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充分發揮專業耕讀教育的育人作用,調查現有園藝產業發展和就業市場對人才的核心需求,分析園藝專業耕讀教育對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的支撐情況,對該專業實施耕讀教育的優化對策進行研究。核心需求方面,知識應用、推廣能力是多數企業篩選園藝人才的核心標準;支撐情況方面,設立了耕讀教育基礎認知、耕讀教育綜合實習等4門課程,打造全過程耕讀教育體系。具體對策包括加強實踐課程的頂層設計,通過統籌學分、提高耕讀教育課程考核標準等方式,優化專業耕讀教育對各項核心能力的支撐力度;打破專業耕讀教育集中制,將其改為“穿梭型”半學半耕制教育;拓寬知識輸出渠道,增加反向教學方法;扎根基層,加強耕讀教育的基層合作,通過學生實現技術輸出。本文為提高地方農業高等院校專業育人成效、打造耕讀教育品牌提供參考。
關鍵詞" 耕讀教育;園藝;半學半耕制;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0;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3-0120-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26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model of Horticulture major
WANG Jiangang ZHAO Shiro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To fully leverage the education role of professional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the core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in the current hort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market were investigated, the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core abilities in horticultural cultivation was analyzed through farming educ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farming education were studied in this major. In terms of core requirements,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ability were the core standards for most enterprises to select horticultural talents; in terms of support, 4" courses had been established, included Basic Cognition of Farming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Farming Education, etc.,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farming and reading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Specific strategies included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optimizing the support of professional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to various core abilities by coordinating the learning points, and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tillage, and reading education courses, breaking the centralized system of professional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changing it to “shuttle” half-learning and half-farming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hannels of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technical output through student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ffect of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uilding the brand of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Keywords" farming and reading education; horticulture; half-learning and half-farming; labor education
耕讀教育是園藝專業學生進行專業理論實踐、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對落實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全過程耕讀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懷,促使其在專業核心領域獲得更深入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近幾年,部分地方農業高等院校在耕讀教育基地的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并不斷優化耕讀教育實踐,對提升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劉峰等[1]和楊中敏等[2]從教育模式、內容體系構建、教學方式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和保障機制建設等方面對耕讀教育實踐體系、實踐路徑進行研究。栗俊廣等[3]研究表明,面向產業和社會需求培養人才是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需加強教學實踐體系建設,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鄧燕萍[4]研究發現,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進行有機聯系,優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能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隨著園藝產業的發展,社會對園藝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專業人才培養要與產業需求緊密聯系,及時了解專業技術崗位的需求變化,并進一步優化耕讀實踐教育。
本文以地方農業高校園藝專業為例,對標當前社會對園藝專業人才的核心需求,探討專業耕讀教育對學生專業核心知識和技能培養的作用,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實際,積極探索地方高校園藝專業耕讀教育新內涵、新模式,推動園藝專業耕讀實踐教育課程設置的優化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促進產學對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1 園藝專業人才核心需求與核心能力培養分析
1.1 園藝專業人才核心需求
通過對學校、企事業單位和畢業生等開展多方研討,明確園藝人才需求現狀和發展趨勢、專業定位和能力培養方向,建立“全產業鏈”課程人才培養體系。具體來說,通過互聯網檢索招聘園藝相關專業的崗位需求,篩選出100家明確需要園藝專業人才的企業招聘信息,針對其中的任職要求、工作職責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在園藝專業人才招聘中,園藝師、園藝技術員和花藝師等專業技術服務類型的崗位占比59%,技術銷售代表、產品營銷專員等業務類型的崗位占比23%,另有18%為項目申請實施、考研咨詢和學術期刊編輯等其他類型崗位。此外,在篩選出的招聘崗位中,有45%的崗位明確要求應聘人員需具有較好的溝通、表達能力,32%的崗位強調吃苦耐勞,28%的崗位要求具有團隊協作能力,19%的崗位要求應聘人員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其他多次強調的崗位能力需求包括對公司文化的認同、工作實踐經歷、數據分析能力、執行力以及對行業發展的敏感力和對行業的熱愛。隨著互聯網營銷的快速發展,少數企業在崗位要求中明確了具有與互聯網新媒體接軌的理念或短視頻直播能力。
綜合考量崗位職責,發現在園藝師等技術服務人員中,有50%以上的崗位職責為以輔助產品推廣為主開展技術咨詢、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等服務,其他的為園藝作物的田間管理、園林規劃和作物栽培等。業務推廣的崗位職責,同樣要求應聘者提供農業技術服務、解決農化問題。這些崗位職責在能力要求中均表現為知識應用能力。高志紅等[5]、歐陽英等[6]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需提高對學生溝通交流、團隊協作、口頭表達以及新媒體運營等實踐能力的培養。可見,在專業背景要求下的知識應用、推廣能力是多數企業篩選園藝專業人才的核心標準;溝通表達、團隊協作、新媒體運營和使用辦公軟件等也是園藝專業人才的核心競爭能力。
1.2 耕讀教育對園藝專業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的支撐
分析地方農業高校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以發現,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包括10個基本要求、23個具體要求。其中,知識應用、溝通交流和團隊協作作為重要的基本要求,又分為7個具體要求,而吃苦耐勞劃分在“三農”情懷的第二個具體指標中,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分屬溝通交流中的第一個具體要求。該專業共計32門課程,分為不同程度支撐對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其中溝通交流和團隊協作的支持課程分別為17門和9門,另有18門課程支撐“三農”情懷中的第二個具體指標[7]。為充分發揮專業耕讀教育的育人作用,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分別設立了耕讀教育基礎認知、耕讀教育綜合實習、耕讀教育生產實踐和耕讀教育創新實踐4門課程,打造了全過程耕讀教育體系。在專業耕讀教育課程中,耕讀教育綜合實習、耕讀教育生產實踐、耕讀教育創新實踐3門課程高度支持知識應用的第二個具體指標的培養,耕讀教育基礎認知課程高度支持“三農”情懷第二個具體指標的培養,另3門課程中度支持“三農”情懷第一個具體指標的培養;4門課程全部支持溝通交流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表1)。
相較于其他課程,專業耕讀教育課程對企業招聘園藝專業人才的幾個重要能力指標的支撐力度較輕;對溝通交流能力支撐度最高的課程為大學英語和園藝專業英語,對團隊協作能力支撐度最高的課程為體育、軍事理論和軍事訓練;對“三農”情懷支撐度最高的課程為勞動。6門課程中,有5門屬于通識課,1門園藝專業英語為專業選修課。
2 園藝專業實施耕讀教育的優化對策研究
2.1 加強實踐課程的頂層設計
在高校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共計30~50學分,實踐環節占比30%以上[8]。而部分地方高校的園藝專業實踐課程不到20學分,其占比分為通識實踐課5%+專業實踐課15%,實踐課程占比較低;其專業耕讀教育對園藝人才核心競爭力的支撐力度不足,低于大學英語、體育和Python程序設計導論等通識教育課程。
為進一步加強專業耕讀教育對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需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著重加強對耕讀教育實踐課程的頂層設計,通過統籌學分、提高耕讀教育課程考核標準等方式,優化專業耕讀教育對各項核心能力的支撐力度。在耕讀教育實踐過程中,學生需針對40余種園藝作物進行育苗、播種、營養液配制和授粉等各類知識的應用,其中含有大量的專業實踐工作,需要具備高度的知識應用、溝通交流與團隊協作等能力。專業耕讀教育基地能夠針對園藝專業核心課程,提供充足的實踐場所,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并在實踐過程中充分鍛煉其吃苦耐勞、溝通交流以及團隊協作等能力。學生反饋認為,在專業耕讀教育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對園藝專業的知識應用能力,提高了團隊協作素養。
2.2 打破專業耕讀教育集中制
園藝試驗示范教學中心采用“3+1”培養方式,即3年理論課教學+累計1年參加各類實踐鍛煉活動,按照“學習+實踐鍛煉”模式開展教學。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進度和園藝植物生產物候期,安排各類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與生產實踐能力,以拓寬其專業知識視野,實現教學相長[9]。
耕讀教育強調組織學生的真實勞動。地方農業高校園藝專業在連續多年的耕讀教育實施過程中,也暴露了部分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是部分學生的勞動教育觀念淡化、弱化,出現不珍惜勞動成果等現象。可能原因在于耕讀實踐教育的密度較高,部分學生在連續的耕讀實踐中降低了勞動積極性,甚至對專業耕讀教育產生抵觸心理或懈怠情緒。此外,目前園藝專業主要通過先集中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再進行高密度實踐活動的方式開展專業耕讀實踐教育,導致部分專業理論教育與耕讀教育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基于此,將集中制耕讀教育改為“穿梭型”半學半耕制教育,以園藝作物的生長規律為時間線,講解專業核心課程,并將耕讀教育實踐穿插其始終。
2.3 拓寬知識輸出渠道
相較于其他課程,園藝專業耕讀教育體系增加了對耕讀任務內容完成度的考核,保障了學生的參與度。在新農科建設和鄉村振興背景下,園藝專業與現代信息、綠色植保、人工智能、機械作業和園藝康養等領域深度融合,產業鏈進一步向上下游延伸,這也成為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10]。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要求其在校期間至少取得創新創業2學分;設置科研訓練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及各類學科競賽,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專業知識與新科技、新技術接軌[11]。實踐中,在項目設置以及完成要求上,與“智慧園藝”的實際發展尚存在一定差距。為此,需豐富考核方式,拓寬耕讀教育知識的輸出渠道,增加反向教學方法,進一步發揮專業耕讀教育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自覺總結耕讀教育實踐中的好收獲、好經驗和好做法,在知識輸出過程中,形成對行業發展的深度思考,實現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可持續培養。
2.4 扎根基層輸出技術
不同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與業務人員的能力要求有不同的側重點,園藝產業與其他行業結合所產生的人才需求也不相同。部分地方高校園藝專業耕讀教育開展的是以班級為主體的集體實習模式,實踐教育基地有限;在耕讀教育過程中,主要生產方式為批量勞動實踐,缺少智力輸出,導致其脫離區域的經濟作物特色,大學生知識指導服務功能以及技術推廣效用發揮有限。對此,可將實踐服務轉向技術協同推廣,充分發揮學生的科技服務作用,面向新農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技術指導活動[12];將耕讀教育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所學知識適應基層地域、領域特點,切實增強核心競爭力。實踐中,將專業耕讀教育扎根基層,充分利用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當地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開拓基層一線實踐基地,讓學生與田間地頭的植保員、技術員和果農充分交流學習,參照“一村一大”模式,在專業耕讀教育中點對點促進學生扎根基層輸出技術。
堅持因地制宜開展耕讀教育,是地方農業高等院校提升專業育人成效、打造耕讀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徑。本文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以園藝專業為例,以學生核心競爭力為主體,調查研究現有產業發展和就業市場對人才的核心要求,結合地方農業高校園藝專業耕讀教育工作實際及企業對人才的核心需求,分析地方農業高校園藝專業耕讀教育對人才培養的支撐情況。在園藝專業耕讀教育實踐中,提出加強耕讀教育相關課程頂層設計,統籌學分,將集中制耕讀教育改為“穿梭型”半學半耕制教育,增加反向教學,拓寬耕讀教育知識輸出渠道,提高課程考核標準,加強耕讀教育基層合作等措施,有利于推動專業耕讀教育體系建設,加強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促使其在耕讀教育實踐中深刻理解、把握和弘揚具有農業大學特質的勞動精神。
參考文獻
[1] 劉峰,鄒學校,王浪. 耕讀修業:湖南農大園藝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模式與實踐探索[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5(3):104-110.
[2] 楊中敏,王超楠,杜崇,等. 耕讀教育背景下園藝專業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新疆農業大學園藝專業育苗實踐環節為例[J]. 現代園藝,2024(9):189-191,194.
[3] 栗俊廣,史苗苗,張艷艷,等. 面向產業需求的食品類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 農產品加工,2022(11):113-115,120.
[4] 鄧燕萍. 構建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精準服務產業發展需求[J]. 產城,2024(1):44-47.
[5] 高志紅,倪曉鵬,陳發棣. 國內外園藝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比較分析[J]. 中國農業教育,2020,21(4):61-70.
[6] 歐陽英,皮俊,蘇曉瓊. 高職園藝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J].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4,38(3):69-75.
[7] 王超楠,楊中敏,王惠林,等. 園藝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過程探索與研究:以新疆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為例[J]. 現代農業研究,2022,28(11):67-69.
[8] 薛超彬,姜芳,劉會香,等. 新農科背景下大學生分類培養 “四二三”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山東農業大學為例[J]. 高等農業教育,2021(6):76-80.
[9] 陳有為. 新時代涉農高校開展耕讀教育的現狀、挑戰及對策研究:以華中農業大學為例[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3.
[10] 遲麗華,趙靖. 新農科背景下一流園藝專業建設的路徑探析[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24(6):90-95.
[11] 郭立群,李莉,林嘉. “三全育人” 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J]. 高等農業教育,2022(2):8-14.
[12] 王克其,陳巍,徐敏輪,等. 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協同開展農村科技服務模式探討: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9):124-128.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