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探索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有助于從康養功能建設視角探析鄉村旅居養老發展路徑。本文基于對部分鄉村地區城市老年游客的調研數據,依據計劃行為理論,運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學歷(β=0.15,Plt;0.05)對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有正向影響;老年人鄉村旅居的行為態度(BA)、主觀規范(SN)和知覺行為控制(PBC)3個維度的驅動力正向影響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3個維度的驅動力效應排序為BAgt;PBCgt;SN;BA與SN交互項發揮顯著正向作用,調節效應成立。針對影響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因素,從頂層設計、旅居地與老年群體3個方面提出鄉村旅居養老發展路徑。
關鍵詞" 鄉村旅居養老;鄉村振興;行為意愿;影響因素;交互作用
中圖分類號" F592.7;D66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3-0134-06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29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elderly’s willingness for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CAI Shangle1 XIANG Jinwen2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2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Explo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elderly’s willingness for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i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living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care func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urban elderly tourists in some rural areas of Qionghai City, Hainan Province,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binary Logit model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elderly’s willingness for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β=0.15, Plt;0.05) had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lderly’s willingness for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behavioral attitude (BA), subjective norm (SN)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PBC), positively affected the elderly’s willingness for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and the driving force effect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was ranked as BA gt; PBC gt; SN. The interaction terms of BA and SN play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and the regulating effect is established. Aiming a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urban elderly’s willingness for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op-level design, living place, and elderly group.
Keywords" rural retirement relo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behavioral willing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action
隨著我國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傳統的養老方式已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鄉村旅居地的康養功能以“康”為目標,“養”為途徑,“旅居”為承載模式,在模式上區別于傳統的居家養老,在內容上將養老擴充為醫療保障、康養保健、精神療愈與旅游緊密結合的更廣維度[1]。鄉村旅居養老模式實現了“健康”“養生”“養老”與“旅游”4個維度有機結合,極大滿足了老年人積極老齡化的身心需求。同時,在全國范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鼓勵各地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這一頂層政策設計,為各地鄉村旅居康養的探索和發展提供了動力。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2],鄉村振興戰略布局凸顯了開發鄉村養老資源和旅游產業的重要性,以此為契機發展鄉村旅居養老產業,為緩解城市養老困境、促進農村養老服務的創新變革與旅游產業升級提供了方案。
鄉村康養旅游產業起步較晚,近年來在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大健康產業背景的催化下逐漸興起[3-4]。諸多學者針對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做了大量探索,普遍認可“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等維度的效用顯著影響其行為態度[5-6];社會關系與代際支持是影響老年人進行決策的重要正向因素[7-8];子女對老年人的經濟和精神支持有顯著影響[9]。這些研究成果多角度揭示了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但現有研究尚有不足之處:一方面,影響因素體系還不全面;另一方面,忽視了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不利于各影響因素效應的揭示。基于此,一是基于經典的計劃行為理論構建影響因素體系,使得所選影響因素更加系統與全面;二是考慮影響因素的相互作用,更加全面度量影響因素效應。因此,本文依據典型的計劃行為理論,從行為態度(BA)、主觀規范(SN)和知覺行為控制(PBC)3個維度構建影響行為意愿(BI)的因素體系,同時將考慮SN與BA兩者的交互作用,揭示兩者交互效應,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探索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以期從康養功能建設視角探析鄉村旅居養老發展路徑,助推鄉村振興和實現積極老齡化。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計劃行為理論應用于耕地保護、宅基地退出及消費者購買意愿等領域的大量研究表明,BA、SN和PBC 3個維度影響個體的行為意愿(BI)[10-12]。現有研究充分考慮了3個維度對BI的影響,但忽視了3個維度之間的交互影響,從而影響了行為意愿驅動力效率的測量。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也可依據經典的計劃行為理論劃分為BA、SN和PBC 3個維度,然而,在子女支持、親友支持及周圍鄰居的示范帶動等主觀規范(SN)作用下,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態度(BA)必然發生變化,兩者交互作用下,其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意愿(BI)也必然呈正向變化。因此,本文一方面考慮BA、SN和PBC 3個維度的驅動力,同時考慮主觀規范(SN)與行為態度(BA)兩者的交互作用,這為采用計劃行為理論分析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提供了理論框架與延展。
1.1 行為態度(BA)對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
行為態度(BA)是個體對特定行為可能后果的評估[4]。鄉村旅居養老模式實現“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4個維度有機結合,滿足老年人積極老齡化的身心需求。因此,分別以鄉村旅居地醫療條件重要(BA1)、鄉村旅居地康養設施(健身器材、活動場地等)重要(BA2)、鄉村旅居地開展社交活動重要(BA3)和鄉村旅居地風景環境優良宜居(BA4)4個指標表征鄉村旅居養老功能的4個維度。周庭梅[5]研究認為,老年人出游時對身體健康的需求非常關注,希望能有健康的生活環境,以緩解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的疾病。朱景暉[7]研究認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老年人更愿意出行,而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也有意愿進行以緩解病痛為目的的旅居。陳景[6]研究指出,當前醫療資源暫不能滿足安家型候鳥式養老群體的需求。這體現了老年人對期望“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4個維度有機結合的鄉村旅居養老模式的積極意愿。因此,提出以下假設:H1,老年人鄉村旅居的行為態度(BA)對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BI)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1.2 主觀規范(SN)對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
主觀規范(SN)反映個體的行為意愿受其他相關重要人的影響[4]。程意棟[8]研究認為,代際支持可以促進老年人參與康養旅游消費。李麗等[13]研究指出,候鳥老人在旅居期間具有化解缺乏社會參與這一異地養老困境的急迫需求。可見,社會關系與代際支持是影響老年人進行決策的重要正向因素。以子女非常支持自己參與鄉村旅居養老(SN1)、其他親戚非常認同自己參與鄉村旅居養老(SN2)和有認識的人參與鄉村旅居養老(SN3)3個維度表征社會關系與代際支持,即主觀規范(SN)。因此,提出以下假設:H2,老年人鄉村旅居的主觀規范(SN)對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BI)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1.3 知覺行為控制(PBC)對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
知覺行為控制(PBC)反映了個體對采取實際行為難易程度的認知[4]。吳思霓等[14]研究認為,老年人充足的可支配收入是其參與旅居養老的前提。李茜瑞[9]通過典型城市養老需求問卷調查發現,子女的經濟和精神支持顯著影響旅居養老意愿。周庭梅[5]與朱景暉[7]研究認為,身體健康狀況越好的老年人更愿意選擇旅居養老。綜上,城市老年人的經濟與健康狀況正向影響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因此,選擇月收入充足(PBC1)、子女每月給予的經濟支持充足(PBC2)和健康狀況適合鄉村旅居(PBC3)3個指標表征知覺行為控制(PBC)。因此,提出以下假設:H3,知覺行為控制(PBC)正向影響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BI)。
1.4 主觀規范(SN)與行為態度(BA)對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交互影響
依據經典的計劃行為理論,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可劃分為BA、SN和PBC 3個維度。然而,在子女支持、親友支持及周圍鄰居的示范帶動等主觀規范(SN)作用下,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態度(BA)必然發生變化,實現“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4個維度有機結合的鄉村旅居養老模式意愿增強,兩者交互作用下,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意愿(BI)也必然呈正向變化。本文一方面考慮BA、SN和PBC 3個維度的驅動力,另一方面考慮主觀規范(SN)與行為態度(BA)兩者交互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假設:H4,主觀規范(SN)與行為態度(BA)對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起著正向交互作用。
2 數據來源、變量選取和模型構建
2.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23年8月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南強村、潭門鎮日新村和新華家園博鰲養老社區進行的實地問卷調研,訪談對象為旅游觀光的城市老年人,共發放問卷493份,有效問卷459份,有效率93%。
2.2 變量選取
將“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設置為被解釋變量。BA、SN和PBC 3個維度的驅動力設置為核心解釋變量,設置1~5共5個選項,分別代表其愿意參與鄉村旅居養老的程度。以被調查者的個體信息特征作為控制變量(表1)。
2.3 模型構建
由于鄉村旅居養老的意愿分為“同意”和“不同意”,被解釋變量是典型的二值響應變量,因此選擇Logit模型,可以使檢驗結果更精確。被解釋變量“同意”賦值為1,“不同意”為0,則P_i表示第i位城市老人同意鄉村旅居養老的概率,X_1i,X_2i,...,X_mi表示解釋變量,L是變量X_1i,X_2i,...,X_mi的線性組合;β_0表示截距項,β_1,β_2,...,β_m表示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m為解釋變量的個數,計算如式(1)~(3)。
P_i=(eβ_0+β_1 X_1i+β_2 X_2i+…+β_m X_mi)/(1+eβ_0+β_1 X_1i+β_2 X_2i+…+β_m X_mi ) (1)
L=ln P_i/(1-P_i )""""""" (2)
L=β_0+β_1 X_1i+β_2 X_2i+β_3 X_3i+…+β_m X_mi""""" (3)
2.4 數據處理
使用SPSS 24.0軟件對問卷總體和問卷的不同維度進行信度、效度檢驗,使用Stata 17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并進行交互效應檢驗。
3 結果與分析
3.1 信度與效度檢驗
結果顯示,BA、SN和PBC 3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在0.7以上,表明問卷各個部分與總體具有很高的信度。總量表的KMO值為0.732,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著(顯著性lt;0.001)。這表明研究變量區間的信度、效度良好(表2)。
3.2 相關性分析
由表3可知,BA、SN和PBC 3個維度與鄉村旅居養老意愿之間呈顯著正相關(Plt;0.05)。根據此結果,這3個變量與鄉村旅居養老意愿之間均存在著顯著相關性,初步驗證了理論假設。
3.3 實證分析
3.3.1 模型估計結果 (1)控制變量影響檢驗。對個體特征進行回歸分析,從模型1可知,性別、年齡、子女數量及是否幫忙照看第三代控制變量影響不明顯;然而,學歷(β=0.15,Plt;0.05)的增加會提高老年人的鄉村旅居養老意愿,這是由于學歷較高的老年人相對有更充足的經濟基礎、時間和旅游消費欲望,更容易接收鄉村旅居相關的信息,產生對鄉村旅居的興趣。
(2)核心變量影響檢驗。從模型1、2、3和4可知,老年人鄉村旅居的BA、SN和PBC 3個維度的驅動力對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發揮了穩定且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假說H1、H2和H3分別獲得驗證。從模型4可知,3個維度的驅動力效應排序為BA(β=0.43,Plt;0.01)gt;PBC(β=0.38,Plt;0.01)gt;SN(β=0.30,Plt;0.01)。這反映了鄉村旅居地實現“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4個維度有機結合,對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較大;城市老年人的經濟與健康狀況對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力度次之;社會關系與代際支持對老年人鄉村旅居意愿的影響最小。
(3)交互效應檢驗。在模型3的基礎上加入交互項變量行為態度(BA)×主觀規范(SN),形成模型4,從模型4可以看出,行為態度(BA)×主觀規范(SN)交互項的影響顯著,而且是一種正向影響關系(β=0.24,Plt;0.05),因此調節效應成立(表4)。可見,在子女支持、親友支持及周圍鄰居的示范帶動等主觀規范(SN)作用下,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態度(BA)正向增強,實現“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4個維度有機結合的鄉村旅居養老模式意愿提升,在兩者交互作用下,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意愿(BI)也正向增強。假說H4獲得驗證。
3.3.2 模型穩健性檢驗 為檢驗結果的穩健性,減少變量的差異影響,將所有變量作1%縮尾處理,選擇二值響應Probit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表5)。模型5、6、7和8表明BA、SN和PBC 3個維度的驅動力對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發揮了穩定且顯著的正向影響,交互項變量行為態度(BA)×主觀規范(SN)的影響顯著,并且是一種正向影響關系,所得結果與表4的影響方向一致。因此,檢驗結果的穩健性獲得證實。
4 結論與討論
本文基于海南省瓊海市部分鄉村地區城市老年游客的調研數據,依據計劃行為理論,運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基于上文理論與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性別、年齡、子女數量及是否幫忙照看第三代等控制變量影響不明顯;學歷(β=0.15,Plt;0.05)的增加會提高城市老年人的鄉村旅居養老意愿。
(2)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的BA、SN和PBC 3個維度的驅動力對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發揮了顯著的正向影響,3個維度的驅動力效應排序為BA(β=0.43,Plt;0.01)gt;PBC(β=0.38,Plt;0.01)gt;SN(β=0.30,Plt;0.01)。其中,BA的驅動力最大,這表明鄉村旅居地實現“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4個維度的有機結合,將會極大提升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同時,城市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社會關系與代際支持對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影響不容忽視。
(3)行為態度(BA)與主觀規范(SN)交互項對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呈顯著正向影響,調節效應成立。可見,在子女支持、親友支持及周圍鄰居的示范帶動等主觀規范(SN)作用下,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態度(BA)正向增強,兩者交互作用下,其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意愿(BI)也正向增強。
針對影響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意愿的因素,從頂層設計、旅居地與老年群體3個方面提出鄉村旅居養老發展路徑。
(1)頂層設計層面。打造醫養結合項目,發展鄉村旅居養老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和實現積極老齡化,激發城市老年人的潛在旅居養老需求。在符合條件的鄉村養老機構內設置醫療機構,并納入醫保定點管理。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制定符合實際的醫養結合機構疾病診治、醫療護理及醫療康復等醫療衛生服務費用付費政策。
(2)旅居地層面。創新發展理念,提升鄉村旅居產品吸引力。當前以旅居養老為首的新型養老模式多數缺乏針對老年人需求的設計與開發[15],難以從根本上滿足其養老需求。可通過充分利用鄉村旅居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著力在發展“旅游+”戰略上尋求突破,發展“旅游+醫療養生”,努力建設集旅游、醫療、養生和保健為一體的鄉村康養旅游先行區。從環境設計、飲食起居及活動策劃等各方面完善康養設施與產品,形成品牌效應,使目標群體的旅游消費體驗與旅游消費意向逐漸得到提升。
(3)老年群體方面。在構建旅居康養服務體系的同時重視旅居康養宣傳,可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宣傳,使城市老年人感受到旅居地高質量的環境與服務,提高其鄉村旅居養老意愿。廣泛聽取老年群體的旅居養老需求,同時兼顧當地居民的利益和訴求,打造和諧共處的鄉村旅居地。發揮子女支持、親友支持及周圍鄰居的示范帶動等作用,增強城市老年人鄉村旅居養老的行為態度與意愿。
參考文獻
[1] 顏可昕. 基于老年旅居康養的鄉村田園微城市設計研究[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9.
[2] 蔡克信,楊紅,馬作珍莫. 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種路徑選擇[J]. 農村經濟,2018(9):22-27.
[3] CONNELL J. Medical tourism:Sea,Sun,sand and … surgery[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1093-1100.
[4] 曲亞楠. 康養旅游產業型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研究[D]. 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19.
[5] 周庭梅. 人口老齡化對國內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D]. 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1.
[6] 陳景.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候鳥式養老問題研究:基于對安家型候鳥式養老群體的調研[J]. 科技風,2023(20):163-165,169.
[7] 朱景暉. 積極老齡化背景下旅居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D]. 杭州:浙江財經大學,2021.
[8] 程意棟. 代際支持對老年人康養旅游消費行為的影響[J]. 科技和產業,2024,24(4):68-73.
[9] 李茜瑞. 需求導向的哈爾濱市候鳥式養老服務優化對策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7.
[10]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11] 蔡俊,雷蕾,劉道壘,等. 家庭化遷移對農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響:基于城市融入的中介效應分析[J]. 中國土地科學,2023,37(10):60-70.
[12] 胡偉艷,李夢燃,張嬌嬌,等. 農戶農地生態功能供給行為研究:基于拓展的計劃行為理論[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8):156-163.
[13] 李麗,陳恩. 候鳥老年人互助組織的形成過程、建構主體和參與功能[J]. 老齡科學研究,2021,9(1):56-67.
[14] 吳思霓,楊悅,袁琦,等. 湖南城市老年人旅居養老需求及影響因素研究[J]. 北方經貿,2021(9):55-59.
[15] 霍紅亮,桂園園. 城鄉融合時代中國養老產業的供需結構優化探索:評《我國養老產業供需測算與結構優化研究:以城鄉融合為視角》[J]. 現代城市研究,2023,38(5):135-136.
(責任編輯:何"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