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不同藥用部位和生長年限的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差異,為有效控制其質量提供依據。[方法]以《中國藥典》(2020年版)規定的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為檢測標準,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并比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甘草藥材不同藥用部位和生長年限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以化學成分角度來探討中藥的質量。[結果]甘草各藥用部位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側根gt;主根gt;全根gt;浮根gt;須根gt;蘆頭;側根、主根和全根中甘草苷含量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0.50%);側根中甘草酸含量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2.0%);3年生甘草藥材質量最佳。[結論]傳統加工方式中直接除去的須根,可作為提取甘草苷的原材料。該研究可為甘草的采收、加工、規格等級劃分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甘草;質量研究;藥用部位;生長年限;甘草苷;甘草酸
中圖分類號R28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5)02-018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2.03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ontheQualityofDifferentMedicinalPartsofGlycyrrhizauralensiswithDifferentGrowthYears
WANGYong-fu"FANWei-bingMAEn-yao2etal
(1.GansuGuangyaoBaiyunsha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echnologyCo.,Ltd.,Dingxi,Gansu743000;2.GuangdongHancha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echnologyCo.,Ltd.,Guangzhou,Guangdong51000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ntentsofliquiritinandglycyrrhizicacidindifferentmedicinalpartsandgrowthyearsofGlycyrrhizauralensisinKorla,BayingolMongoliaAutonomousPrefecture,Xinjiang,soastoprovidebasisforeffectivequalitycontrol.[Method]TakingtheactivecomponentsliquiritinandglycyrrhizicacidinGlycyrrhizauralensisstipulatedinthe2020editionofPharmacopoeia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sthedetectionstandard,thecontentsofliquiritinandglycyrrhizicacidindifferentmedicinalpartsandgrowthyearsofGlycyrrhizauralensisinKorla,BayingolMongoliaAutonomousPrefectureofXinjiangweredeterminedandcomparedbyHPLC,andthequal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asdiscussedfromthepointofviewofchemicalcomposition.[Result]Theorderofthecontentofliquiritinandglycyrrhizicacidinvariousmedicinalpartsoflicoricewaslateralrootgt;mainrootgt;wholerootgt;floatingrootgt;fibrousrootgt;reedhead;thecontentsofliquiritininlateralroot,mainrootandwholerootmettherequirementsoftheChinesePharmacopoeia(2020edition)(≥0.50%);thecontentofglycyrrhizicacidinlateralrootsmettherequirementsoftheChinesePharmacopoeia(2020edition)(≥2.0%);three-year-oldGlycyrrhizauralensishadthebestquality.[Conclusion]Thefibrousrootdirectlyremovedinthetraditionalprocessingmethodcanbeusedastherawmaterialfortheextractionofliquiritin.Thisstudycanprovidereferencefortheharvesting,processingandgradingoflicorice.
KeywordsGlycyrrhizauralensis;Qualitystudy;Medicinalparts;Growthyears;Liquiritin;Glycyrrhizicacid
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或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的根莖和干燥根[1],其主要成分包含甘草酸和甘草苷,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等功效[2-5],主要生長地在我國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6],其藥用來源有野生和栽培之分,生長環境的差異對甘草藥材的質量具有一定影響[7]。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庫爾勒市(85°11′45″~86°30′04″E、41°14′12″~42°16′02″N)開始了甘草人工栽培技術的種植,地理氣候條件和生物資源均具有多樣性和特殊性,有著豐富的中藥民族藥資源,是新疆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該地區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甘草的生長,在同等肥料及管理模式作用下,甘草的產量普遍較高,適宜甘草種植[8]。筆者以甘草主產區內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栽培甘草為材料,比較分析不同生長年限(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及不同藥用部位(側根、主根、全根、浮根、須根、蘆頭)有效成分的差異性,為栽培甘草的采收、加工、規格等級劃分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儀器。LC-40D液相色譜儀(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PL-S40T超聲波清洗器(東莞康士潔超聲波科技有限公司);PTY-105/124L十萬分之一電子天平(華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PTY-224/323L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華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Direct-PureUPUV10純水儀(上海樂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試劑。甘草苷對照品(含量95.2%,批號111610-202209)、甘草酸銨對照品(含量94.4%,批號110731-202122),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乙腈,色譜純,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1.3試材。甘草采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普慧鄉共8批樣品,其中1年生2批、2年生3批、3年生3批,均為人工育苗移栽,秋季采收,經甘肅農業大學陳垣教授鑒定為脹果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產地采收后,經自然干燥方式干燥,8批樣品分別取其側根、主根、全根、浮根、須根、蘆頭6個藥用部位進行研究。
1.2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測定
1.2.1 色譜條件。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譜柱(規格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為乙腈,B為0~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脫詳見表1;柱溫30 ℃;檢測波長237 nm;流速1.0 mL/min;進樣量10 μL[3]。
1.2.2 混合對照品溶液制備。精確稱取0.2 mg甘草苷對照品與20 mg甘草酸銨對照品,以50 mL 70%乙醇溶解制成混合對照品溶液(甘草苷濃度0.042 10 mg/mL、甘草酸銨濃度0.373 50 mg/mL)備用[ 9]。
1.2.3 供試品溶液制備。取過3號篩的甘草粉末約0.2 g,精密稱定后置具塞錐形瓶,加入70%乙醇100 mL后密封,稱重,超聲(功率250 W,頻率40 kHz)30 min,冷卻后再次稱重,用70%乙醇補齊減重,搖勻過濾得續濾液[2]。
1.2.4方法學考察。
1.2.4.1系統適應性試驗。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自動進樣器精密吸取混合對照品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測定,記錄圖譜,考察系統適應性。
1.2.4.2 線性關系考察。準確稱取對照品甘草苷2 mg、甘草酸銨20 mg,加入70%乙醇定容至50 mL,濃度分別為0.042 10、0.373 50 mg/mL,作為對照品溶液。精密量取甘草苷、甘草酸銨對照品溶液1.0、2.0、2.5、3.0、3.5、4.0、5.0 mL置于5 mL容量瓶,以70%乙醇定容得系列濃度混合對照品溶液,按照“1.2.1”色譜條件測定。以對照品溶液濃度(mg/mL)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線性回歸方程[9]。
1.2.4.3 儀器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混合對照品溶液10 μL,按照“1.2.1”色譜條件重復進樣5次,計算甘草酸銨、甘草苷峰面積的RSD[3]。
1.2.4.4重復性試驗。取同一批供試品溶液連續進樣5次,按照“1.2.1”色譜條件測定,計算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其RSD。
1.2.4.5 穩定性試驗。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2、4、8、12、16、20、24 h按照“1.2.1”色譜條件進行測定,計算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其RSD[1]。
1.2.4.6 加樣回收率試驗。取同一批9份甘草粉末精密稱定0.2 g,分別加入濃度為0.011 788、0.016 840、0.021 050 mg/mL的甘草苷對照品溶液和濃度為0.085 905、0.126 990、0.171 810 mg/mL 的甘草酸銨對照品溶液各5 mL,按照“1.2.3”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3個樣品為一組,每個濃度3份,按照“1.2.1”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平均回收率和RSD[9]。
1.2.5不同生長年限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比較。取1年生、2年生、3年生不同年限的甘草粉末,按“1.2.3”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1.2.1”色譜條件測定,計算不同生長年限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
1.2.6 不同藥用部位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比較。取側根、主根、全根、浮根、須根、蘆頭6個不同藥用部位的甘草粉末,按“1.2.3”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1.2.1”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各藥用部位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1]。
2結果與分析
2.1方法學考察
2.1.1 系統適應性試驗。由圖1可見,對照品和供試品各自的色譜峰形良好(拖尾因子在0.95~1.05),分離度均大于1.5,理論塔板數均大于5 000[3]。
2.1.2線性關系考察。按“1.2.4.2”方法操作,以對照品溶液濃度(mg/mL)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圖2),計算得出甘草苷、甘草酸銨的線性回歸方程分別為Y=5×107X-22593(R2=0.9956)、Y=1×107X-38570(R2=0.9961),表明甘草苷和甘草酸銨分別在0.00842~0.04210和0.07624~0.38120mg/mL與峰面積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1.3 儀器精密度試驗。按“1.2.4.3”方法操作,計算得出甘草苷、甘草酸銨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131 1%、0.024 0%,表明該儀器精密度良好[9]。
2.1.4 重復性試驗。按“1.2.4.4”方法操作,計算得出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RSD分別為0.612 4%、0.299 0%,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9]。
2.1.5穩定性試驗。按“1.2.4.5”方法操作,計算得出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RSD分別為0.9820%、0.5514%,由此可見該方法穩定性良好。
2.1.6加樣回收率試驗。從表2~3可以看出,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100.47%、100.59%,RSD分別為0.87%、1.59%,表明該方法可靠、準確。
2.2 不同生長年限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比較 按照“1.2.5”方法操作,計算不同生長年限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發現3年生含量最高,2年生次之,1年生最低。從圖3和圖4可以看出,甘草生長年限不同,其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具有明顯差異,人工栽培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隨生長期增長而升高,即1年生﹤2年生﹤3年生;1年生所有部位中甘草酸含量均低于《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2.0%),2年生和3年生主根和側根中甘草酸含量均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3];1年生甘草所有部位中甘草苷含量均低于《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0.50%),2年生甘草全根、主根、側根中甘草苷含量均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而3年生甘草全根、主根、側根中甘草苷含量均超出《中國藥典》(2020年版)規定的1.38~2.16倍,確定3年生甘草藥材質量最佳[9-11]。
2.3不同藥用部位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比較按照“1.2.6”方法操作,計算不同藥用部位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發現其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側根gt;主根gt;全根gt;浮根gt;須根gt;蘆頭(圖3和圖4)。
按照干燥品計算,甘草各藥用部位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差異明顯,側根中含量最高(甘草苷0.45%~1.34%,平均0.85%;甘草酸1.7%~2.7%,平均2.2%);其次是主根(甘草苷0.37%~1.13%,平均0.75%;甘草酸1.5%~2.3%,平均1.9%)、全根(甘草苷0.36%~1.08%,平均0.72%;甘草酸1.4%~2.2%,平均1.8%)、須根(甘草苷0.21%~0.63%,平均0.42%;甘草酸1.4%~1.9%,平均1.7%),蘆頭中含量最低(甘草苷0.22%~0.58%,平均0.40%;甘草酸0.8%~1.8%,平均1.3%)。其中側根、主根和全根中甘草苷平均含量均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0.50%),而蘆頭中僅一批樣品甘草苷含量(0.58%)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其余均低于《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說明蘆頭不適合作為以甘草苷為有效成分的藥用部位。
3結論與討論
3.1不同藥用部位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該研究通過對甘草不同藥用部位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測定,發現甘草藥材各藥用部位含量差異明顯,具體表現為側根gt;主根gt;全根gt;浮根gt;須根gt;蘆頭。側根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最高,2年生、3年生甘草中須根和地上部位浮根含量也基本能夠滿足《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要求。在傳統的加工方式中,在產地直接將浮根和須根除去,如果只以甘草苷和甘草酸為考核指標,則應保留浮根和須根部分,以增加甘草的供應量,降低企業有效成分提取的原料成本。
3.2 采收時期對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響 來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普慧鄉的樣品,分別采挖了1年生、2年生、3年生,該研究表明,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隨之增加,這與葉菊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3年生甘草側根、主根、全根中甘草苷含量均高于2年生和1年生,2年生、3年生甘草側根、主根、全根中甘草酸含量均高于1年生,但浮根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低于2年生甘草含量,可以推斷,3年生樣品中甘草苷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的轉移率更高,說明甘草采收時間以地上部分全部枯萎后進行采收為宜。
3.3藥材品質的優良性此次所收集的甘草樣本來源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普慧鄉,為甘草道地產區之一,按干燥品計算,2年生和3年生甘草藥材全根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均超出《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規定(按照干燥品計算,甘草苷不得少于0.50%,甘草酸不得少于2.0%),驗證了新疆所產道地甘草藥材的高品質。
參考文獻
[1]程芳,吳志成,韓靜,等.甘草不同藥用部位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比較研究[J].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41(1):57-60.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88-89.
[3]岳美露,姜鴻,尤獻民,等.HPLC法測定化胃舒顆粒中甘草苷和甘草酸銨的含量[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6):1306-1307.
[4]馬艷茹.甘肅地產商品甘草質量控制及等級相關性研究[D].蘭州:甘肅中醫學院,2012.
[5]徐雅莉,李毛加,馬琦,等.甘草炮制的歷史沿革考證[J].中國中藥雜志,2020,45(8):1859-1865.
[6]李學斌,陳林,李國旗,等.中國甘草資源的生態分布及其繁殖技術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22(4):718-722.
[7]鄒原東,丁國亮,賈建學,等.不同栽培環境對甘草生長量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4):115-118.
[8]"李丹丹,羅四維,王凱,等.庫爾勒市甘草種植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疆農業科技,2022(3):28-30.
[9]劉梅清,馮曉莉,劉媛媛,等.不同土質和生長年限甘草HPLC指紋圖譜及3種成分含量測定研究[J].中醫藥信息,20240(7):47-52.
[10]劉金榮,趙文彬,王航宇,等.不同生長期栽培甘草的產量及有效成分分析比較[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4,38(11):56-58.
[11]"吳涓江,羅昱,羅江溢,等.基于HPLC特征圖譜及主要成分含量測定等方法對不同產地甘草進行質量評價[J].湖南中醫雜志,2022,38(9):175-180,192.
[12]"葉菊,邱黛玉,曾擎義,等.不同采收期各品種甘草產量和有效成分的比較[J].中成藥,2016,38(5):1088-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