學效率不高。
二、高中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策略
(一)結合古詩文特點,優化誦讀教學流程
1.誦讀前,了解古詩文作者。詩詞能夠表達志向、抒發情感,在意象中表達作者的精神活動或主觀想象,這都與作者的生活時代、個人經歷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及其創作背景,進而感受其寫作風格,從而在誦讀古詩文時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
2.多樣誦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開展誦讀時,教師要從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出發開展多樣化的誦讀活動,把學生齊讀、自由誦讀與展示誦讀、互評誦讀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外,還可以加學生展示誦讀和互評誦讀的時間,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進行誦讀,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豐富誦讀教學形式。[1]
3.反復誦讀,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說,高中語文教學要注意培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方面素養。古詩文誦讀可以使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中華語言文字的運用特點與規律,發揮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在感受語言文字和作品中提升審美意識與能力,因此它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品味到古詩文的內涵,教師要鼓勵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初讀來品情解文,獲得直觀的感知;再通過復讀來融情入文,提升情感認知;最后帶著理解與感悟反復誦讀,回其味、悟其道。
(二)拓寬路徑,保障誦讀時間
學生語文學科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量變積累才能夠實現質變的飛躍,學生誦讀能力的提升亦是如此。針對學生誦讀時間不足的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拓寬誦讀路徑,保障其誦讀時間。
1.合理分配課上誦讀時間。課堂是開展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在課上一定要給學生誦讀、品讀的時間,讓學生有感悟和品味的過程經歷。同時,教師要做好示范、指導的角色,引導學生重視誦讀。[2]
2.充分利用早午讀時間。根據高中的課時安排,語文學科都有固定的早午讀時間,這也是開展誦讀訓練的好時機,教師要把誦讀訓練融入其中,給學生明確的要求和任務,督促學生進行反復的誦讀。
3.鼓勵學生進行課下誦讀。學生的誦讀學習是需要反復的訓練和感受,僅僅依靠課內的固定時間難以滿足需求。對此,教師可以把學生的誦讀由課內延伸到課下,鼓勵學生課下進行自主誦讀,如開展誦讀打卡活動,增加學生課下誦讀的時間,從而提升誦讀教學效果。
(三)開展多樣化活動,激發學生誦讀積極性
為了激發學生對古詩文誦讀的熱情,高中語文教師也要注重開展活動育人,即通過多樣化的古詩文誦讀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組織古詩文誦讀比賽活動,學生可以選擇小組集體朗誦、個人獨誦、配樂朗誦等方式進行創新性展示;也可以開展古詩詞知識競賽活動,如搶答接龍、飛花令等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對誦讀的積極性;還可以結合高中生喜歡展示自己的特點,開展多樣化的誦讀活動,如古詩文大賽、配樂展示、手抄報等,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升誦讀教學的時效性。
總之,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誦讀教學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一定要重視誦讀教學的有效開展,采取多種措施來提升誦讀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攻克古詩文學習難點,提升其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文霞.淺談新課程下的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2(8):2.
[2]龍小燕.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教學研究綜述[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3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