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的耐力訓練得到越來越多關注。通過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本文探討在健康中國背景下加強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重要性,同時提出個性化、科學監測訓練原則,并從提高心肺功能、強化肌肉耐力、優化能量供應和注重恢復與營養四個方面詳細闡述訓練要點,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創新訓練方法、創設良好訓練環境、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的耐力訓練策略。研究表明,加強武術耐力訓練能夠有效提高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水平,為在競技場上取得更好成績奠定基礎。這一發現突顯了在健康中國背景下,科學合理的耐力訓練對提升高校武術運動員整體素質的重要性。
關鍵詞:健康中國;高校武術;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
Enduranc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Wushu Athle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LOU Yuanyuan" CHEN" Enz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Province,572000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ndurance training of college wushu athlet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endurance training of martial arts athle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of personalized and scientific monitoring training, and elaborates the training point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mproving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strengthening muscle endurance, optimizing energy supply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recovery and nutrition. On this basis, a set of innovative training methods, creating a good training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ach team endurance training strategy is construc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trengthening martial arts endurance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durance level of college martial arts athlete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better results in the arena. This finding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ndurance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wushu athletes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College martial arts; Wushu athletes; Endurance; Train
隨著我國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推進,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武術作為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在促進全民身心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耐力訓練作為提高武術運動員競技水平關鍵環節,不僅有助于增強運動員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還有助于優化能量供應和促進恢復與營養,與健康中國戰略中強調全面提升國民健康水平的目標不謀而合[1]。因此,研究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的耐力訓練策略,對于推動武術運動的發展、實現健康中國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科學有效地進行高校武術運動員的耐力訓練,以期為武術運動普及和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 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原則
1.1 個性化原則
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應充分遵循個性化原則,每個運動員身體狀況、技術特點和心理素質都有所不同,因此耐力訓練計劃應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量身定制。對于身體條件較好運動員,適當增加訓練強度,注重提升運動員最高耐力水平;而對于身體條件相對較弱運動員,則應注重基礎耐力培養,逐步提升耐力水平。
1.2 科學監測原則
科學監測原則在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運動員訓練效果和身體狀況進行監測,確保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和運動員應密切注意身體反應,及時調整訓練計劃,避免過度訓練和運動損傷,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心率監測、運動生理測試等,對運動員耐力水平進行量化評估,為訓練提供科學依據。
2 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要點
2.1 提高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影響運動耐力關鍵因素,通過有針對性訓練,有效提高運動員在長時間運動中耐力表現,具體訓練方法包括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結合,以及間歇性訓練和持續性訓練的運用[3]。對于有氧運動,可以選擇長跑、游泳、自行車等低強度、長時間運動項目,這些運動能夠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肺容量,提高氧氣利用率,每周可以安排3-4次,每次30-60min長跑訓練,根據運動員體能狀況逐漸增加距離和強度,游泳和自行車訓練也可以按照類似原則進行安排。無氧運動則可以選擇短跑、跳躍、力量訓練等高強度、短時間的運動項目,無氧運動可以有效提高心臟泵血能力和肌肉利用能量能力,例每周安排2-3次,每次20-30min的短跑訓練,包括60m、100m、200m短跑,以及立定跳遠、跳繩等跳躍訓練,力量訓練選擇深蹲、硬拉、臥推等基礎力量訓練,每周2-3次,每次30-40min。間歇性訓練和持續性訓練結合也是提高心肺功能重要方法,間歇性訓練是在高強度運動后進行短暫休息,然后再次進行高強度運動,通過重復性休息和運動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如可以安排每周1-2次,每次20-30min的間歇性訓練,如400m跑、800m跑等,持續性訓練則可以選擇長時間、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游泳等,每次持續30-60min。
2.2 強化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影響運動持久性重要因素,通過有針對性訓練,有效提高運動員在長時間運動中肌肉耐力表現,具體訓練方法包括力量訓練和耐力訓練結合,以及不同強度和時間訓練安排[4]。力量訓練是提高肌肉耐力重要手段,以舉重、俯臥撐、深蹲等基礎力量訓練為主,力量訓練能夠有效提高肌肉纖維數量和質量,增加肌肉耐力,每周安排2-3次,每次30-40min的力量訓練,每組動作進行8-12次重復,每次訓練選擇3-4個動作。耐力訓練則選擇長時間、低強度運動,如長距離慢跑、游泳等,以及肌肉耐力訓練,如瑜伽、普拉提等,通過訓練有效提高肌肉抗疲勞能力,增加肌肉耐力,安排每周2-3次,每次20-30min的耐力訓練,如40min慢跑、60min游泳等。不同強度和時間訓練安排也是提高肌肉耐力的重要方法,通過調整訓練強度和時間,使肌肉在不同負荷下進行適應性訓練,可以安排每周1-2次,每次20-30min的交替強度訓練,如高強度間歇性訓練和低強度持續性訓練的結合。
2.3 優化能量供應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應注重能量供應的優化,能量供應是維持運動持久性的關鍵因素,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和飲食安排,有效提高運動員能量水平和耐力表現,訓練方法包括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的結合,以及高強度間歇性訓練和持續性訓練的運用[5]。有氧耐力訓練選擇長跑、游泳、自行車等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項目,能夠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增加肌肉中能量儲備。可以安排每周3-4次,每次30-60min的有氧耐力訓練,如長距離慢跑、游泳等。無氧耐力訓練則可以選擇短跑、跳躍、力量訓練等高強度、短時間的運動項目,能有效提高肌肉中能量產生和利用能力,可以安排每周2-3次,每次20-30min的無氧耐力訓練,如400m跑、立定跳遠等。
2.4 注重恢復與營養
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通過有針對性恢復措施和合理飲食安排,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耐力表現。適當的休息是保證運動員恢復重要手段,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后需要充足的休息時間,以消除疲勞和恢復肌肉,可以安排每周1-2次,每次8-10h的高質量睡眠,此外適量的午休和短暫小憩也有助于運動員恢復。按摩是提高運動員恢復效果有效方法,通過專業按摩師進行肌肉放松和舒緩,能夠減輕肌肉酸痛和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安排每周1-2次,每次15-30min的按摩。合理的飲食攝入對運動員恢復和耐力表現至關重要,運動員需要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滿足訓練和比賽的需求,規劃好每餐攝入適量的全谷物、蔬菜、水果、堅果、種子、瘦肉和乳制品等食物。
3 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策略構建
3.1 創新訓練方法
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探索創新性訓練方法,將傳統武術與現代化訓練手段相結合,例如引入循環訓練法、間歇訓練法等,來提升運動員耐力水平[6]。循環訓練法是通過模擬比賽場景,將武術套路中關鍵技術動作串聯起來,反復進行練習,以此提高運動員耐力;間歇訓練法則是在高強度武術練習后,給予運動員短暫的休息,再進行下一次高強度練習,從而增強運動員耐力恢復能力;還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穿戴智能設備來監測運動員訓練狀態,根據數據分析調整訓練計劃,以實現更科學、高效的耐力訓練[7]。
3.2 創設良好訓練環境
優良的訓練環境對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至關重要,學校應提供專業訓練場地,確保訓練環境舒適度,減少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不適感。合理安排訓練時間,避免與文化課、其他體育項目訓練時間沖突,保證運動員有充足休息和恢復時間,還要注重訓練氛圍的營造,通過團隊建設、集體活動等方式,增強運動員之間溝通與協作,激發訓練熱情。
3.3 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
教練員是高校武術運動員耐力訓練的靈魂,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訓練效果[8]。學校應選拔和培養一批具備專業素質和經驗的教練員,定期組織教練員參加培訓,提高教練員隊伍的整體水平。教練員要不斷更新訓練理念,掌握先進訓練方法,以適應武術運動發展需求,同時教練員還需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幫助運動員樹立正確競技觀念,調適比賽和訓練中的壓力。
4 結論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武術運動員的耐力訓練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遵循個性化、科學監測原則,以及從提高心肺功能、強化肌肉耐力、優化能量供應和注重恢復與營養四個方面進行訓練,構建一套創新訓練方法、創設良好訓練環境、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的耐力訓練策略。耐力訓練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高校武術運動員的耐力水平,為在競技場上取得更好成績奠定基礎,同時也符合健康中國戰略發展需求,推動武術運動普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刁瑋.\"健康中國\"視角下高校武術發展路徑研究[J].拳擊與格斗, 2021(11):21-22.
[2] 李志鴻.武術套路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J].拳擊與格斗, 2021(13):2-2.
[3] 劉童童.核心力量訓練對高校武術運動員平衡性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 2023, 13(20):33-36.
[4] 徐美玲.武術鍛煉在身體力量和耐力訓練中的應用[J].拳擊與格斗, 2023(12):22-24.
[5] 陳宇.武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體育視野, 2023(15):113-115.
[6]辛玉珠,王韋偉,宋進文.高校武術專項學生體能訓練策略[J].新體育(下半月), 2023(7):15-17.
[7]Qi Z ,Qi Z .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In-Network Caching-Based Martial Arts Physical Train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IJDST), 2022, 13 (2): 1-8.
[8]何淵.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競技跆拳道與武術散打運動員身體形態與運動素質的比較研究[D]. 上海:上海體育學院, 2020.
作者簡介:
婁媛媛(1982-),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學。
陳恩澤(1986-),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