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師范院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始終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教師教育中心地位,將教師教育作為學校的本色、底色和特色,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到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逐漸形成了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的教師教育模式。
近年來,學校緊緊把握實施“國培計劃”的重大機遇,以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強化職前職后一體化統籌設計,通過培訓反哺培養的教師教育實踐,多措并舉,優化教師教育全流程協同育人模式,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服務引領區域基礎教育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圍繞中心任務,做好頂層設計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教育改革工作,將為基礎教育培養高素質師資作為教師教育發展的中心任務。在教師教育工作中,堅持以踐行教育家精神為引領,突出師范生核心能力素養和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主線,聚焦師德養成和教師專業發展,優化教師教育一體化全過程頂層設計,落實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為學校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基本遵循。學校從教師教育一體化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培訓對教師培養的促進作用,將教師培訓看作促進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契機和抓手。在教師教育實踐中,學校充分發揮教師教育資源平臺優勢,通過承擔“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培訓項目,以培訓反哺培養,促進培訓與培養融合發展,優化職前職后相互銜接的專業成長體系,為打造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提供保障。
重視教師教育制度建設,以制度落實推進工作落實,為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學校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原則,初步形成涵蓋頂層設計、教學實施、組織管理、教學督導、成果提煉、經費使用等方面的教師教育發展管理制度體系。同時,學校注重健全教師教育教學監控與質量保障系統,形成“監控—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系統,通過常態監控、達成度評價和持續改進,推動教師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整合優勢資源,提供專業保障
優化教師教育專業團隊結構。學校高度重視教師教育專業團隊建設,將其作為推進教師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措施:一是整合繼續教育學院管理團隊和教師教育相關學院專業團隊,組建教師教育協同管理團隊;二是整合多方專業資源,組建包含校內專家導師和校外兼職專家在內,結構合理、理念先進、專業過硬、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專兼職教師教育專家團隊。近年來,鄭州師范學院緊緊把握承擔各級各類培訓項目的機遇,組建了一支近500人的教師教育專家隊伍,為學校教師教育質量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
重視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學校把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促進職前培養見習實習基地和職后教師培訓實踐基地深度融合和一體化發展,滿足教師培訓實踐教學和培養見習實習需求,形成促進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合力。近年來,鄭州師范學院先后建立了180多個教師教育實踐基地,有效促進了教師培養與培訓的融合。
打造優質高效教師教育平臺。學校建立教師教育技能訓練中心,成立教師教育技能訓練專家指導委員會,研制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標準,開展教師教育專業技能達標活動,促進師范生教育教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學校與專業機構合作,開發教師學習專業平臺,依托兼職教師隊伍中的中原名師、省級名師及名校長團隊資源,組建名師網絡工作室,通過課題引領、在線指導等方式,滿足教師在線學習需求,輻射帶動教師專業發展。
聚焦精準培訓,優化培養方案
關注實踐問題,推進培養模式轉型。學校注重發揮培訓反哺作用,聚焦培養高質量師范生和提升基礎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核心主題,精準把握培訓與培養的內在邏輯一致性,及時發現當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在精準設計項目方案的基礎上,推動職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從傳統的理論型向實踐型、創新型轉變,優化職前培養的“工藝流程”,提高職前教育的社會適應性和競爭力。
聚焦精準培訓,優化專業課程設計。學校通過調研把握基礎教育的改革動態和發展趨勢,關注教師發展實踐問題,對職前培養的專業課程設置進行優化,使課程更加貼近基礎教育實際教學需求,為培養更符合基礎教育需求的高素質教師提供保障。如學校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在“國培計劃”初中物理培訓成果“優悅”課堂教學實施的基礎上,結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和職前教學特點,由高校教師、教研員、教學名師、名校長共同開發教師教育課程“中學物理教學研究”,是培訓反哺培養的特色案例之一。
依托項目實施,提升專業能力
發揮實踐優勢,促進專業能力提升。在教師培訓實施中,鄭州師范學院注重發揮來自基礎教育一線專家和學員的優勢,發揮培訓對培養的反哺作用;開展專業交流活動,來自一線的優秀教師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為在校師范生傳授基礎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促進在校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提升。如文學院在項目實施中,多次組織優秀學員圍繞中小學教學、班主任管理等主題,為在校師范生舉行基礎教育教學專題講座或交流座談,還邀請學員與高校教師一起輔導學生參加河南省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畢業生教學技能比賽。
創新交流平臺,延伸專業發展服務。學校發揮培訓交流功能,進一步暢通高校與中小學的交流渠道。在培訓的跟蹤指導中,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以一線授課專家、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高校教師為主體,建設“初中物理虛擬教研室”,以科學研究的精神開展教學研究,通過提供即時互動平臺、共享和開發教育資源等,推動物理教育教學實踐改革,實現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有機銜接,探索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的實踐模式。
開展協同研究,促進科研發展
協同開展課題研究,提升專業研究能力。在校大學生接受專業學術訓練,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但是缺乏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參訓學員在從教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強,但是理論研究能力較弱。在培訓項目實施中,鄭州師范學院注重以培訓為載體,促進在校師范生和參訓學員的共同發展。如文學院每年遴選部分優秀學員擔任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和不足。同時,針對參訓學員理論研究能力不足的問題,學校增加培養問題意識與科研意識的相關課程,組織參訓學員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育教學經驗,遴選優秀大學生參與學員成果提煉與生成,雙方各自的理論與實踐優勢在合作中得到發揮。
聚焦培訓問題研究,提升高校研究水平。為了精準設計培訓項目方案,學校開展基礎教育發展現實問題和教師發展需求的專題調研,鼓勵教師走入培訓教室,聆聽教育專家前沿理念,了解基礎教育發展現狀及問題。這不僅有助于高校教師深入了解基礎教育教學現狀,為職前培養師資隊伍注入新鮮血液,還有助于增強高校教師從事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的熱情。各專業圍繞教師培訓項目實施的教師教育課題研究,以培訓反哺培養等課題申報取得突出成效,成為鄭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專業建設的亮點。
在教師教育工作推進中,鄭州師范學院將為基礎教育培養高素質師資作為學校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根本使命,通過培訓反哺培養的教師教育實踐,為地方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鄭州師范學院將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進一步發揮學校教師教育一體化的傳統優勢,把教師培訓工作與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繼續探索優化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的教師教育模式,更好地促進學校教師培養和培訓質量全面提升,奮力譜寫新時代教師教育新篇章。
(作者系鄭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