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重在“聽、說、讀、寫”四個方向,其中“讀”既是閱讀,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也是培育學生智慧、道德品格和語文素養的重點。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跟隨教師學習,缺乏主觀意識。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筆者將智趣閱讀融入語文課堂,讓一顆石頭激起智慧的浪花。智趣閱讀的核心在于全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迪他們的智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許先文在《語言具身認知研究》一書中明確提道:“身體參與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閱讀中,大部分教師先入為主,將閱讀和腦力勞動掛鉤,雖然這不算錯,卻存在著局限性。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有限,單純的腦力勞動并不利于他們完全理解文章的內容。教師適時地添加一些肢體操作類的活動,有利于將抽象的知識轉變為現實,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形象思維,讓他們在體驗、反饋中間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小猴子下山》一課為例,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動詞,了解這些動詞的含義,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單純的理論講解,很難讓學生真正地領會這些動詞的意思。教師可以整合學習內容,從字詞入手,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中的基礎知識的梳理。比如,教師可以設計“認真朗讀課文,找出其中的動詞,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扛、扔、摘、掰等動詞,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這些動詞的意思。一個學生說:“扛和扔都有提手旁,所以它們是動詞。”此時,教師可以追問:“它們的動作形象是什么樣的?”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模擬相應的動作。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掰沒有提手旁,為什么也是動詞”,將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來模擬掰的動作,進而理解了它的意思。通過現場操作,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了這些漢字表達的意思。此時,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讀起來就更有代入感,讓枯燥乏味的閱讀變為充滿趣味的閱讀。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總會下意識地在腦海中構建具體的情境,讓文字在腦海中變得具體。所以,想象力無疑是一種寶貴的能力,它能讓閱讀的過程充滿“驚喜”,讓讀的過程智趣并存。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為例,在野外迷路是一件無比危險的事情,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在野外迷路時,應該如何分辨方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白天、夜晚等野外景象的圖片,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如果‘我’身處這些地方,應該如何辨別方向?”接下來,學生閱讀課文尋找答案,找到了課文中描寫的“指南針”。比如,課文中說白天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太陽的方位來分辨南北。這時,學生便可以展開聯想:“如果碰到陰天,但是還沒下雨,而且天氣很干燥,這個時候應該如何分辨南北呢?”另外,針對課文的最后一段,教師可以提出具體的問題:“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針,這些指南針具體有哪些呢?它們是否能夠解決這個自然段中的問題呢?”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聯想:“樹木的南邊總比北邊茂盛,人們可以在野外通過樹木的這個特點來辨別方向。”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想象關聯現實,更扎實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在無形中豐富了生活經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熱鬧”的特點,引導他們參與閱讀和討論,點燃他們的智慧之火。語文閱讀本就是思考、表達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學生在閱讀中表達和互動,有助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在整合教學資源,設計閱讀活動期間,可以適時組織學生開展互動交流活動,查缺補漏,取長補短。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海濱小城》一課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結構時,可以提出具體的任務:“課文的結構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結構,換一種結構是否可行?如果由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怎么寫呢?”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對問題的解答效率。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是“分總”結構,作者先后描寫海上、海邊、庭院、公園和街道等景象。接著,學生結合這個答案來分析第二個問題,思考是否可以換一種結構來描寫這篇文章,并思考不同結構的好處。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教師可以適時點評學生的論述,讓課堂真正地活起來,讓學生的智慧之火愈燃愈烈。
豐富的閱讀體驗,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試著拓展智趣閱讀的范圍,給予學生更多元的閱讀體驗,確保他們在拓展型的閱讀實踐中豐富學習經驗,提升個人素養。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為例,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課文后對神話故事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教師可以設計三類學習任務。一是閱讀任務,“探索更多的神話故事,并在閱讀的同時對比教材內容,總結神話故事的特點”。在完成這個任務期間,學生需要做好閱讀筆記,將閱讀心得、感悟及任務完成情況等詳細地記錄下來。二是寫作任務,學生結合對神話故事特點的理解,編寫一篇有趣的神話故事,確保故事可以突出某一種思想情感。三是語言任務,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不同國家神話故事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說說自己的想法。閱讀筆記、文章寫作和口語表達等多元化的學習任務,可以間接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而言之,智趣閱讀是以趣喚醒學生,以智啟迪學生的一種閱讀模式,它比起傳統的閱讀方式更有靈性,更有氛圍感,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閱讀的動力和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