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20多年來,我真正體會到了教師的平凡和重要:平凡是因為自己只是一名帶班教師,學生的什么事情都得努力去管理;而經過自己的努力,看著后進生成了成績好、懂事理的棒學生,我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有成就感。
近年來,學生欺凌事件頻發,歸根結底在于孩子們缺乏關愛,內心空虛,不快樂。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這是教師的工作重點之一。學校作為學生受教育的主陣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愉快的學習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還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正確價值觀的養成。而教師的積極關注和同學間的真摯友情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快樂、幸福中得到全面發展。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下面,我分享一些具體做法。
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用好心理健康咨詢室,調節心理問題學生
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通知,我積極參與全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訓,結合班級學生的表現,從三個方面入手,解決學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設置心理衛生常識、心理調節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知識理論課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學業壓力。在教育內卷環境下,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學習興趣不高。二是學校因素。一些教師缺乏專業心理知識,不懂得關懷問題學生。三是社交困難。很多學生因為性格內向、自卑等,害怕與他人交往,容易陷入孤獨和焦慮。四是家庭原因。留守在家、單親家庭、家庭不和諧等問題都會給學生帶來傷害。五是社會方面。學生和社會的接觸,包括直接接觸及通過網絡的間接接觸,特別是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無孔不入,學生接觸危害信息的可能性提升。六是個人方面。身體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也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部分身體殘疾的學生自卑,沒有及時得到疏導,加之環境的異化,導致心理問題出現。
針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我們可以采取兩種對策:家庭方面要多給予完整性支持,關注孩子學校生活、社會融入和個人成長等;學校方面要建立專業心理教師隊伍,設置教師基本心理知識紅線,營造平等、友愛、團結、向上、輕松的校園環境,及時介入問題學生,給予其精神支持,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
(二)開設活動訓練課
實踐證明,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活動內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擬游戲、互訪互問等。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介紹自己、了解別人、與他人交往,還可以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的心理調節方法。我班學生小張,新學期開始分班時成績中等靠上,而這次期中評估后,成績明顯下滑了很多。我私下找他周圍的同學詢問,了解到小張同學的家庭出現了問題。他有顧慮了,學習積極性不高,精神不太集中。然后,我單獨與小張同學進行了溝通,在交流中抓住其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比如,得知現在他晚上一個人睡,我就鼓勵他:“十一二歲的孩子該分鋪了,不然就沒有隱私了,獨立越早的孩子,對他人的依賴性越低,對未來的發展有好處……”說到這里,他抬頭看看我,眨了眨眼。以此為突破口,我詢問他的心事,了解他的學習情況,讓他多與同學交往,交幾個知心朋友,有什么不高興的事也可以和朋友說一說。經過近一個月的心理疏導,他的狀態有了明顯的改善,笑容多了,學習勁頭也足了。
(三)利用好心理咨詢室
心理教師除了集中為學生開展心理講座,還可進行個別談話,單獨診治,幫助學生調整情緒,形成健康心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得到了教師的關愛和幫助,又使自己轉移了目標,化悲痛為力量,奮發向上。
二、在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輔導內容
作為班主任,我抓住每周一的班會時間,確定“說心里話、嘮煩心事”的主題教育班會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后組織代表發言,我做最后的歸納陳述,告訴學生:“心里話、煩心事,可以大聲說出來,左右思量,考慮周全。要學習魯濱遜遇事不驚、處事不亂、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努力拼搏,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另外,教室后面的板報,多出心理疏導措施;平時的作文課,既可以豐富學生學習生活,也可以引導學生抒發內心的感受。
此外,我結合語文教學,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創設情境,循循善誘。例如,在教學《父母的心》時,我再一次強調父愛如山、母愛偉大、親情無價,讓學生明白父母外出打工是迫于生活的無奈,只有創造了更多的財富,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幸福的生活空間,自己應抓住寶貴的時光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付出。而父母的離異,也是迫于無奈,不想讓孩子生活在吵架、不和諧的家庭中……學生漸漸理解父母,進而培養正確的親情觀。
其他學科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數學課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他們知道父母在家賦閑就不能掙錢,生活水平不會提高,幸福指數會下降。體育課可以滲透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鍛煉其意志。音樂課可借助音符,使學生唱出心聲,保持內心舒暢……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這就要求廣大教師以人民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以高尚的精神引領廣大學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只要教師在教學時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內容中自然地融入心理健康知識,弘揚新時代教育家精神,踐行新征程教育家理念,就能實現讓學生健康、幸福、茁壯成長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鄢陵縣彭店鎮第一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