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農業強縣對于推動人民共同富裕、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羯娇h作為安徽省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一直以來在對標長三角先進地區上面,積極探索經驗,敢于突破常規,走在縣區發展前列,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積極打造鄉村全面振興的安徽樣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1]。近年來,霍山縣大力推行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龍頭、以基地為依托、以標準為準繩、以品牌為保障的“五位一體”發展模式,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聯動、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并圍繞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認證、風險應急、追溯和執法監管六大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與霍山縣發展相適應的農業強縣之路。
霍山縣農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優勢
農業發展現狀
霍山縣202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1億元,增長4.7%,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 876萬元,增長15.1%。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 153公頃,糧食產量11.3萬噸;油料產量6 231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5 738噸。肉類總產量16 105噸;水產品產量13 439噸。全年人工造林面積18公頃。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40.7萬千瓦。實現農業總產值4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8%。農業特色產業持續壯大。完成茶葉產量11 870噸,比上年同期增長8%,產值達11.46億元,同比增長8.1%;中藥材種植面積近7萬畝(約46.67平方千米),生產經營主體2 600余家(較2022年增加400余家),全縣中藥材總產值65億元,增長18.05%;小龍蝦產量3 625噸,同比增長8.79%;蠶桑產量1 760噸,比上年同期增長7.1%;生豬存欄10萬頭,出欄17.6萬頭;皖西白鵝飼養量達25.5萬只;麻黃雞飼養量達350萬只。
農業發展優勢
1.外部機遇
當前,霍山縣面臨長三角一體化、與上海青浦區對口合作、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中部崛起、合六同城化等重大發展機遇疊加,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和襄高速正在建設,六慶鐵路、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線即將開工,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改善,與合肥、武漢、長三角中心城市時空距離加快縮短。霍山—青浦對口合作深入推進,長三角擁有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和創新活躍的資本市場,合肥、武漢的高質量發展,必將為霍山農產品銷售、農業“雙招雙引”帶來難得的機遇。2021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分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明確霍山縣為安徽省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
2.內部優勢
在陣地優勢方面,霍山擁有迎駕集團、應流集團、世林集團這三駕“馬車”,相較于其他縣區,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農業發展、農村建設基礎相對較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壓力相對較小。在產業優勢方面,霍山縣認真落實安徽省農業產業化“671”轉型倍增計劃,堅持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統領全縣農業工作,走生態優先、特色發展之路,不斷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霍山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農業基礎設施較為薄弱
一方面,2023年霍山縣僅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 667公頃,設施農業以中低水平的蔬菜大棚種植為主,現有的農產品保鮮設施無法滿足鮮活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需要。另一方面,農業基礎設施的社會資本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成為提升農業發展產能的短板。小型病險水庫帶病運行,縣內多條河流防洪標準低,工程治理要求十分迫切。
聚焦“兩強一增”有待深入
一是科技強農投入不足。標準化農田建設等基礎設施未能跟上現代化農機快速發展的步伐,農機化技術推廣、教育培訓以及信息化等發展存在不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力度與農民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縣級財政對農機購置的資金投入依然不足,社會資本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支持力度不足,農機社會化反哺農業發展作用發揮不夠明顯。
二是機械強農深化不足。在推進農業生產地標準建設、推行農機綜合服務、提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2023年,只新建下符橋鎮廟崗集、但家廟鎮花石嘴等農機服務中心2個,投入“三秋”生產各類農機具僅880多臺(套),年末農機總動力僅42.69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4.5%;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運用不足,尤其在無人機施肥、用藥、運輸等環節應用較少,沒有發揮好三農云大數據中心、現代農業觀光園等的作用,智慧農業未能在霍山縣得到充分體現。
三是農民增收渠道不豐富。目前,霍山縣農業經營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多數農戶仍然是小散經營,農業生產兼業化程度比較高,專業化不足,農業產業聯合體發展相對滯后,導致農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相對較弱,阻礙了土地產出率的提高,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不利于農民增收。在源頭農產品質量不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難以形成“品牌+標準+規模”的農業全產業鏈高級形態。
產品銷售渠道不暢
霍山相對缺乏高素質農民群體,農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且學習操作能力較差,無法從農業書籍、互聯網上獲取有效信息,加之農民不愿意主動接收農業生產信息,導致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容易出現因缺乏有效的市場信息、種業信息、氣候信息等支持而造成生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農民盲目跟風現象突出,在進行生產作業之前,未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導致部分農產品的生產遠遠高于市場需求量,以至于農產品由于生產過多而滯銷在庫或以遠低于市場價格出售,農民生產負擔加重,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許多農戶對直播電商了解不夠深入,只停留在刷抖音視頻階段,未主動留意直播帶貨也能帶來較大收益,在農產品銷售方面仍局限于傳統的收購、自營擺攤等方式,限制了農產品的銷售。農產品流通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協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缺乏統一的、有組織的部門牽頭,多由農業農村局、供銷社等部門單打獨斗;未經加工的、粗加工的農產品占據了農產品銷售的大部分,導致農產品采摘后商業化處置率不高,產品的附加值較低。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業強縣路徑探索
202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強調,要錨定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為主線,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2]。
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縣委政府要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編制。推動項目向新增耕地、新增水田及新增糧食產能資源富集區布局。逐步提高畝均投入,在畈區鄉鎮如但家廟、諸佛庵等鄉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種糧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等直接參與高標準農田建管護,推進田塊整治和農田平坦適種,提升農田宜機化水平,提高耕地質量,實施中型灌區、新建小型水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聚焦農業科技研發應用
積極打造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集成示范片和主要農作物高產攻關示范區。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推廣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通過使用多光譜攝像機、傳感器等設備,對農田中的作物進行監測和診斷。通過獲取農作物的生長狀態、葉綠素含量等信息,可以實時了解農作物的健康狀況,并根據了解情況,及時采取松土、施肥、澆灌、除蟲等措施,保障農作物在技術加持下能夠高質高效成長。做好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工作,加強與安徽農業大學等農業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動校地合作,實現校地資源優勢互補,打造校地合作“1+1gt;2”的多贏局面,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真正將農業科技送到田間地頭,讓“科技花”在農田綻放。結合招才引智活動,深入農業高校等進行宣傳,引導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繼續深化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科技特派員隊伍穩定在200人左右、科技特派團達2家以上。
加強種業資源保護和研發
學習新會陳皮先進經驗,加強霍山石斛、霍山黃芽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保護與開發,促進特色農產品持續健康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促進茶產業二次振興[3]。推進稀疏茶園補植工作,新建“標準化、生態化、宜機化”茶園;推行茶園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模式,創建全域茶葉無農殘茶產區,指導建立可追溯茶園基地;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探索聯農帶農機制,研究霍山黃芽核心工藝技術標準(悶黃工藝);支持茶企新改建標準化茶廠,開展SC認證依托霍山縣國家級中藥材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推進區域優勢種業產業發展。實施霍山石斛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實施霍山石斛原種保育基地及文旅體驗中心提升工程項目;推動霍山石斛進“食藥物質”項目申報和評審工作;謀劃石斛生物技術研發項目,推進霍山石斛和紅燈籠辣椒種質資源保護圃建設和霍壽黑豬、皖西白鵝、大別山牛畜禽資源保種場建設。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共建霍山石斛研究中心、霍山黃芽研究中心,加強科研聯合攻關,推進國家級、省級種場建設,提高附加值,延伸產業鏈。
實施數字賦農行動
深化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發揮三農云大數據平臺作用。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深化最新信息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發揮大數據在農業生產、運輸、銷售、售后等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動茶產業互聯網、漁政信息指揮中心等大數據平臺建設。要發揮好霍山縣三農云大數據中心、現代農業觀光園、特色農產品加工園的作用,強化農業相關信息在水利、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等方面的應用,加強極端天氣情況下農業安全生產防護及應對工作,健全農業防災減災救災長效機制。
推動農業融長入圈
搶抓長三角一體化、與上海對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戰略機遇,打造長三角地區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成為其供應綠花園。聚焦“上海市場+霍山產品”“上海企業+霍山資源”,深化與青浦區對口合作,積極探索培育鄉村電商產業,持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遴選本地優質農產品和企業,申報進入上?!鞍倏h百品”消費幫扶名錄。爭取青浦區對口合作專項資金支持,共同建設鄉村振興示范點。抓住上海“五五購物節”、上海農交會等活動機遇,嵌入式開展霍山綠色食品產業推介和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發揮“霍貨有名”等銷售平臺公司和供銷社的作用,扎實推進霍山農產品進入上海,積極招引各地農業企業來霍山建設優質原料基地和深加工項目。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鞏固拓展供肥蔬菜合作共建項目,推進茶葉、水果等優質特色農產品周年化均衡化供應合肥農批市場,推動優質農產品在合肥地區的流通入市。加快推進霍山智慧物流農村寄遞物流中心建設運營,完善縣域共配體系建設,推動實現“統一倉儲、統一分揀、統一運輸、統一派送、統一進村”,降低進村寄遞物流成本。加強村郵樂購站點、快遞網點、電商站點等資源整合,推進村級快遞末端網點規范化建設。鞏固三級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成果,推進鄉鎮綜合服務站優化升級,加強村級站點功能提升,實現“鄉鎮有網點、村村有服務”,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4]。
持續強化組織振興
筑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持續抓好村級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各項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形成體系健全、功能完備的農村基層組織體系。加強鄉村干部選、育、管、用,派強用好管嚴選派干部,實施村級后備干部儲備行動,繼續公開招錄村級后備干部,持續提高“三個一”配備比例;常態化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活動,每年組織村黨組織書記走村觀摩、互學互促[5];逐村安排鄉村振興工作隊,充實工作力量。強化鄉村干部教育培訓和管理考核,不斷提升其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途徑。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工程,將發展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整體布局,積極實施“整鄉鎮推進”,鼓勵聯村抱團經營,組建村級“聯盟”,抓實村企聯建,做好“土特產”文章。搭建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平臺,深入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農戶發展和農業生產提供足夠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霍山縣農業強縣發展道路面臨著許多重大機遇與挑戰。為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本篇文章從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聚焦農業科技研發應用、加強種業資源保護和研發、實施數字賦農行動、推動農業融長入圈、持續強化組織振興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旨在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鄭治.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青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N].中國青年報,2023-07-17.
[3]蔣升陽,劉曉宇.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 福建武夷山打牢鄉村全面振興產業基礎[N].人民日報,2024-03-25.
[4]李心萍.加快發展農村寄遞物流 到2025年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N].人民日報,2021-07-27.
[5]王國梁.我市出臺方案強化鄉村黨組織建設助力鄉村振興[N].忻州日報,2021-09-09.
本文系安徽省六安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科研課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強縣建設的路徑探索——以霍山縣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3LSK08。
(作者單位:中共霍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