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進程不曾停息,留學生的腳步依然匆忙。
投身留學的潮流,不僅是學更新鮮的知識,而且是看更廣大的世界。
我們要學會從中國看世界,就是從中國發展的視角、中國文明的視野,審視當今世界的走向,求解全球共同的命題。我們也要學會從世界看中國,就是從世界變革的坐標、人類文明的大勢,把握中國發展的定位,開掘中國道路的意義。其實,中間還有一個學會從世界看世界的環節。于萬千留學各國的學子們而言,這是一項榮耀的使命,也是一份必修的課業。
看懂世界,就是要發現世界。從自我封閉的生活孤島中跳脫開去,從浮光掠影的景觀游歷中深入下去,從虛驕自大的文化藩籬中解放出來,發現異域生活的驚奇,發現多元文化的價值,發現人類未來的趨勢。沒有真切的世界觀,何來清醒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從世界看世界,我們的看點在哪里?在田野調查、民間交流和社區融入,在沉浸式的體驗、接地氣的交流和跨文本的探求。生動活潑的社區生活中,散發著濃郁的煙火氣息,積淀著悠久的傳統文化,袒示著多樣的人性底色,葳蕤著旺盛的日常生態。這是課堂之外洞見世界發展的一條最便捷的通道。走進社區深入體驗,可以更真切地觸摸生活細微處的褶皺,見識世間被遮蔽的真相,汲取鄉土中蘊藏著的智慧,充實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可以與同齡人建立豐富的社交網絡,在真誠友善的交往中鍛煉社會情感能力,提升人類共同文明素養。
著名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有言:真正的無知不是缺乏知識,而是拒絕獲取知識。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意識,突破數字時代“信息繭房”和反智主義“井口思維”的種種桎梏,滿懷自信地去擁抱整個世界。以開放的胸襟、互鑒的方式和求真的心態,以多元的視角、審美的眼光和批判性思維,去尋找相互的契合,開拓認知的邊界,去吸納創新的理念,拿來成功的經驗,這樣,我們就可以盡情領略費孝通先生所極力倡導的那種“美美與共”的成長境界。
萬千學子,苦于酷烈的“賽道競爭”久矣。其實,人生并非只有狹窄的賽道,還有大片無垠的曠野。打破自閉,驀然回首,這片“曠野”就在你走向世界的更深處。在一個更其廣大的平臺上選擇,更其豐厚的滋養中成長,更其自由的氛圍中探索,由此,你將找到你的最近發展區,錨定你的社會生態位,擁有你的終身成長力,從而開掘更多種可能,擁有更多樣選擇。
你的世界,就是你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