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學生、因材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題。無論什么時候,這樣的教育理念都不會改變,也不會過時。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信息媒介的不斷更新,學生的思想也在呈現出新的變化。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尤其是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我們要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對“關愛學生、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念進行實踐和探究,用新的教育思想去詮釋它,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一、用溫度和尺度去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要有溫度,愛若沒有溫度,那就是虛情假意。關愛學生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而是要付諸行動。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的情況要能清楚地了解,學習的困難、生活的煩惱、身體的不適、思想的變化等,要在點點滴滴中去關注他們,要不厭其煩地去關愛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求回報,用心付出。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的是一種無私的愛,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打開心扉,把你當作親人一般毫無芥蒂地跟你交流。關愛學生還需要尺度,這個尺度也就是原則,愛要有原則,有原則的愛護,會讓學生守規矩,懂是非,做事有章法,心懷敬畏,久而久之,班級的風氣就會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作為班主任,這也是最欣慰的事。
我曾經教過一名學生,性格內向,平時很少與同學交流,經常獨來獨往,學習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找人幫忙。在教導他的過程中,除了柔性的關愛之外,我會以紀律約束他,以規矩要求他。一年多后,這個學生有了很大變化,遵守紀律、尊重老師和同學,變得有禮貌,也逐漸學會了與同學們友好交流。
二、用智慧去引導學生
做教育的人都知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學生犯了錯誤,需要警示,需要引導,讓他們可以明辨是非,學生自然就會產生敬畏之心。引導學生要用智慧和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于有的學生,需要進行柔性教育,要么循循善誘,要么以柔克剛;對于有的學生,就需要剛性教育,樹立自己的威信;對于有的學生,則需要剛柔并濟的教育。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育學生,都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懲戒,其目的是要起警示作用,要讓學生從心里認為老師的教育是在為自己好。
其實,剛柔并濟的教育能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我有一名學生,性格開朗,頭腦靈活,喜歡展現自己的個性,學習、體育、人緣等各個方面都很優秀,但也很調皮。記得有一次,學校男生衛生間的一塊隔斷門掉了下來,經調查,了解到是這個學生用門做引體向上的動作弄壞的,詢問他時,他卻一直說是無意碰壞的。于是我讓他寫一篇深刻的書面檢查。第二天早上我來到辦公室后,發現桌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我知道錯了,我實在寫不下去了,請您原諒我,我一定不會再讓您費心了。看到這簡單的幾句話后,我揪著的心終于放下了。這名學生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軍校,通過對他的教育,我深刻明白,剛柔并濟的教育,既體現了威信,又具有感化力,用智慧去適當地懲戒學生也能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
三、用平等的姿態跟學生對話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雙向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平等主動參與者。在教育中,這種平等不僅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獲得的過程中,還應該體現在學生的思想成長中,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超前思想會體現在不同方面,在他們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需要老師的指導,但他們在媒介技術的運用上并不比老師弱,甚至會超越老師。因此,教師要在教育中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對話。
在今年的高三畢業生中,有一名學生被廈門大學錄取,這個孩子思維敏捷、個性獨特,是我們班的解難題高手,同時也是足球健將,缺點就是學習隨性,不能持之以恒,成績經常上下浮動,而且浮動很大。每周五匯總本周學習情況時,他常常不能按時保質地完成作業,各科老師都將問題反饋到我這里。針對這樣情況,我和這位學生約定,如果每周可以完成相當數量的作業,還能幫助同學解決疑難問題,周末就可以踢兩小時足球。結果發現,這位學生的成績浮動明顯好了很多,各科老師也反映他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了。可見,平等在教育教學中,已不只局限于對待學生的一視同仁上,還體現在學生和老師的公平對話中。
四、用行動給學生指路
培養學生有責任意識、規則意識、獨立意識、挫折意識,是新時代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而要培養學生的這些思想意識,我們教師首先要將自己鍛造成為有情懷、有格局、有素養的教師,用我們的行動去引導學生。作為班主任,我時常約束自己,不觸碰原則底線;面對困難,面對挫折,始終能夠樂觀、正確地解決。在每個學期開始,我都會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工作目標,也引導學生制訂自己的月考目標、學期目標、高考目標、人生目標。從高一開始到現在的考試中,我們班屢次名列前茅,在每次考試結束后,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失誤所在;教育學生要勝不驕,敗不餒。每月與學生一起進行一次大總結,剖析一個月內存在的問題,包括思想問題、管理問題、教學問題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對“關愛學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進行新的拓展和實踐,將會是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斷努力的方向。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更新理念,不斷探索,不斷實踐,這樣才能有成長,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