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深根之地,它承載著歷史文化,承載著對未來的希望。在新時代大潮中,我們肩負著振興鄉村的重任。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它能把正確的價值觀和先進的思想傳遞給鄉村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當思政課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知識的力量就會在田地里生根發芽,催生出鄉村社會文明進步的繁花盛景,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鄉村像星星一樣點綴在山川河流之中,它的全面振興事關民族復興偉業全局。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正是將鄉村振興各環節連接起來的一條堅實紐帶。思政課在基礎教育階段對鄉村兒童進行啟蒙,并在高等教育階段為鄉村地區輸送專業人才奠定了思想基礎,使生活在鄉村的人們深刻認識到鄉村價值和國家情感,激發了他們積極投入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隨著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穩步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畫卷將被精心描繪,呈現出傳統和現代交織、物質和精神共生、鄉村蛻變重生的景象。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中的作用
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的高素質人才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以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政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生動的故事、案例和實踐活動,將鄉村發展的歷史脈絡、先輩們建設鄉村的奮斗故事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對鄉村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和歸屬,在幼小的心靈里種下熱愛家鄉、建設鄉村的種子。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學、大學階段的思政課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意義和目標進行了深入剖析,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想與鄉村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例如,組織學生到鄉村進行調研、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鄉村的現狀和需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擁有對鄉村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責任感,愿意投身鄉村建設,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各類人才資源。學校思政教育要將各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才能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正確價值觀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思政課引導學生關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前沿課題,并鼓勵學生對農業科技研發、農村電商運營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畢業后可以把所學知識運用到鄉村實踐中,為鄉村產業的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同時,高校思政課教師還能根據鄉村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與管理體系,促進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此外,思政課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鼓勵學生到鄉村創業,帶動鄉村就業、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推動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所傳播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對鄉村社會文明建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學校向鄉村社會延伸,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道德教育、文明素養的培養,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他們回到鄉村,成為傳播文明的使者,積極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等傳統美德,抵制不健康的習俗和風氣,在鄉村形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同時,思政課所倡導的法治理念,有利于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促進鄉村法治建設,促進鄉村社會治理的規范化和有序化。此外,思政課還能引導人們樹立生態文明的觀念,促進村民關注鄉村生態環境,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使鄉村社會的文明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為鄉村建設創造一個積極、文明、健康的環境。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策略
構建鄉村特色思政課程體系
構建具有鄉村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是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充分挖掘鄉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鄉村豐富的資源進行課程內容的開發。例如,挖掘鄉村古老的歷史遺址、悠久的民俗文化和獨特的生態環境,把這些元素融入思政課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鄉村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從而增強對當地文化的認同感。又如,通過講解鄉村傳統手工藝背后的工匠精神,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要將國家戰略、鄉村振興的政策導向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闡述鄉村振興戰略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重要性,農業現代化、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政策在鄉村建設中的具體實施路徑和目標,使學生對自己在鄉村振興中的職責和使命有更清晰的認識。結合當地成功的鄉村振興事例,分析政策支持和群眾努力,激發學生投身鄉村建設的熱情和決心。這樣一套具有鄉村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可以培養既有深厚家國情懷,又了解鄉村實際,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偉大事業的新時代人才,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促進鄉村經濟、文化、生態等層面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宏偉目標。
實施“思政+專業”融合教學模式
實施“思政+專業”融合教學模式,是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首先,在農業和農村發展等相關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例如,在講解農作物種植技術時,可以將科學家袁隆平為解決世界糧食危機所做的不懈努力融入其中,把他堅韌不拔的科研精神、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中,使學生明白專業學習不僅僅是為個人的職業發展服務,同時也為鄉村、社會和國家服務。其次,積極運用案例分析和實地調研等教學手段,促進融合教學模式的落地。在案例分析中,選擇一些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實現增收致富,并弘揚誠信經營、團結合作等優秀品質的鄉村案例,讓學生對其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內涵進行分析。在實踐調研過程中,組織學生對農業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和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狀況進行實地考察,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并將專業知識和思政精神緊密結合起來。例如,通過對鄉村生態旅游的考察,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協同共進背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村民勤勞致富、創新進取的精神品質,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備專業素養和良好思政素養的鄉村建設人才,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強鄉村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鄉村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是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保證。首先,注重培養具有鄉土情懷、思政素養和教學能力的優秀教師,充實鄉村思政教師隊伍。在選拔環節,重點考察教師對鄉村的熱愛程度、對鄉村文化和社會現狀的認識,以及他們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專業功底和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例如,優先考慮具有鄉村生活經驗和在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師。對在職教師而言,開展專題培訓,組織教學研討,提高其素質和能力,使之更適合鄉村德育工作。其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與學習活動。培訓內容包括更新思政教育理論、深入解讀鄉村振興政策、創新鄉村學生教學方式等。例如,邀請專家、學者走進鄉村,給教師們講解如何巧妙地把鄉村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課堂等。在交流學習方面,可以安排鄉村思政教師赴思政教學成效明顯的地區和學校進行觀摩學習,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管理經驗,還可以組織不同鄉村學校的教師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搭建鄉村思政實踐平臺
搭建鄉村思政實踐平臺對于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要積極創建鄉村思政教育基地,挖掘鄉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業企業和鄉村文化廣播站的教育價值。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展示農民合作互助的力量和農業規模經營的成效,農業企業展示了農業科技應用和市場運作方式,鄉村文化站則展示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和鄉村的精神傳承。這些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直觀感受鄉村振興成果的窗口。例如,學生可以在農業企業學習農產品深加工的流程和公司對農民增收的作用機理,以此來加深對鄉村經濟發展的認識。其次,要有秩序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學生可以深入鄉村基層,為孤寡老人送去關愛,幫助鄉村環境衛生整治等,在奉獻中感受到鄉村弱勢群體的需求和鄉村建設的多樣性。在學生進行調研考察的過程中,可以將重點放在鄉村產業發展的瓶頸和文化傳承的困境上。例如,調研鄉村旅游發展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動鄉村思政教育與鄉村治理相結合
推進鄉村思政教育與鄉村治理有機結合,是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首先,要積極為學生開展鄉村治理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就村民自治而言,可以通過對村民議事會和選舉的過程進行觀察,使學生了解到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基層事務,如村莊環境治理方案的討論等,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知識優勢,為鄉村自治貢獻自己的智慧。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引導學生參與鄉村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工作,組織開展民俗文化節、鄉村文藝表演等活動,讓古老的鄉村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其次,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在學生價值觀塑造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思政課對鄉村治理中的公平正義、誠信友善等思想進行宣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對鄉村資源配置問題進行說明時,著重強調公平原則和集體利益優先的理念,讓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到村莊治理應該遵循的道德底線和行為規范。通過將這些正確的價值觀融入鄉村治理中,學生能更好地協調各方關系,解決各種矛盾和沖突,帶動村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行為規范,從而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積極向上的鄉村社會環境,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促進鄉村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協調發展,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展思政教育資源
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展思政教育資源,是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舉措。首先,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如網絡和移動終端等,深度開發鄉村思政教育資源庫。廣泛收集鄉村歷史文化故事、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優秀村民事跡,制作成圖文結合的多媒體資源。例如,拍攝老黨員講述革命年代的故事,記錄鄉村工匠進行傳統技藝傳承的全過程,既能展現鄉村特有的魅力,傳遞思政教育的內涵,又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學習素材。其次,充分利用網上學習、互動式討論等手段,積極拓寬學生學習途徑。構建線上思政學習平臺,使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登錄平臺學習。在互動討論區中,學生可以就思政課程內容、鄉村發展熱點等話題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也可以適時地參與指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學習“鄉村振興戰略”時,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家鄉的發展和變化,并探究思想教育的意義。這既可以擴大思政教育覆蓋面,方便廣大鄉村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又可以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使思政觀念深入人心,培養有時代擔當、熟悉鄉村、熱愛鄉村的新型人才,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推動鄉村在新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它不僅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為鄉村青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質量,培養鄉村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社會責任感。在此過程中,鄉村教育與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共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隨著實踐的深入,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必將在鄉村教育領域發揮其特有的作用,服務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