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202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開局之年,是總結“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之年。
教師是立教之本、強教之源。展望2025年,面對全面推進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更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有效夯實基礎教育這個教育強國建設的基點。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領悟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以教育家精神統領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工程,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要堅持厚植教師教育情懷。教育情懷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一種深沉、持久、難以割舍的情感和信念,飽含著對教育事業的向往與追求、責任與使命,是教師職業理想的重要體現、師德風范的思想根基。教師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與為民服務的崇高使命,要引導廣大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努力為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和社會福祉貢獻自己的才智,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每一位人民教師的精神歸宿和心靈家園。
要堅持涵養教師育人智慧。有效對接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和新時代人民教師素質要求,優化師范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結構,進一步提高新教師培養質量。引導廣大教師樹立科學教育觀念,深刻理解新課程基于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要求,著力加強教師新課程、新教材、新技術、新方法的培訓,強化教研支撐、數字賦能和國家教學成果推廣應用,深化育人方式改革,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全面育人能力。
要堅持創新教師資源配置。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要從教師招聘條件、招聘方式、考試內容、考察面試等方面,建立起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新教師招聘制度。適應教育現代化和小班化教學需要,調整完善中小學師生配比標準,滿足教育教學的基本需要;按照區域教育資源優化布局,重點依托集團化辦學和城鄉學校一體化管理,推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創造條件。
要堅持完善教師激勵機制。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促進教師對教育家精神的追求和對自我職業的欣賞;進一步健全教師激勵體系,形成包括精神榮譽激勵、專業成長激勵、崗位晉升激勵、績效工資激勵、關心愛護激勵和項目載體激勵等方面的多維激勵機制,真正把每位教師的教學潛能、持久的創新動力發揮出來,在教育強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貢獻智慧和力量,并獲得圓滿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