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對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級(FAC)、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分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0例,接受常規康復訓練聯合針灸治療)和觀察組(40例,接受常規康復訓練、針灸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療效、中醫證候積分、FAC評分、FMA評分和SS-QOL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均Plt;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AC、FMA、SS-QOL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更高(均Plt;0.05)。結論 腦卒中偏癱患者接受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不僅能提升療效,還能改善患者癥狀和運動能力。
【關鍵詞】補陽還五湯;針灸;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步行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1.009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31
腦卒中是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留有后遺癥,其中,偏癱是常見的后遺癥之一[1]。腦卒中偏癱患者多見單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受限等癥狀,并伴有感覺障礙,導致患者運動功能降低,常規康復訓練雖可提高患者肢體活動能力,減少肢體肌肉萎縮,但臨床療效仍有待提高[2]。中醫將腦卒中偏癱歸屬于“中風”“偏枯”等范疇,以氣虛血瘀證較多見,中醫可通過藥物、針灸等多種手段改善患者腦血流,促進疾病恢復。針灸治療腦卒中偏癱已有較多研究報道,其效果已得到臨床證實[3-4]。補陽還五湯是中醫經典名方,主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具有活血、補氣、祛瘀、通絡等作用,且有研究顯示,補陽還五湯可防治腦卒中后遺癥,在發病早期治療可降低后遺癥發生風險和致殘率[5]?;诖?,本研究探討腦卒中偏癱患者接受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的療效及對其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男性分別為19例、21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59.73±7.15)歲;腦卒中偏癱病程20~76 d,平均腦卒中偏癱病程(36.95±10.11)d;左側偏癱25例,右側偏癱15例;Brunnstrom分期[6]:Ⅲ期29例,Ⅳ期9例,Ⅴ期2例。觀察組患者中女性、男性均為20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60.07±7.37)歲;腦卒中偏癱病程18~74 d,平均腦卒中偏癱病程(37.22±9.87)d;左側偏癱27例,右側偏癱13例;Brunnstrom分期:Ⅲ期28例,Ⅳ期9例,Ⅴ期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均Pgt;0.05),可比。納入標準:⑴西醫符合腦卒中偏癱的診斷標準[7],并經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⑵中醫符合氣虛血瘀證的辨證標準[8];⑶首次發病且肢體癱瘓者;⑷生命體征穩定且意識清醒者。排除標準:⑴伴顱外傷、腦腫瘤等疾病者;⑵合并精神、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者;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者;⑷合并心、腎等不穩定疾病者;⑸合并其他腦血管疾病者;⑹針灸取穴處皮膚潰爛者;⑺完全性失語者。本研究經張家港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指南[7]接受常規治療,包括降脂、調整血壓、營養神經等,同時按Brunnstrom分期進行針對性康復訓練,3 h/次,2次/d,6次/周,共訓練4周。針灸治療:雙側百會、雙側風府、雙側內關、雙側三陰交、雙側人中、雙側中脘、雙側氣海、雙側足三里進行針灸,以得氣后輕微酸脹感為度,留針20~30 min/次,1次/d,共針灸4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加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組方:黃芪60 g,桃仁、赤芍、杜仲、牛膝各15 g,川穹、當歸、地龍各10 g,紅花5 g。血瘀更甚者加三七3 g;氣虛顯著者加黨參15 g;肢體麻木、疼痛更甚者加雞血藤30 g和桂枝15 g。取上述藥材加600 mL清水大火煮開后文火煎煮至300 mL,150 mL/次,分早、晚溫服,共服用4周。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療效。顯效:臨床癥狀(頭暈目眩、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消失或顯著好轉,肢體活動無受限;有效:上述癥狀有改善,肢體活動輕微受限;無效:上述癥狀無改善,肢體活動受限嚴重[8]??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⑵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對口眼歪斜、頭暈目眩、偏身麻木、感覺障礙進行積分,按照無、輕度、中度和重度分別計0、1、2、3分,積分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8]。⑶比較兩組患者相關量表評分。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級(FAC)[9]評估步行能力,將0~5級按0~5分計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步行能力越好。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10]評估肢體運動功能,總分最高為100分,評分與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成正比。采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11]評估患者生活質量,總分最高為245分,評分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更優,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FAC、FMA、SS-QOL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AC、FMA、SS-QO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上述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卒中后偏癱患者會出現運動功能受損,日?;顒幽芰Υ蠓档?。有研究顯示,大部分卒中患者在1~3周軟癱期后,會進入偏癱痙攣期,活動嚴重受限[12]。因此,改善卒中偏癱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現代康復治療通過特定、反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腦功能,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但治療效果有限。中醫認為,卒中病位在心、腦,且與肝、腎有關,各種病理因素致使患者的氣血運行不暢,產生不語或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癥狀,且難以恢復[5]。針對中風后偏癱病機,中醫治療主要以舒筋活絡、調和氣血、消痰散瘀等為原則,旨在通過綜合調理,恢復患者的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而針灸能改善患者的血流情況,補陽還五湯則具有活血通絡之效,故本研究探究兩種方案聯合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更優;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這提示補陽還五湯與針灸聯合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可改善其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針灸具有雙向治療作用,針刺百會可醒腦開竅;針刺風府可清熱散風、調和陰陽;針刺內關可調理氣血、養心安神;針刺三陰交可健脾、和胃、補肝腎、活血、通絡;針刺人中可清熱通陽、救逆止搐;針刺中脘可補中氣、理中焦、疏通經絡、化痰消滯;針刺氣海可培補真元、調氣;針刺足三里可調理氣血、祛風化痰、通絡、除瘀。多穴位配伍共奏益氣活血、通經活絡的效果。同時,補陽還五湯方中的黃芪可補氣化瘀、通絡;當歸、桃仁、赤芍、紅花可補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地龍可通經活絡,讓藥力通達全身;杜仲、牛膝可補益肝腎、強筋骨、通經、逐瘀;川穹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紅花可散瘀止痛、活血通絡。全方共奏通絡、活血、化瘀、補氣之效,輔助針灸治療可促進藥物的吸收,針灸和湯藥內外兼治,協同發揮作用,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提升治療效果[13]。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FAC、FMA、SS-QOL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更高,這提示觀察組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針刺百會可調節神經細胞功能,改善腦血流循環和血流量,進而恢復腦組織功能;針刺風府可改善腦血流速度和血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針刺內關可加快神經和肌肉恢復,促進手指功能恢復;針刺人中可作用于腦干,改善呼吸節律并起到腦保護作用[3-4]。有研究顯示,針灸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運動中樞,刺激神經和促進血液循環,使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恢復[14]。補陽還五湯可減少神經細胞凋亡和保護腦缺血組織;還可調節腦內血栓素B2、前列腺素I2水平的平衡,促進一氧化氮合成,擴張血管、抗血小板,改善腦血流和微循環,抑制神經細胞過氧化,提高神經營養因子的水平,促進神經細胞生長[13]。補陽還五湯可使患者的神經系統處于興奮狀態,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促進腦功能恢復[15]。這些機制在促進患者步行、運動能力恢復發揮重要的作用,并且輔以針灸內外兼治,可促進藥物快速發揮作用,協同促進腦血流改善,加速患者恢復身體機能和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接受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不僅能提升療效,還能改善其臨床癥狀與運動能力,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陳曉榮,顏流霞,厚磊,等. 2015—2019年中國居民腦卒中發病與死亡特征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 2024, 39(5): 470-476.
LI B, DENG S, ZHUO B,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vs sham acupuncture o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motor aphas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Netw Open, 2024, 7(1): e2352580.
劉曉雯,王竹行,周熙,等.針灸輔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偏癱的臨床價值[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3, 20(2): 65-67.
何曉曉,任謙,李鐵柱,等. “扶正補土”法針灸聯合現代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3, 27(13): 53-56, 60.
周文奇.針藥并用治療腦卒中后遺癥[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23, 37(z1): 76.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康復學組,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等.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完全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2, 18(4): 301-318.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王文志.《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節選[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6, 14(2): 143-封三.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29-31.
楊雅琴,王擁軍,馮濤,等.功能性步態評價的臨床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1, 26(12): 1186-1189.
畢勝,紀樹榮,顧越,等.運動功能狀態量表效度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7, 13(2): 114-116.
田鳳霞.中文版腦卒中后失語癥生活質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0, 17(4): 10-12.
厚曉昀.火針散刺聯合抗痙攣康復治療中風后下肢痙攣患者療效及對下肢運動功能和步行功能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 2018, 34(2): 43-46.
曾悅,周鴻飛.針灸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有效性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9, 21(9): 206-209.
江六順,汪瑛,王振亞,等.針灸干預腦卒中偏癱伴發下肢腫脹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3, 21(18): 3449-3453.
陳愛玲,馬叢叢,劉存勇.補陽還五湯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 2018, 13(3): 62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