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縣興福鎮是全國最大的商用廚具生產基地。1994年曾以民營經濟“興?,F象”聞名中外,擁有“中國智慧廚都”“板材之鄉”“會展名城”三張城市名片。改革開放后,興福鎮個體私營企業紅紅火火地發展起來,創造出聞名全國的全民草根創業“興福現象”。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的示范點,興福經濟社會發展從產業開局,從合作提升,從融合謀篇,向共富前行,摸索出了一條“能人帶路、產業致富、有效調控、全民共富”發展新路徑。
20世紀80年代初期,興福人搶抓改革開放歷史機遇,推動兩大產業實現從“零敲碎打”到“機器換人”,從“貼牌加工”到“自主研發”,從“家庭式作坊”到“現代化企業”的華麗蝶變。目前,興福鎮現有廚具企業1800家,廚具企業年總產值300億元,占全國份額的40%,占全省份額的90%;有板材企業650家,板材企業總產值280億元,占全國份額的30%;高標準建成中國·興福智慧廚都中小企業孵化示范區、中國智慧廚都國際廚具交易中心、廚具產業園、國際鋼貿城、黑白鐵交易市場5個產業園區,先后獲得“中國智慧廚都”“中國商品市場綜合百強”等榮譽稱號,“商用智能廚房設備”入選全省十大特色產業集群,金屬板材產業基地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具備建設共同富裕示范鎮的雄厚物質基礎和強有力產業支撐。
在堅實的經濟基礎支撐下,興福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先后建成李韓社區、福源社區、國賓花園、奧馳花苑等多個住宅小區,并新開工建設春澤·吉祥苑、幸?;▓@2處小區,實現了住有所居。全鎮擁有社會福利中心、趙馬福音托老院2處敬老院,7個村建立了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休閑娛樂、康復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的農村幸福院,實現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轄區內共有市場經營主體4000余家,帶動周邊地區就業、創業4.5萬余人,實現勞有所得。
立足于興福鎮發展特色,我們持續強化黨的“主心骨”作用,將黨建工作與弘揚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同頻共振,先后實施了“頭雁領航”工程和村集體增收“十萬百萬”工程,規上企業黨支部覆蓋率實現過半,并打造了魯寶、匯泉等4個“紅色車間”及“黨組織書記工作室”,培養了一批能打硬仗、敢于擔當、干事創業的干部隊伍,鍛造出一支打著現代烙印、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家群體,形成了一批掌握熟練技術、思想活躍度高的產業工人,構建起實現共同富裕的人才優勢。目前,2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占比達69%;國內生產總值超百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萬元,遠超省市平均水平,顯示出普遍較高的富裕程度和較為厚重的經濟實力。
在經濟、物質等客觀條件齊備的前提下,勤勞致富的興福人不忘初心、樂善好施,于2011年11月成立了興福鎮第一家村級愛心協會,開啟了“先富帶后富、攜手共致富”的興福共富實踐。截至目前,興福鎮已經成立村級愛心協會20家,協會幫扶對象從65周歲以上老年人逐步擴展到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和低保戶,累計發放救助金1700余萬元,同時還定期發放米面油等各類生活物資。興福鎮成立全縣首家鎮級統一戰線愛心聯盟,兩年來先后發放教育教學獎勵資金35萬元、敬老愛老資金120余萬元,捐贈各類防疫物資100余萬元,救助貧困群眾1100余人次,揭開助貧助困、扶老攜幼、弘揚正氣、造福鄉里的嶄新篇章。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博興縣興福鎮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力創建鄉村全面振興的樣板區、全力爭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蹚出一條具有興福特色的共同富裕發展路徑。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