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項目課程基于幼兒興趣與環境設計,有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針對項目實施中的規劃設計、計劃調整、課程資源整合難題,可以在開始階段梳理話題要素,聚焦幼兒多元領域融合;實施階段分解項目任務,靈活調整任務;結束階段創設活動場景,整合多方資源。
【關鍵詞】項目課程多元整合融合創生
幼兒園項目課程是一種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策略。項目課程通常根據幼兒興趣以及周圍環境中的現象設計,幼兒在教師的支持、協助和引導下,研究、發現和解決問題。這種課程模式不僅有助于幼兒在新舊經驗之間建立聯系,而且能幫助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并擴展新的知識,促進幼兒全面發展[1]。
在實施項目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會遭遇三大挑戰。首先,規劃和設計課程方面。項目課程基于幼兒的興趣和日常生活事件設計而成,教師往往不知如何捕捉、選擇以及擴展這些關鍵信息。其次,把握課程實施效果方面。隨著項目課程的深入,教師難以實現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課程計劃,并且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最后,整合資源方面。項目課程的開展時間較長,涉及的領域較廣,教師難以有效地整合園內外各種資源,以及調動家長和社區參與。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回顧和總結所在園所開展的“圖書義賣”項目課程時,根據課程開展前中后三個不同階段,實踐探索了三種有效的解決策略:話題引領、任務驅動、場景構建。這些策略不僅增強了教師對課程的掌控能力和執行效率,而且促進了幼兒深度學習的發生和發展。
一、開始階段:話題引領—梳理話題要素,聚焦多元領域融合
話題引領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傾聽幼兒聲音的同時,以話題為導向,協助幼兒與周圍環境、材料以及同伴互動交流,從而構建起課程推進計劃,并挖掘和拓展幼兒的既有經驗[2]。鑒于項目課程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特點,教師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在項目課程的初期階段,遵循“話題聚焦—計劃研討—課程探究—成果梳理”四個步驟,并結合對幼兒關于“圖書義賣”已有知識的調查,初步設定活動的框架。
項目課程的探究根植于真實問題,是一種融合知識、行動和態度的“學習實踐”。在“圖書義賣”項目活動中,教師結合構成圖書義賣的五大核心元素(圖書、交易、店面、職業、捐獻),在激發幼兒興趣的基礎上,組織師幼之間討論:“如果我們要將收集回來的圖書賣給別人,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具有探究意義的新問題,并且盡可能地拓展話題。例如:如何開店布置我們的攤位?如何給圖書定價?怎么提高售賣的成功率?
這些問題有助于幼兒更好地梳理行動計劃,教師也能更好地引導探究方向、綜合五大領域,從而更好地制訂后續課程支持計劃以滿足幼兒的多元發展。教師參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預設了“圖書義賣”活動中幼兒在五大領域可能達到的發展目標,如促進健康領域發展的目標為提升合力搬運東西促進肢體力量,堅持工作養成積極情緒等;促進語言領域發展的目標為討論、分享自己對圖書義賣的想法,提升溝通表達能力;促進社會領域發展的目標為學習跟他人合作、分工、交流相處,了解交易的過程;促進科學領域發展的目標為認識錢幣,在錢幣使用過程中增強運算能力。
在討論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對多種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如如何布置攤位、攤位售賣中有哪些職業、如何講故事拉客推銷圖書、如何做攤位海報。教師與幼兒進行深入的交流,并引導他們將這些問題通過不同的方式整合和分類。例如,對于希望參與制作圖書海報的幼兒,教師先引導他們欣賞和學習,然后進行繪畫創作;對于希望體驗不同職業的幼兒,教師帶領他們根據職業的角色與工作進行不同的活動體驗與學習;對于那些對講故事感興趣的幼兒,教師鼓勵他們參與親子閱讀和分享活動。教師的多元領域活動支持,不僅能夠滿足幼兒對“圖書義賣”項目活動的個性參與需求,還能拓展他們的多元思維,并使活動形式更加多樣。最終,教師將這些初步的活動經驗、預設目標等整合成一張話題思維導圖,并根據課程的后續進展以及幼兒興趣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
二、實施階段:任務驅動—分解項目任務,靈活調整行動
項目課程基于現實的工作任務,以項目最終的成果為導向,在課程的預設與實施過程中也應當參考實際的情況進行調整,分解為不同任務并具體分配到個人,從而使課程的管理與實施緊密連接。與此同時,一個成熟的幼兒園課程設計,既需要“預先規劃”,又應具備“靈活調整”的能力,必須經歷“執行、討論、反思、修正、再執行”這一連串循環往復、細致入微的過程[3]。
這一過程體現了項目課程任務驅動的方法論。教師根據課程的總體結構,分解任務并分配給幼兒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及時調整執行策略和探索目標,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圖書義賣”項目活動中,我們將活動分為圖書收集、攤位創設、職業分工、開店儀式、款項整理與捐贈等五大任務,并將任務分配給不同小組,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分工合作、相互學習。然而,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對于錢幣的認識有限,于是及時加入了“銀行財務室”的任務,通過“銀行財務人員”的角色扮演,幫助幼兒梳理數運算的關鍵經驗。又如,在捐贈的過程中,原定為全班幼兒共同前往對接的友好合作園捐贈圖書,因情況有變調整為派代表由家長協同前往。于是,我們相應地開展“圖書代表員”比賽,由幼兒與家長現場表演、拉票,投票選出兩隊家庭作為“圖書代表員”代表全班幼兒前往。
任務驅動的教學應建立在“合作共享、民主決策”的原則之上。在“圖書義賣”項目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制訂了“項目學習任務書”。教師先引導幼兒自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任務,并確定不同的研究小組成員;接著,教師觀察并跟進小組的任務進展,與幼兒共同分析活動中的問題,幫助幼兒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制訂新的項目任務,保持探究熱情,使項目任務追隨兒童的發展需求。
由此可見,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應以任務為導向,引導幼兒跟隨任務的指引,通過任務確定和調整目標、探索項目的進展。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內心的愿望,保持開放、研究的心態,根據現場情況調整策略和任務、創新活動并深入支持幼兒的興趣,為幼兒的項目學習提供支持,確保幼兒有充足的“實踐”機會。
三、結束階段:場景構建—創設活動場景,整合多方資源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點往往顯得零散,所獲得的經驗也是片段化的。為了提升這些興趣點并幫助幼兒建立聯系,教師需要創設真實的活動場景?;顒訄鼍安粌H能夠幫助幼兒梳理項目各環節的內容、建立聯系,而且能夠幫助幼兒呈現課程研究成果,將項目課程推向高潮。此外,它還支持幼兒將所獲得的經驗和能力遷移到其他活動中,促進幼兒經驗的螺旋式上升[4]。
有效的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對于促進幼兒多方面經驗的增長、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個性化的成長至關重要。在項目課程中,教師創設活動場景和整合多方資源,可以極大地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針對幼兒對探究“圖書小店”的濃厚興趣,整理和分析資源,調查了家長人力資源、社區周邊資源如文化、自然與社會公共設施資源等,為后續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并根據調查結果整合資源創設課程場景,使之成為項目實踐的一部分[5]。
通過逐步整合多元資源,從園內資源拓展至社會資源,我們根據幼兒的學習成果創新性地生成項目活動—圖書義賣節日,并創設了真實的書攤“瀝城小書店”。這種方式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生活體驗,還拓寬了他們的科學知識視野。例如,在書店的創設階段,教師利用園內的花園場地資源,組織戶外“書店測量”和“搭建小書店”等互動活動,促進幼兒的項目式探索。隨后,通過引入家長資源,我們得到了一臺真正的收銀機,幼兒得以進一步感知和體驗“售貨員”的角色。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教師還帶領幼兒實地參觀社區的圖書店—太平圖書店,體驗書店閱覽的愜意,激發他們對“瀝城小書店”的熱愛。在這一系列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家長與社區資源,拓展課程脈絡,引導幼兒在探索不同資源的同時,積極參與并實現自主學習。
幼兒園項目的實施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在課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進行深入思考并制訂相應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幼兒園課程進行了梳理,提出了三階段策略:在項目啟動階段,以話題引領為核心,聚焦課程的核心要素和價值;在項目實施階段,通過任務驅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滿足他們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在項目結束階段,整合資源,構建場景,以推廣課程的研究成果。這一策略全面考慮了幼兒的現有經驗和成長需求,確保課程在實際應用中既扎實又豐富。
參考文獻
[1]徐青蘋.幼兒園開展項目課程的“三式”策略探究——以大班“動感皮影”課程為例[J].早期教育,2023(39):28-31.
[2]毛葉丹.鎖、導、拓:利用“焦點信息”開展項目課程的三式策略研究[J].幼兒100(教師版),2022(9):63-67.
[3]楊雨.幼兒園項目課程的內涵與實踐探索[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1(7):84-88.
[4]吳延聰.人力資源視角下幼兒園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以“牙膏”項目式學習活動為例[J].早期教育,2023(35):16-17.
[5]繆小平.融合創生: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J].新教育,2024(17):110-112.
(作者單位: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陽光星苑幼兒園;2.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瀝城第二幼兒園)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