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積極健康的性格品質,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重慶市榮昌區仁義鎮初級中學作為一所農村初中,針對部分學生雖生在農村而不知農事、不務農活的現象,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了“以勞育人”的校本勞動課程實踐。
謀劃統籌全局的盤子。學校堅持黨建引領,以一盤棋的思維,構建了包含勞動教育的學校育人體系。一是育人理念統籌。針對農村學生學業基礎薄弱、缺少自信的實際,學校確定了“讓每個生命閃光”的育人理念,在其統領下,提出了“勞動讓每個生命閃光”的勞動教育理念。二是資源投入統籌。學校在財務極其緊張的條件下,租地建起了占地9畝的校外勞動基地,并在校內建起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勞動作坊——陶藝坊。同時,統籌人力調配,實行農場管理專人化、種植指導專業化、分區管理責任化。
搭建課程體系的架子。學校根據勞動課程標準的十個任務群,結合實際情況,在五育課程體系中建立了以日常生活勞動和生產勞動為內容的基礎課程、以美食非遺和校本特色活動為內容的特色拓展課程、以實踐探究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實踐課程。同時,探索開發生物學科和勞動教育課程相結合的跨學科融合課程。
探索實踐育人的路子。為了落實勞動中育德、實踐中育人的思路,學校探索建立了“1+X”課程實施路徑。“1”即“基礎”,指根據課程方案設置勞動課,落實人人參與、人人達標的基本知識和必修技能;“X”即“特色”,是指可自主選擇、自主參與、附加增值的勞動拓展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在具體實踐中,學校以“四個一”(一周一節勞動課、一周一次家庭勞動、一周四次社團活動、一年一次技能展示)為載體,通過學、做、思、悟相結合的形式,開設豐富多彩的勞動課程實踐,包括家校勞動實踐、感恩勞動實踐、社區勞動實踐和陶藝美食制作等。
創新教育評價點子。勞動教育評價要全面反映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體驗、成長與收獲。學校的評價體系包括四方面:一是過程評:評價打分育態度,即對學生參與勞動過程的態度進行評價打分;二是成果比:跳蚤市場競上游,即每年開展現場自制美食、勞動作品、班級農產品跳蚤市場,對個人或班級的勞動成果進行售賣,并對售賣數量進行評比;三是技能拼:技能大賽爭先進,即學校每年開展勞動技能大賽,評選一批勞動能手;四是收獲積:積分儲蓄悟哲理,即學校開設“閃光勞動”儲蓄銀行,對學生參與勞動的態度、勞動成果、勞動榮譽賦予不同的積分,每學年進行積分評比,評選勞動標兵、先進班級。
(作者單位:重慶市榮昌區仁義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