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村莊規劃屬于基礎性、重要性的工作內容,決定著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基于此,現以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實用性村莊規劃為例,分析了當前村莊規劃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并從觀念更新、調查分析、產業調整、歷史文化挖掘、村民主體性等幾個方面出發,提出了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村莊規劃的實用性,為科學、持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構建美麗鄉村,是新時代對新農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部分鄉村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規劃不科學、不合理等問題。近年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關于國土空間規劃監督與實施的政策文件,提出要以多規合一為導向,科學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的要求,基于村莊定位、結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實際,編制具有較強實用性的村莊規劃。在此背景下,胡集鎮按照村莊規劃的新要求,在充分考慮國土整治、產業發展及村莊建設的基礎上,科學編制出了實用性村莊規劃。
胡集鎮基本概況
胡集鎮位于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東北部,毗鄰沙土鎮、安興鎮、都司鎮、閻什鎮及黃安鎮,被譽為“伏羲桑梓、堯舜故里”,是中華祖源發祥地之一,亦是山東省旅游強鎮、農業產業強鎮,總面積為46.24平方千米。據菏澤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截至2020年,該鎮常住人口為3.7萬余人,共有土地6.9萬畝(約4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4.2萬畝(約28平方千米),擁有幾十家從事木材、皮毛、編織、化工、建筑材料及塑料制品等多種工業生產類型的企業。胡集鎮下轄10個行政村,分別為胡集村、東馬垓村、劉莊村、尹集村、龍鳳村、王屯村、黃屯村、徐莊村、毛莊村、堯王寺村,各行政村下設多個自然村,全鎮共計47個自然村。轄區內擁有豐富的名勝古跡,如中華祖源景區就坐落其中,包含伏羲陵廟、帝堯陵、堯母慶都陵、姚墟遺址、成陽故城、雷澤寺等部分,分布于220國道兩側。
胡集鎮村莊規劃時面臨的主要問題
村莊規劃不系統
立足全局、系統規劃,是實用性村莊規劃的重要原則。然而,胡集鎮在實用性村莊規劃前設計的規劃方案較為單一,對村莊實際情況的調查分析嚴重不足,編制的規劃方案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出現了村莊功能不夠多元的現象,導致部分村莊生活資源配置不均衡,公共基礎設施利用不高效。農田建設時,未綜合考慮環保因素,導致村莊環境治理成效不佳。同時,未實現多種資源的有效開發與整合利用,從而削弱了村莊規劃方案的可操作性,難以有效推動村莊規范發展,阻礙了村莊的持續發展。
村莊規劃布局不合理
實用性村莊規劃前,胡集鎮下轄各村莊存在布局不規范、無序等問題,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未構建完善的村莊規劃管理體制。胡集鎮的村莊規劃布局、國土資源管理分別由住建局和國土資源局負責,由于這兩個機關的工作重心有所差異,在區域規劃工作開展中,雙方協調配合度不佳,村莊規劃布局管理不到位,導致村莊規劃未合理、有序地開展,致使村莊規劃建設工作面臨一定困難。二是規劃建設不規范。胡集鎮下轄村莊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未嚴格遵循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部分村民為了滿足自身居住需求,按照個人意愿隨意搭建住房,導致部分土地資源被浪費,并破壞了整體規劃布局。村莊規劃布局的混亂,必定會對其未來發展造成一定制約。
產業基礎薄弱
通過對胡集鎮鄉村產業發展的調查發現,糧食生產和畜牧發展仍為各村莊的主要產業。首先,雖然胡集鎮擁有一定數量的工業生產型企業,但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村莊,大部分村莊的工業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其次,胡集鎮在村莊規劃方面存在產業結構合理性欠佳的問題,對村莊的建設與發展產生了一定限制。此外,胡集鎮還存在青壯年勞動力逐步向城市遷移的問題,導致鄉村產業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不足,進而使鄉村產能無法有效提升。最后,胡集鎮的工業生產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產生污染性和破壞性的廢水廢料,對鄉村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嚴重威脅。
鄉村特色不突出
對鄉村地區開展合理的工業規劃,不僅能提升鄉村地區的工業產能,還能改善鄉村經濟現狀。然而,過快的工業發展會給村莊規劃建設帶來不利影響。近年來,胡集鎮由于過于重視工業發展,大力推進廠房建設,導致原有的村莊風貌被破壞,部分優秀的傳統村莊文化被遺失,削弱了各個村莊的獨特性。部分村莊未充分考慮自身優勢資源,而是按照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固化模式實施建設,將建設重心放在民居改造、廠房建設等方面,卻未在村莊建設的同時考慮農業用地的保護與治理,也未對農村居民的需求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沒有將以人為本原則有機融入村莊規劃過程,因此制定的規劃與實際相脫離。
村民參與度不高
現階段,城市建設逐步提速,雖對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產生了一定的驅動作用,但也制約了鄉村的建設發展。受城市化影響,胡集鎮下轄村莊的青壯年勞動力逐步向城市轉移,以期在城市獲得更好的發展,而老人、兒童則滯留在鄉村,這致使鄉村老齡化程度提升,削弱了村莊規劃布局的活力。同時,在村莊規劃設計過程中,外聘的規劃團隊對村莊情況了解不足,未與村民展開深入溝通與交流,導致村民在村莊規劃方面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未能及時向規劃人員提出自身的意見與建議。這進而使得村莊規劃方案脫離村民真實需求,與村民生活習慣的契合度不高,限制了村莊規劃方案在實踐中的有效落實。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胡集鎮實用性村莊規劃策略
樹立多規合一思維,為村莊規范規劃奠定思想基礎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與實施的背景下,負責胡集鎮村莊規劃的工作人員從轉變自身工作思維入手,以設計實用性村莊規劃為目標導向,對村莊規劃的相關內容展開了細致分析,把握具體要求,明確村莊現狀,進而提升了村莊規劃的規范性。
第一,形成多規合一的工作理念。深入了解與分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具體內容,把握各項標準及要求,對各個村莊的產業狀態、生態環境及土地資源展開了調查與分析,然后對可用性資源進行了有效整合,編制出能突顯村莊獨特性的可行性村莊規劃方案,為彰顯村莊特色奠定了基礎。
第二,形成良好的區域統籌思維。村莊規劃人員對胡集鎮的居民點體系進行了統籌分析,合理確定了各個村莊的職能,以完善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制定出了與村民需求相契合、有利于村莊集聚性發展的可行性村莊規劃方案。同時,還做好了村莊類型的規劃,在科學分配、全面共享資源的基礎上,實現了胡集鎮各村莊協同發展的目標。
第三,具有實用性規劃思維。嚴格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對不同村莊的資源、空間、優勢等各方面因素展開了深入分析。在科學規劃、動態調整的基礎上,合理編制村莊規劃方案,形成了主動吸收、采納村民合理化建議的意識,并及時修正了不合理的規劃內容,提升了村莊規劃方案的實用性,充分滿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
開展標準化調研,科學規劃村莊布局
為了保障胡集鎮村莊規劃工作科學、順暢地開展,規劃人員嚴格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要求,對各個村莊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實際需求進行了標準化的調查分析,明確了廣大村民的生活期盼,從突出村莊規劃的實用性入手,編制出了切實可行、貼合村民需求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方案,從而保障了村莊規劃工作科學、有效地開展。一方面,規劃人員從實際出發,采取現場踏勘、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等不同類型的調研方法,全面、詳細地了解了胡集鎮下轄各村莊的自然環境狀況和社會經濟現狀,并對村莊的歷史文化底蘊、土地利用情況等展開了全方位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做好相關資料的搜集與查閱工作,全面了解胡集鎮下轄各村莊的發展歷史,全面掌握各村莊的基本信息。在調研過程中,規劃人員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各村莊的具體情況,參照所收集到的調研信息,科學運用GPS技術、無人機技術等,全面收集并有效整合了各村莊的圖像影像資料,從而完成了土地規劃要素的確定。此外,他們還以調研結果為依據,編制出書面村鎮意見清單,為胡集鎮實用性村莊規劃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結合村莊實際,合理引領產業發展
為了實現實用性村莊規劃目標,規劃人員根據各個村莊的特點,合理引導了產業發展,推動了胡集鎮產業結構布局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發展。一方面,根據胡集鎮下轄村莊的調研結果,明確了各村莊工業產業、農業產業及旅游產業的土地使用范圍,以資源最大化利用為原則,重新規劃產業用地,構建了一個科學、合理的產業鏈條,極大地提升了村莊的功能。在農業產業用地規劃方面,合理設置了農業生產企業用地,并吸納從事農產品營銷網絡的企業來本地建廠,在廠房建設時充分考慮生態保護內容,協調好農業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優化的關系。而在經營性土地規劃方面,通過細致的需求分析后,根據需求對土地類型進行劃分,主要劃分為商業性、工業性、倉儲性或耕用性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用地,增強了經營性土地規劃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在胡集鎮村莊規劃的過程中,深入開發與有效利用建設用地。規劃人員通過與村民進行密切、深入的溝通,精準把握了村民的實際用地需求。在充分滿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基礎上,遵循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全面調查、有機整合了各村莊的土地資源,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利用土地,提升了閑置土地的利用率。此外,鼓勵村民主動參與,引導村民在利用建設用地時,積極開展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產業,或建設鄉村民宿、農家樂,為村莊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驅動。
挖掘歷史文化,彰顯村莊特色
胡集鎮下轄多個村莊,這些村莊環境差異大、文化底蘊不同。為此,在開展村莊規劃工作時,工作人員對各村莊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分析,識別出了具有獨特性的村莊元素。在保護歷史建筑、名勝古跡的同時,發掘特色文化,推動了各個村莊的創新性發展,從而構建出了具實用性、個性化的村莊規劃方案。
首先,規劃人員通過深入村莊,進行現場考察,現場考察并分析了不同村莊所處的地理位置,充分了解了各個村莊的歷史、人文及自然情況,對村莊的獨特內涵進行了深挖、分析,并從中提煉出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與歷史標志。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時,他們將這些符號與標志納入其中,突出了村莊的歷史文化特色。
其次,對胡集鎮各村莊的傳統形態加以保護,對現存的和諧性差的建筑實施了合理改造,保持了優秀民宅的原有風貌,提升了非遺文化的保護成效,在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同時,還充分展現了對村莊文化的保護作用。在此過程中,規劃人員還非常注重保留特色性文化景觀,以防止各村景觀呈現相似化發展的現象。
最后,在實用性村莊規劃過程中,對各村莊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深度開發,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高了來胡集鎮旅游人員的體驗感受,使本地文化遺產得以持續傳揚。從此,對胡集鎮下轄各村莊功能空間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協調,最大化地利用了各村莊的基礎設施、住房、工業或農業資源,開發出了具有抗震、防災、環保及生態修復等多元功能的空間環境。同時,預留了部分土地用于未來民生工程建設和基礎設施完善,以此實現鄉村振興、創建美麗鄉村的目標。
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提升村莊規劃實用性水平
村莊規劃的目的是改善鄉村環境、推動鄉村發展。作為鄉村生活的主體,農村居民需積極參與到實用性村莊規劃的過程中,從自身生活便利性的角度出發,對村莊規劃提出建議和看法,如此才能增強村莊規劃的實用性。在胡集鎮村莊的規劃過程中,村委會充分發揮了協調、組織職能,借助豐富的公共事務處理經驗,積極與村民互動交流,收集了大量的村民對村莊規劃的意見和看法,尤其重點收集了切實關系到村民利益的宅基地分配、農業用地布局調整等相關信息。之后,工作人員通過面談、規勸等方式化解了矛盾沖突,為接下來有效執行村莊規劃方案提供了保障。同時,村委會大力開展了村莊規劃價值、意義的宣傳推廣活動,增強了村民對村莊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引導村民成為村莊規劃的主體之一,及時向規劃人員傳達了自身的真實需求與要求,確保了村莊規劃的科學性、實用性編制。在宣傳推廣過程中,除通過召開集中會議、發放宣傳手冊等傳統線下方式外,還利用了微信、微博及短視頻平臺等線上方式,采取通俗的語言、直觀的方式,發布了與村莊規劃相關的宣傳短文或視頻文件,并精準推送給村民,增強了村民對村莊規劃的了解度,激發了村民主動參與的意識,進而為有效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提供了廣泛的智力支持。
自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以來,鄉村地區的村莊規劃要求不斷提升,而堅持實用性原則開展村莊規劃工作,是科學開展村莊規劃的重要保障。文章針對胡集鎮村莊規劃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指出規劃人員努力踐行了實用性村莊規劃要求,及時調整了傳統的村莊規劃觀念,為規范化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支持。同時,做好村莊標準化調研,以此提升了村莊布局的科學性。并緊密聯系村莊實際,對產業結構及布局進行了科學調整。通過深入挖掘村莊歷史文化,增強了村莊規劃特色。在此過程中,還充分發揮了村民的主體作用,引導其主動為村莊規劃獻計獻策,從而整體推動了胡集鎮村莊規劃工作實效性的開展。
(作者單位:菏澤市牡丹區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