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承擔著培養現代企業一線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著天然聯系,校企文化對接是校企合作的精神紐帶。校企文化對接,既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文化提升的需要。
關鍵詞:高職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對接;必要性
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和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承擔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任務的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近些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現代職業教育框架體系全面建成,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辦好新時代的高職教育,必須全面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在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校企合作,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則是校企合作的精神紐帶。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互鑒互融、互促共榮,有助于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提升高職院校的文化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其更好地就業,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有助于為企業發展注入精神動力,提供智力支持,并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
一、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培養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的重要教育類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十分緊密,直接與市場和企業相連。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大批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與產品升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職畢業生主要面向企業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充分吸收現代企業文化理念,與企業文化進行有效對接,形成辦學特色和競爭優勢,提高企業和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認可度,從而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一)校企文化對接是高職院校形成辦學特色的需要
辦學特色和質量是高職院校的強校之本,培養具有過硬專業素質、適應市場和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要維持強校之本、達成主要目標,高職院校就必須學習企業的優秀文化,吸收融入企業文化的精華和理念,使校園文化成為高職院校辦學競爭中最具活力、最持久的力量。高職院校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形成恒久的特色優勢和發展動力,優秀的校園文化即是孕育優勢和動力的核心要素和關鍵環節。企業文化注重效率意識、紀律觀念、團隊精神、競爭思維以及誠信理念的培育和踐行,能有效彌補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欠缺和不足,真正使高職院校充分展現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身份和辦學特色,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教育優勢、智力優勢、文化優勢和人才優勢。
(二)校企文化對接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辦學方向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立足市場、企業及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這些技能型人才是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基礎,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與企業、行業文化對接融合,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行業合作辦學,根據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等綜合素養,用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和技術標準熏染學生,培養出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合格人才。企業不僅看重社會效益,更關注經濟效益,對產品的標準要求高,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強,對售后服務的質量要求高,入企就職的高職學生必須以企業的管理標準和產品要求嚴格規范自己的工作行為。這就要求高職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專多能的技術素養,還要主動學習企業文化、適應企業文化、踐行企業文化,培育職業道德、培養創新精神、規范職業行為、提高職業技能、增強職業適應性,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校企文化對接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的需要
高職院校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的就業狀況是評判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指標,學生就業率的高低甚至決定著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高等職業教育就是一種就業教育。因此,很多高職院校提出了“零距離”就業的目標,著力培養學生主動適應市場、融入社會的能力。如何實現“零距離”就業的目標,課本知識、技術技能、專業素養的“零距離”固然重要,但價值理念和職業精神的“零距離”更不可或缺。這就要求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接受系統的企業文化教育和熏染,學校應當讓學生感受企業文化、認同企業文化、學習企業文化、內化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環境,領會企業哲學和企業精神,提高崗位適應度,縮短工作適應期和磨合期。除上述要求外,這一目標的實現還要求高職院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校企文化的對接,使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共融互促、相互補充,讓高職畢業生盡快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把學生培養成為深受企業和市場歡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企業文化提升的需要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成功的企業必定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一流企業賣文化”。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價值理念、職業操守及行為舉止有著無可替代的凝聚、規范和調適作用。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的長期發展中孕育而成的,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內在動力和精神食糧。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企業員工,而企業員工主要來自高職院校。因此,若要提升企業文化、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效益,必須重視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
(一)校企文化對接是增強企業綜合實力的需要
校企文化對接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既包括校園文化吸收企業文化元素,也包括校園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建設。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體現“高等性”,更要凸顯“職業性”。將高職校園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建設,既能提升企業文化層次,又可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高職院校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可為企業員工開展中長期在職培訓,發揮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師資、文化等方面的優勢,為企業文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入企兼職,為企業管理和生產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服務。高職院校可以為企業輸送大批優秀畢業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持。高職畢業生長期接受“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有利于企業生成積淀人本精神、減少物本思想。高職畢業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社會適應性,校園文化熏育的公平、公正、民主、奮斗精神可以改善企業文化環境,增強企業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
(二)校企文化對接是提升企業文化品位的需要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成為企業員工的主體,這必然會為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有助于提升企業文化的層次和品位,并為企業長足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高職院校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高職學生普遍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生入職后,在接受并適應企業文化環境的同時,又對企業文化的不足進行修正和完善,不斷提升企業的精神文化水平。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團隊意識、競爭意識、誠信意識、規范意識及效率意識,這對企業的規章制度建設、對約束企業員工的職業行為都有著重要影響,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鄧栩毅.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形態建設的實踐研究[J].才智,2023(05).
[2]秦玉學,胡西苓.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3(02).
作者簡介:楊武(1988.04—),男,四川達州人,碩士,重慶交通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政。
基金來源:本文是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2023-2024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重慶高職產教融合校企雙主體合作機制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qgj2330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