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2億10—19歲青少年群體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病”。同時,網絡上不斷涌現的青少年傷害事件表明,心理健康問題正逐漸從成人、職業群體延伸至大中小學生群體,并呈現低齡化的發展趨勢。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到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可以看出,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為此,四川省廣元市東城實驗小學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加強頂層設計,軟硬結合,營造輕松愉快的校園環境
全面的教育是身心共育。廣元市東城實驗小學以“生命教育”為辦學特色,在教育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致力于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在心育工作方面,學校堅定地依托“生命教育”的辦學特色和“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綻放”的辦學理念,以“游戲校園,快樂童年”為行動目標,從頂層設計入手,帶領師生關注生命成長,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和質量觀,引導教師與時俱進,升級教育理念。
同時,學校積極籌措資金,打造與之相匹配的校園文化硬環境。學校在校園里開辟了心理咨詢室和生命教育體驗區,其中,體驗區設有“三所兩屋一區”(“三所”分別是農業研究所、動物研究所和水利研究所,“兩屋”為“綠蔭樹屋”和“陽光書吧”,“一區”指的是歷奇區),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關愛生命,學會悅納自己、悅納他人,增強抗挫能力、培育健康心理。心理咨詢室和咨詢室外的“知心姐姐信箱”,給學生提供了舒緩情緒、減輕壓力、答疑解惑的途徑。學校希望,校園環境這部無字的教科書,能夠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潤澤師生生命。
軟硬環境的結合,為學生的成長營造了寬松的校園氛圍,為學校的心育工作做足了鋪墊。
構建“三三三模式”,打造立體心育網絡
三全育人制度。所謂“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涉及所有學科、所有人員及教育教學的所有環節,為此,學校積極推進三全育人制度。首先,在校內成立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心理輔導師隊伍,由專業的心理教師培訓其他學科的教師,使每位教師都能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和輔導技能,并能靈活地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其次,學校積極鏈接社會相關專業資源,如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工站、川北幼專心理學系、廣元市精神衛生指導中心等,邀請專家定期來校開設家長課堂,為家長普及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家校社三位一體的立體心育網絡,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級管理制度。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德育處工作人員和心理學教師及年級組長任組員的學校心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校級管理+部門管理+年級管理”的三級管理制度,各級既各司其職,又分工合作,實現協同育人。
三層預防制度。學校建立了“班級+部門+校級”三個層面互相協助的預防制度。班級層面:由班主任、班級任課教師和心理委員負責,以班為單位,做好學生日常行為觀察和心理問題篩查等工作。部門層面:由德育處和心理教師負責,做好班級轉介學生的心理檔案建立、危機因素排查、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重點學生關注等工作。校級層面:由分管校長做好危機處理與追蹤、專業機構的轉介與協調、建議與指導等工作。
群體歸因,精準對位,因人施策
針對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校分門別類、條分縷析地查找原因,并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干預方案,精準實施。例如:對個別特殊學生采取“一對一”個案輔導,對同一類型的問題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集體輔導,對學生基本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抗壓技巧的訓練等則采取全員參與的心理大課堂形式。
以多彩心育活動為載體,內外兼修,預防為主
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德育內容,也是有效的育人途徑。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進而提升心理品質。面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要像大禹治水那般,疏而非堵,用體驗感知的形式代替干巴的說教,堅持預防為主。例如: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賽事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收獲健康的身體、形成較強的抗挫能力;組織五彩繽紛的藝術活動,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幸福感。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既需要教育者有探索的勇氣,也需要教育者有行動的決心,在行動中不斷創新、改善,幫助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和幸福美滿的人生。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東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