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落地為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奠定了基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優化作業設計刻不容緩。因此,本文聚焦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減量增質,創新增效,為語文教學賦能。
一、學校層面:加強作業管理
(一)改善作業管理方法
學校應注重作業的層次性、有效性、科學性、發展性,做好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三個結合”:統籌規劃與自主選擇相結合、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獨立完成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學校教導處可完善相關作業檢查制度,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并及時反饋。同時,關注周末與假期綜合實踐性、探究性作業的開發,并提出具體可行的作業建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將知識與能力靈活運用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二)加強年級之間作業統籌
小學語文創新作業設計應在不同年級教研組內同時進行,既要有統整性的作業研究,又要體現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分層設計作業,把不同年級的語文創新作業進行匯總,形成一套整體的小學語文創新作業研究成果。每個年級在學期初可將其作為參考資料,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研組的共同努力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到更科學、有效、多樣的作業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師層面:更新作業設計理念
(一)作業設計要緊扣育人目標
教師在設計創新作業前要研讀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結合教材梳理出每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及育人價值,從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創新作業設計,將單元主題與語文要素貫穿于作業設計中。統編語文教材為雙線組元,將語文要素融合在知識點、能力點,并分散于單元導語、課后習題及語文園地中。因此,教師要關注課后習題,明確每一課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在設計作業時明確目標導向。例如,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革命先烈”。本單元的課文有《八角樓上》《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劉胡蘭》。教師可通過這四篇課文引領學生感受革命領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質,初步滲透革命傳統教育。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引導學生“借助詞句,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學完《八角樓上》后,我們可以關注課后習題1:“朗讀課文。說說毛主席是怎樣工作的。”教師可設計實踐性作業:憶革命領袖,講一講毛主席在八角樓上的故事。學生在梳理故事情節、設計人物動作和表情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二)作業設計要關注學生需求
通過前期在班級的調查問卷得知:學生在語文作業方面,更希望教師多布置閱讀方面的作業。因此,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中,我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作業設計向閱讀方面傾斜。例如,在講閱讀方法的時候,我推薦學生用默讀的方式讀一讀童話故事,如《小狗的小房子》《小貓種魚》等。在此基礎上,我還嘗試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將語文作業設計為“請搜集有關周總理的其他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周總理故事小講堂”等。在興趣的驅使下,語文作業不再是簡單的抄寫、朗讀任務,而成了學生提升搜集信息能力和表達能力、鍛煉自信心的平臺,不僅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作業設計要面向不同程度的學生
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必做作業,保證所有學生知識的同步性及基礎知識的掌握;選做作業,使程度較好的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提高訓練。多維度的作業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學完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我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作業,供學生選擇:A類作業為基礎性必做題,由“看拼音寫詞語”“填寫合適的量詞”“品讀課文句子完成練習”等基礎題組成,檢測學生課堂所學;B類作業為鞏固提升選做題,由“我會根據課文內容填寫思維導圖”“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等組成,理解層次進一步加深;C類作業為綜合拓展選做題,由“古詩與文中詞語連線”“秋天還會把顏色給誰呢?寫一寫,畫一畫”“秋天樹葉的顏色為什么會改變?為什么會有四季變化?小組合作,探究奧秘”等組成。這些作業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的,能夠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其既有獨立作業,又有合作性作業,且融入跨學科作業,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展。
(四)作業設計要多角度、跨學科進行整合
跨學科學習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與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文創新作業設計也要多角度、跨學科進行整合。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中“日積月累”部分的古詩《江雪》時,教師可這樣設計作業:將你看到的、想到的景色用畫筆畫出來。語文作業與美術相結合,融入美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這樣設計,使學生樂于學習,對語文作業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小學語文創新作業設計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項目,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不斷思考、研究。小學語文創新作業設計不僅可以將學生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感受語文的魅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足夠的耐心共同努力、合作探索,循序漸進地完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適應新時期學生發展的要求。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