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百年變局中的世界戰略格局和國際關系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背景下,教育服務貿易依然是全球大國博弈的重點。本文分別運用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貢獻率指數和MI指數等評價標準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我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進行測度。研究表明,應在考慮規模與結構的基礎上,建立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評價標準。
關鍵詞: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評價標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9.015
0 引 言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服務貿易呈現出向更高知識技術層面發展的趨勢。教育服務貿易作為服務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在百年變局中的世界戰略格局和國際關系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背景下,教育服務貿易依然是全球大國博弈的重點,成為深度主導或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以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為例,美國在教育服務貿易市場上保持強勢競爭地位,每年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巨額貿易順差,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已成為美國服務業中的第五大產業[1];英國作為最早發展教育服務貿易和擁有成熟高等教育體系的國家之一,多年來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留學目的國[2];澳大利亞教育服務貿易已成為其最大的服務出口業和第三大出口行業[3]。
新中國成立后,1950 年開始接收來自東歐國家的第一批留學生,但這種交流更多被視為政府間的援助或教育合作項目。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服務出口始于改革開放初見成效的1992年[4]。進入21世紀后,我國教育服務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增長速度顯著加快,出國留學人數由2005年的11.85萬人增至2018年的66.21萬人,來華留學人數由14.1萬人增加至2018年的49.22萬人(見圖1)。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英國的全球第三大留學目的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有了較大提升。但要客觀認識到,盡管來華留學生規模大幅增長,我國教育服務貿易仍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202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立我國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科學評價標準,對于深入剖析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現狀,科學制定推動教育服務貿易的相關政策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1 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評價標準與測度
對于如何評價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學界通常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規模和結構兩個層次進行研究。在廣義上,將教育服務貿易定義為一國產品在異國市場的接受度或者普及程度的高低,一般使用國際市場占有率和貿易競爭力指數來表示[5 ]。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常常被用于狹義上評價國際競爭力的指標[6 ],它能夠揭示不同國家之間在貿易產品方面所展現出的相對競爭優勢或劣勢的差異[7]。規模是指出口數量、出口金額和市場占有率等指標;結構是指貿易競爭力指數(TC)、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和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XRCA)[8]。
教育服務貿易作為服務貿易領域的一個細分領域,尚未構建起獨立而完整的理論體系,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標準與測度指標也還不夠完整,無法客觀與全面分析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本文試圖運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行測度,以期從規模與結構、狹義和廣義多個維度更準確地評估與比較教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1.1 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IMS),是一個衡量一國特定產業或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它具體定義為:一國某產業或產品的出口總額占同期世界該產業或產品出口總額的比例。這一指標不僅反映了該國該產業或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占比,還揭示了其國際競爭地位及其動態變化。將此指標運用于教育服務貿易當中,可以體現為一國教育服務的國際影響力地位及其動態變化,IMS指數越高,代表該國教育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就越強,反之則越弱。其計算公式為:
IMS=一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世界教育服務貿易總額
表1為20 0 9—2018年我國與其他國家教育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的比較,從此表中可以看出英美兩國的IMS指數始終穩居世界前兩位,我國的IMS指數雖然逐年上升,但從世界范圍來看仍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教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處于弱勢地位。
1.2 貿易競爭力指數
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TC),是評估國際貿易競爭力時常用的一個測度指標,通過對行業結構的分析來測度該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考慮了該行業進出口的綜合情況,使得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某一行業之間的國際競爭力有了可比性。教育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可以用于反映該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凈出口占其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例,具體公式為:
TC=一國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一國教育服務貿易進口額/一國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一國教育服務貿易進口額
TC指數的范圍始終為[-1,1],不同的取值代表不同的國際競爭力水平。當-1≤TClt;0時,表示該國的教育服務貿易不具有國際競爭力,且越接近于-1,競爭力越弱;當TC指數為-1時,表示該國教育服務貿易只進口不出口,競爭力極弱。當TC=0時,表示該國教育服務貿易的進出口基本平衡,競爭力與國際水平相當。當0
從表2中可以看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TC值為正,是教育服務貿易的凈出口國,且美英澳三國的TC值接近于1,說明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顯著,其中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教育服務貿易更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的TC指數逐年遞減但一直為負數且很接近-1,說明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上是進口大于出口的凈進口國,國際競爭力極弱。
1.3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Advantage Index,RCA),是指一個國家某種產品或產業出口額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出口總額中該類產品或產業出口額所占份額的比率。將RCA指數用于教育服務貿易可反映一國在教育服務貿易領域的相對優勢,該指數通過剔除本國及全球在教育服務貿易量上的短期波動因素,有效規避了這些波動對競爭力評估的潛在干擾,從而能夠更加精準地反映出該國留學教育服務貿易在較長時間跨度內的真實比較優勢。其計算公式為:
RCA=(一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一國貿易出口總額)/(世界教育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世界貿易出口總額)
使用RCA指數確定某國某一產品或產業的相對競爭優勢時,通常有一種界定方法,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確定教育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當RCAlt;0.8時,說明該國教育服務貿易具有較弱的比較優勢且較弱的國際競爭力;當0.82.5時,該國教育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
從表3中可以看出,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RCA指數基本一直在1.25~2.5的區間內,其中英國和加拿大有少數幾年的RCA指數大于2.5,表示美英加三國的教育服務貿易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英國和加拿大的國際競爭力是要優于美國的。澳大利亞的RCA指數始終遠大于2.5,這表明澳大利亞的教育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而我國的RCA指數在2009—2017年間一直小于0.8,只有2018年略超0.8,這代表我國的教育服務貿易處于競爭劣勢,國際競爭力較弱。
1.4 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 e t E x p o r t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NRCA),是一國某產業出口額占其服務貿易總出口額的比例減去該國此產業進口額占其服務貿易總進口額的比例的差值。NRCA指數是一個能夠剔除產業內貿易干擾、專注于產業凈出口表現的競爭力指標。它不僅考慮了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出口擴張能力(如同RCA指數所反映的),還進一步考慮了該產業是否因大量進口而削弱了其國際競爭力這一方面。運用于教育服務貿易中,其計算公式為:
NRCA=(一國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一國教育服務貿易進口額/一口服務貿易進口總額)
NRCA指數的界定標準為:當NRCA<0時,表示該國教育服務貿易處于競爭劣勢;當NRCA= 0時,表示該國教育服務貿易處于平衡狀態;當NRCA>0時,表示該國教育服務貿易存在競爭優勢。美英澳加四國的NRCA指數始終大于0,表明這四個國家的教育服務貿易存在競爭優勢,其中澳大利亞的競爭優勢最為明顯;我國的NRCA指數始終小于0,意味著我國在教育服務貿易上不具備競爭優勢。
1.5 貢獻率指數
貢獻率(Contribution Index,CI)通常能夠幫助研究者識別哪些因素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哪些因素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較小或甚至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將貢獻率運用于教育服務貿易中,可以用來表示教育服務貿易凈出口對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國教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其計算公式為:
CI=一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一國的教育服務貿易進口額/國民生產總額
當教育服務貿易貢獻率大于0時,表示該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對該國的經濟發展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當教育服務貿易貢獻率小于0時,表示該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對該國的經濟發展有負向的抑制作用,具有競爭劣勢。
分析表5可以得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的教育服務貿易貢獻值大于0,表明美英澳加四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其中澳大利亞的優勢更大。反觀我國的貢獻率一直小于0,意味著我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對我國的經濟增長產生了抑制作用,不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1.6 MI指數
Michaely指數(Michaely Index,MI)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分析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經濟變量的波動性和穩定性。將MI指數運用于教育服務貿易中能更全面測量其國際競爭力,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一國教育服務貿易的結構問題。其計算公式為:
MI=(一國教育服務貿易出口額/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一國教育服務貿易進口額/一國服務貿易進口總額)
MI指數的范圍始終為(-1,1),不同的取值代表不同的國際競爭力水平。當-1lt;MIlt;0時,表示該國的教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很弱,且越接近于-1,競爭力越弱;當0lt;MIlt;1時,表示該國在該類商品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MI指數越接近于1,競爭力越強。
表6中,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MI指數大于0,我國始終小于0,這表明美英加澳四國的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而我國競爭劣勢明顯。
2 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評價標準的比較分析
上述分析分別基于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貢獻率、MI指數6個評價標準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我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與測度,其中國際市場占有率、貢獻率屬于規模維度;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和MI指數屬于結構維度。
從規模維度上來看,國際市場占有率這一指標能夠直觀地反映一國教育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地位。貢獻率是從對國內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其國際競爭力,當貢獻率為正則說明該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對該國的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國際競爭力就較強;若為負則對該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抑制作用,國際競爭力就較弱。
從結構維度上來看,貿易競爭力指數綜合考慮了進出口的情況,同時減少了通貨膨脹的影響,使得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某一行業之間的國際競爭力更加有比較的可能。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可排除本國及全球在教育服務貿易量上短期波動的影響。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進一步考慮了該產業是否因大量進口而削弱了其國際競爭力這一方面。MI指數側重于分析教育服務貿易的波動性。
雖然基于上述不同評價標準進行測度的結果都顯示我國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都處于競爭劣勢的地位,但其他國家的測度結果皆有不同。進一步分析發現,若使用國際市場占有率標準,英美兩國的IMS指數排名為前兩位;若使用貿易競爭力指數,英國和澳大利亞教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最強;若使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貢獻率和MI指數,澳大利亞的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遠超其他國家,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教育服務貿易都具有競爭優勢但排名各不相同。使用單一評價標準對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進行評估各有側重,無法客觀準確評價,因此有必要統籌考慮規模與結構維度,建立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評價標準,這將有助于更加全面科學地評估我國教育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3 結 語
綜上,盡管我國已位居全球第三大留學目的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但教育服務貿易本身對我國經濟增長并未產生正向促進作用,我國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仍處于競爭劣勢,推動來華留學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仍有亟待提升空間。2024年7月,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這將為我國不斷加快教育內涵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留學教育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在教育服務貿易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扭轉劣勢并逐步占據優勢地位,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NAFSA. New NAFSA Date: Despite Stagnant Enrollment,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ntribute Nearly $41 Billion to"the U.S.Economy[R]. Washington, D. C. : Association of"International Educators, 2019.
[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pen Doors 2019:Repor t on Inter 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R].Washington: IIE, 2019: 50.
[3]張亞群,李慧.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及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6):57-67.
[4]魏浩,籍穎,趙春明.中國留學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國際競爭力[J].國際經濟合作,2010(1):31-36.
[5]邵秋月.中國留學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3):196-198.
[6]徐斌,李鑫.中美留學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定量比較[J].經營與管理,2013(11):106-109.
[7]何亞東.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及發展戰略研究[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10(3):5-15
[8]王峰,何宜曉.教育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與相關定位[J].改革,2014(7):116-125.
作者簡介
李可懿,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商務。
李戰國,通信作者,管理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教育政策與法治。
李陽,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國際化、標準化。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