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喂飽幾萬只雞,這并不是在養電子寵物,而是出現在陽泉市西南舁鄉雨下溝村一家智慧養雞場的真實場景。1月3日,《科學導報》記者走進陽泉市雨下溝村智慧養雞場,只見雞舍內寬敞明亮,一排排雞籠整齊劃一,蛋雞們在干凈舒適的環境下正“引吭高歌”。與傳統養雞場不同的是,這里的蛋雞住上了“空調房”、吃上了“營養餐”,生出的雞蛋還“坐”上了“電梯”。
發展優種蛋雞養殖是雨下溝村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從2021年開始,雨下溝村干部群眾團結一心、迎難而上,先后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對原有的村辦蛋雞養殖場進行擴規上檔、改造升級,通過引進智能化養殖設備、推廣標準化飼養方式等措施,不僅提升了養殖業的經濟效益,更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開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來到與雞舍連接的房間內,并排放置的3組機器和一塊顯示屏映入眼簾。“這兒就是雞舍的‘智慧大腦’,這幾個按鈕分別能控制雞舍的投料、喂水、飼養環境。只需按動按鈕,飼料就能自動輸送到每個雞籠面前,并投放到雞槽內,實現每天定時定量喂養。每排雞籠下方安裝的雞蛋收集裝置,還能將雞蛋自動集中到一起。”雨下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建亮表示,以前養殖蛋雞都是靠人力,不僅辛苦,效率也不高。現如今養殖智能化了,飼養員只需通過操作按鍵、開關,就可以實現自動投料、清理雞糞、供水、通風等。在雨下溝村的養殖場里,每個養殖區都是同一品種、同一日齡的蛋雞,它們享受著科學的飼料和標準化的飼養方式,產出的雞蛋大小勻稱、品相均衡,深受市場歡迎。
“想要通過養殖蛋雞見效益沒有捷徑,一靠科學強管理,二靠新鮮闖市場。咱這兒的蛋雞吃的是我們配比均衡的‘營養餐’,喝的是觸碰出水的‘滴灌水’。根據蛋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每排料槽里的料量是統一設定的,如果料量低于設定的最低值,設備就會提醒工人補加飼料。蛋雞只需輕啄自動出水裝置,就能喝到水,喝水之后,出水口會自動關閉,能避免飲用水的污染和浪費。”談起蛋雞養殖場穩步拓寬市場的秘訣,高建亮分享著自己的見解。
從2020年的1萬只蛋雞到2024年的4萬只蛋雞,雨下溝村的蛋雞存欄數量實現了快速增長。2024年,蛋雞養殖場里存欄的4萬只蛋雞讓雨下溝村完成經營性收入700多萬元,村集體實現純收入100萬元。“自從咱們蛋雞養殖場建成以來,不僅為大家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為村里增加了收入,下一步養殖場馬上就給社員們分紅,我們跟著村里干越干越有勁。”正在飼料加工車間忙碌的員工高千明滿臉笑容地說道。
新年伊始,雨下溝村干部群眾再次投資34萬元,從晉中市太谷蛋雞育苗基地引進優質“海蘭褐”蛋雞雞苗2萬只擴大養殖規模,為全村產業增收強基助力。據介紹,2萬只新品雞苗的進場飼養,使基地優質蛋雞養殖規模增加至6萬只,進入產蛋期后,全基地日生產鮮蛋將從過去的2250公斤提升至3500公斤,年經營性收入有望突破1000萬元。
優勢的產業、優質的項目,不僅為雨下溝村帶來了好收益,還給鄉親們致富播下了新希望。“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們選擇養雞這個項目是正確的,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搞好精細飼養、科學管理,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延長產業鏈條,力爭做大做好這個項目,讓大家的口袋‘鼓起來’。”談起智慧養雞場的發展前景,高建亮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