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具有特色的語言以及文學現象,方言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研究,也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得到應用。本文通過記述我國方言種類、方言文化與方言的關系、方言的現狀,介紹部分方言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陜西作家賈平凹、四川作家巴金、浙江作家魯迅、山東作家莫言作品中方言的運用,分析了方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其對于文化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展開了對方言及方言文化的思考。
【關鍵詞】方言;語言;方言文化;賈平凹;巴金;魯迅;莫言
語言在誕生與發展的同時記錄著歷史變遷、民族特色與文化,反映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發展脈絡,是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與發揚光大的關鍵基石。方言作為語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選取了部分方言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陜西作家賈平凹、四川作家巴金、浙江作家魯迅、山東作家莫言的部分作品進行了有關探究,結合方言與方言文化等相關概念,分析了方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它對于文化的意義和作用。
一、我國方言與方言文化
(一)方言
我國是擁有5000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在歷史上從未發生文化斷層。文化與語言的繼承和發展使得中華文明得以繁榮,而由于我國有56個民族,幅員遼闊,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的方言。依據我國方言語音的分布情況及其所在區域的地域特征,可以將方言劃分為7大類:北方話、吳語、湘語、粵語、贛語、客家話和閩語。鄉土語言包括“地域方言、地方慣用語、社會方言及俗諺熟語等”,方言可以劃分為地域方言以及社會方言,因此方言是鄉土語言中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1]
(二)方言文化
目前相關學界對“方言文化”的定義主要含有三類:一可以指“方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可將方言文化看作兩個獨立的單位,用連詞如“與”“和”將其連接起來,這可以應用于解答與方言相關的文化問題;二、“方言”也可以與“方言文化”混用或并用,用以指方言某一方面的本體特征,也可指方言中與文化密切相關的現象;三、“方言中蘊含著的多種語言資源”,包括民俗活動、文化禁忌、文化詞語、俗語、諺語、民間文藝、建筑工藝、飲食、婚育喪葬、說唱表演、日常用具以及個人隱私等等。[2]
(三)方言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跨方言區的交流與移居外地成為一種常態,普通話成為語言的標準,然而,這導致了人們長久以來使用方言的頻次急劇減少,甚至使得方言面臨消失的風險。許多年輕人對當地方言感到陌生,且不少方言的發音失去了原有的語音語調,正逐漸被普通話所取代。然而方言與方言文化有利于人們了解當地風俗、人員遷徙、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民族特色等,可以滋養并傳播當地文化,展現地域風情。方言中包含的文化資源不僅在學術上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其是一種社會資源、信息資源和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對于中國文化來說,無論哪一種方言的消失都是一種損失,因此需要重視方言的保護。[3]目前學界可以對一些方言文化展開相關的調查研究,相關部門也可以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保護瀕危的方言文化,以使當地文化得到長足發展,促進地區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二、文學作品中的方言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不少作家都有鮮明的地域文化認知和深切的戀鄉情感,其創作流露出對故土的深切懷念。通過巧妙融入家鄉的地方方言或俚語,魯迅、賈平凹、老舍、巴金、莫言等作家創作了一系列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優秀鄉土小說。[4]在文學作品中關于民俗文化的方言是文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方言包括物質民俗類、精神民俗類、社會民俗類以及語言民俗類方言詞。物質民俗類方言詞有如飲食、方言、服飾、方言、居住等類別;精神民俗類方言涵蓋了民間信仰、哲學、民俗禁忌、民間藝術等;社會民俗方言注重于人際交往、節日、禮儀等;語言名詞方言詞包括俗語、諺語、稱謂語以及禁忌語等。[5]
(一)陜西作家賈平凹作品中的方言
賈平凹是一位陜西作家,《高興》為其代表作之一,是其歷經三年精心打磨、多次修訂并最終于2007年出版的小說,講述了兩位來自陜西的農民在城市中淪為拾荒者的經歷。小說的主角劉高興和五富均講著地道的陜西方言。其中對話部分含有較多方言,全部人物的對話幾乎都是關中方言,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其中的方言舉例:
首先小說人物的命名極富有鄉土特色,可使人們加深印象,還可從中揣摩人物性格。如以身體狀況命名的“錢跛子”、以體態命名的“瘦猴”,還有比較特別的命名“石熱鬧”等等。
“五富的頭瓷實。”“瓷”在當地用來形容人或物體堅硬、結實,非??蓯坌蜗蟆!皫缀踔形绮皇菐Я诵┰缟险艉玫酿x打個尖”?!按騻€尖”指在正式吃飯前,先稍微吃點東西墊一下肚子,原文中方言的應用看似稀奇,卻真正地表達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具有簡潔明了的優點。
原文中“嘿呀、咋、唉、好生的、爺神、咦、咦呀、天吶、哎、哩、去唄、胺”等眾多感嘆詞含有豐富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說話者的語言與情感。部分感嘆詞的情感色彩具有不確定性,然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更加表現了情感的多樣化,值得讀者細細品讀。[6]
(二)四川作家巴金作品中的方言
由于地理、歷史及文化的特點,四川方言在現代方言區中劃分為北方方言區。四川方言中的大部分詞語的語音、語法結構都比較簡單,與普通話有著一定的對應關系,外地人可以通過其字面較為容易地理解其意思。
著名川蜀作家巴金的小說中有著眾多四川成都地區的方言,一些方言詞在讀者看來比較容易理解,如“生拉活扯”(表示生拉硬拽) 、“談得攏”(表示合拍)、“巴適”(表示安逸)、“呵喲”(表示贊賞別人厲害或驚訝)、“得嘛”(表示是吧)、“慢條細擺”(表示不慌不忙、慢條斯理)等;而其中也有部分方言詞比較奇特,不易理解,如“沖殼子/吹殼子”(吹牛)、“擺龍門陣”(聊天)、“喜神方”(川西新年風俗)、“車”(轉動)、“清水渾水”(表示安定的和風雨飄搖、勾心斗角的環境)、“開腔”(表示說話)、“慣使”(表示嬌慣,一般指長輩對小輩的溺愛)、“默倒”(表示認為)、“相因”(表示便宜)、“安”(疑問詞,表示是不是、對不對)、“淘神”(表示耗費精神,隱含不想做的意思)。
巴金小說中有眾多當地俗語、諺語的例子,如《春》中四房太太說的:“豆芽哪怕長得天那樣高,總是一棵小菜!”《家》中覺慧因看不慣長輩們的虛偽時想到的:“紙糊的燈籠快要戳穿了!”《秋》中覺英在打趣時說的:“大懶使小懶,小懶使門檻,門檻使土地,土地坐到喊!”這些富含生活哲理與幽默意趣的慣用語、歇后語或諺語讀來朗朗上口,倍感親切,并可以此激發人們的想象。
其小說中的語氣詞如“啥”“羅”“轟”“唉”“罷” “嘛”“嘞”“咋個”等,語言生動、活潑,其多變的語言特點減少了句子的單調乏味,調整了角色敘述事情時的節奏和語感,能夠充分展現角色的口吻和語調,使人如臨其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四川人的性格特質,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興趣。[7]
(三)浙江作家魯迅作品中的方言
魯迅為浙江紹興人,其作品眾多,極富有紹興當地文化特點。其短篇小說《離婚》在1925年完成,收錄于其短篇小說集《彷徨》中。該小說敘述了江南水鄉的一個大膽潑辣、有一定反抗精神的農村婦女愛姑的故事,她曾因封建社會的不公平而抗爭,但最終無奈屈從于封建勢力。
其中的方言舉例:
“本來新年正月又何必來勞動你們……”其中“勞動”不是平常常見含義“活動、干事”,而引申為“麻煩、打攪”,可以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
“……還有幾個人捏著拳頭打拱……”其中“捏著拳頭打拱”為紹興的方言,意思為雙手合著作揖,形象地表達了當地鄉民對于前輩的尊重。
“雖然也是團頭團腦……油光光地發亮?!逼渲械寞B詞“油光光”、四字結構“團頭團腦”令人讀來朗朗上口,使讀者享受到語言美感,也將封建代表人物“七大人”肥頭肥腦的笨拙形象、養尊處優的生活展現在讀者面前,為后文埋下了伏筆。[8]
(四)山東作家莫言作品中的方言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出版了眾多小說,其小說以鄉土文學而著名,如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民間音樂》《白狗秋千架》;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師傅越來越幽默》;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食草家族》《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等等。
其中的方言舉例:
“在后來的漫長歲月里,沒有牛拉犁耕田,他就用镢頭刨地?!逼渲小帮泐^”是一種掘土工具,可以表現出人物堅強的性格?!拔宥亩疾粨Q洗的制服褂子”其中“五冬六夏”為不論寒暑、無論何時。
“趕明兒就回你大姑家去吧。上官家不能因為你絕了后?!逼渲小摆s明兒”即等到明天,用以指以后、將來,讀來親切自然。
“但太陽東南晌了,還沒有一個茶客登門?!逼渲小皷|南晌”指的是太陽上升到東南方向,10點鐘左右,具有當地時間特色。
“她說著,沿著漫坡走下橋……”其中“漫坡”指的是斜度較小的坡[9]。
在作品《檀香刑》中,莫言采用的諺語主要是關于修身、人生經歷與哲理,其中的諺語“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是十分通俗的諺語形式,表現了叫花子首領朱老八對孫媚娘的勸解[10];其中的“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這一諺語體現了為人處世的智慧,以此體現人物的修養和性格;“水滿則流,月滿則云,人歡沒好事,狗歡搶屎吃”,這一十分通俗的諺語表達了人物的世界觀,有利于清晰地表現特定時代和背景下的人物的精神面貌。[11]
三、方言文化的作用
文學作品中的方言充分展現了實際地域與民俗情況,表現了當地人民方言中關于天文地理、農業、動植物、用具、時間、飲食、生活、交際、文化習俗、生產活動等方面特殊的意義,可使讀者盡情地感知當地特色,在其中充分的體會當地文化生活,由此當地文化得以弘揚。[12]
方言在小說中的作用可以總結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顯示出敘事的倫理,彰顯敘事的張力,并且突出民間敘事的立場。文學作品中的對白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可以表現出人物的個性化和社會性,圍繞方言編織故事,可以構造新穎的故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13];借助于方言來闡釋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及地方歷史,描寫典型的社會現象,可以體現多種人物的性格特點、人情社會關系,從而體現出作品倫理關系與精神內核;由于語言的地域性和社會性差異,人們對同一個詞或句子的理解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偏差,這種差異大部分是方言導致,作者可以抓住這種理解的誤差進行敘述,從而造成一種幽默反諷的效果,從而突出敘事張力;方言相對于普通話而言,受到的歸訓比較少,其中雖然有語言精華,但也有粗話臟話,是一種自由活潑的口語形式,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作家對于方言的運用可以表現出一種立場,可以說是真正地為“老百姓寫作”,體現出作者對人物的敘事關懷,也可以使普通讀者更易理解作品內涵。[14]
四、總結
方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符號,是人類的第一語言,是特定社會、地域的文化產物,與文化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許多作家將方言用于寫作,記錄了方言代表的生活方式與地域特點,變成了戀鄉和熱愛傳統文化的一種情結。面對文學作品的中的方言,應該充分理解其含義與情感,從而體會、尊重并保護其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任斐.語言、方言與文化傳承[J].文化學刊,2022, (03):172-175.
[2]王莉寧,康健僑.中國方言文化保護的現狀與思考[J].語言戰略研究,2022,7(04):76-85.
[3]丁韻.方言保護的意義及路徑論略[J].泰州學術, 2020,(00):149-153.
[4]王金玲.新時期以來小說創作中的方言現象研究[D].河南大學,2017.
[5]邵霞,馬會娟.中國鄉土小說中的文學方言英譯與接受研究——以《到黑夜想你沒辦法》英譯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1,44(02):74-82.
[6]邵霞,馬會娟.基于賈平凹《高興》的方言功能與英譯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28(02):104-109.
[7]陳羲,曾紹義.巴金小說的四川方言書寫及其主要特征[J].當代文壇,2021,(02):102-107.
[8]黃勤.魯迅小說《離婚》中方言的功能與英譯策略探析[J].山東外語教學,2016,37(05):95-105.
[9]李洪燕.莫言小說方言詞語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10]董喜梅.論莫言《檀香刑》中方俗語詞之美[J].文化學刊,2022,(06):207-210.
[11]劉蘇航.莫言作品的寫作特點與語言特色研究[J].對聯,2023,29(14):25-27.
[12]朱曉路.莫言小說中的方言運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13]姜靜.英漢文學作品中方言的翻譯比較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14]張雨聲.語言生態視域下方言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思考[J].對聯,2022,28(1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