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角色愈發受到重視。學術界普遍認為,杰出的教師不僅應掌握卓越的教育教學技能,還應將科研能力等其他能力視為其專業卓越性的核心指標。教師的科研素養指的是他們在進行教育科研活動中所需具備并展現的綜合素養。
一、教師科研素養評價
在對教師科研素養進行評估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表現性評價,它要求教師參與一系列的答題活動或展示其科研成果,隨后由具備專業資質的評審人員對這些表現進行評分,以此作為評估結果。第二種方法是自我報告法,其允許教師根據自身科研過程中的各個要素,自行選擇并詳細闡述其符合程度,從而實現對科研素養的間接評估。本文主要針對教師參加區域舉辦的科研素養競賽情況進行分析,即表現性評價。
二、教師科研素養競賽數據分析
1.參賽對象
參賽對象為主持或參與過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的中小學教師。經各教學單位初賽選拔工作,近幾屆共有47名教師參加了區級決賽,涵蓋了中小學大部分學科,其中,大文科教師(包含語文、英語、道法、歷史、地理、綜合實踐)24人,占比51%,大理科教師(包含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心理)23人,占比49%;在性別區分上,男教師22人,女教師25人;學歷上3人為專科學歷,26人為本科學歷,18人為研究生學歷;教齡涵蓋了工作1年到工作26年。
2.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分析法對教師科研課題及學術論文進行細致探討;借助SPSS 26.0統計軟件,對本地區教師科研素養競賽的相關數據執行統計分析。
3.分數等級
從科研觀念、問題意識、科研能力三方面對教師開展科研素養的競賽,包含“紙面”測評和“臺面”展示。對教師綜合得分情況按優(100-81分)、良(80-71分)、中(70-60分)、差(60分以下)分四個等級。
4.統計結果
本區域教師在科研觀念和問題意識方面表現良好,認可科研的價值,并在提出研究問題、設計研究流程等方面表現出色,這體現了多年來科研基礎培訓的效果。但在方法運用能力尤其體現在數據收集與分析、統計分析與解釋能力方面表現較差,通過對答題情況分析發現,許多教師不熟悉數據處理軟件,無法正確解讀統計結果等,這些問題導致他們在科研活動中難以準確地分析和解讀數據,需補齊短板。
競賽試題評估了教師對科研倫理的認識和遵循程度。分析顯示,盡管大多數教師對倫理有所認識,但在研究實踐中常忽略倫理問題,例如未經同意使用學生數據、侵犯隱私、使用偽造數據等,這可能引發科研的道德和法律問題。
5.教師科研素養差異分析
學科差異分析。通過t檢驗對大文科教師與大理科教師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表明兩個大類教師表現情況除科研能力觀外的其他二級要素都存在學科差異 (p lt;0.05)。其中,選題規劃能力和方法運用能力存在顯著差異(p lt;0.001),大理科教師在這兩方面的能力上表現更好。
性別差異分析。通過對男女教師在競賽中獲得的分數等級數據進行交叉分析,皮爾遜卡方漸進顯著性為0.00,小于0.05,說明男女性別在競賽中獲得的分數等級有顯著差異。其中男女教師在競賽中獲得“優”等級的比例相差不多,男教師略高于女教師,而女教師在“良”這一等級中的比例遠高于男教師,幾乎是男教師的兩倍。
教齡差異分析。教齡與總分的相關性分析顯示,教齡與總分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444,表明二者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關。教齡增加時,總分也傾向于上升。顯著性檢驗結果為0.002,顯著性水平低于0.05,說明這種正相關在統計上是顯著的。同時,繪制了教齡與總分的散點圖。從方程中可得教齡每增一年,總分可能增加0.67分。決定系數為0.197,意味著教齡解釋了總分變異的19.7%。因此,盡管教齡對總分有正面影響,但影響有限,需考慮其他因素。
為深入解析教齡與得分的關系,將教齡進行分組(每5年為一個組),對每個組的總分計算平均值。分線顯示,教師得分隨教齡增長先升后降。教齡10-15年的教師得分最高,平均72.27分。教齡5-10年的教師得分為67.61分。教齡15-20年的教師得分稍低,為62.07分。教齡0-5年的教師得分最低,為60.40分。調查發現,教齡的增長往往伴隨著科研經歷的增加。本區域科研素養競賽選拔條件為主持或參與過課題,在此基礎上,主持課題對于科研素養的影響要大于參與課題經歷的影響(plt;0.001)。
學歷差異分析。在對參賽教師的學歷背景進行分析時,發現學歷層次較高的教師在科研能力這一核心要素對應的題目中得分顯著更高(plt;0.001)。
三、結論與提升策略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本區域教師在科研素養的不同維度上存在差異,且這些差異與教齡、性別和學歷等因素密切相關。教師科研素養的提升對于推動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區域教育部門可采取以下措施對中小學教師科研素養進行提升。
1.尊重個體差異,制定個性方案
針對教師在科研素養各維度上的差異,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和輔導措施。例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年輕者需強化基礎培訓與實踐指導,年長者則需增加學術交流與進修機會,以滿足其不同的科研需求同時,通過舉辦科研素養競賽或模擬研究項目等活動,使教師在實踐中鍛煉并提升科研能力。
2.鼓勵參與項目,提供實踐資源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際的教育科研項目或課題研究,為其提供實踐機會和資源。實踐表明,讓教師實際參與研究課題是提升科研素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3.明確評價標準,激發科研動力
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和晉升機制,將科研成果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之一,以激發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設立科研獎項或優秀科研人員評選等活動,表彰在科研方面做出杰出貢獻的教師,進一步激發其科研熱情。
【注:本文系2023年佛山市順德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區域中小學青年教師科研素養提升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DGH2023001)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