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明宏
重慶市南開中學校語文教師,武漢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曾獲重慶市第二屆語言文字論文比賽一等獎,沙坪壩區優質課展示一等獎,南開中學優質課金獎等榮譽。指導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參與多項國家級、市級課題。主編《國學原典》系列叢書,參編教育部師范專業教材《教師口語能力訓練》。
回憶學生時代,在高中諸多不確定的未來里,彭明宏卻是很多同學篤定將來一定會成為語文老師的人。在那時,他對語文的熱愛就已經影響了一幫同樣喜歡文學的人。此后的職業選擇,更像是一種順理成章。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回顧個人成長,他多次感慨自己的“幸運”。這份幸運既源于自己當學生時,遇到了一群優秀的、指引成長的教師;也來自在走上講壇后,所任職的學校對青年教師的關懷與包容。無論是做學生還是當老師,這些肥沃的土壤都滋養著他的成長,讓他朝著向往的課堂出發,成為一個快樂的語文教育人。
教語文:人文與知識的統一
教師職業夢想的萌芽,離不開彭明宏初中時期的一次早自習。那時,老師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主持早自習。那是彭明宏第一次正式站上講臺,趁此機會,他毫不怯場地向全班同學激情分享了自己喜愛的宋代詞人。從李清照到辛棄疾,從詞人的代表作品到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彭明宏將自己的日常閱讀所獲侃侃而談。沒想到,全班同學都聽得津津有味。路過巡視的老師看到了也被吸引其中,并在后來買了一本《唐詩宋詞鑒賞詞典》贈送于他,用于鼓勵此番精彩表現。到了高中,所遇到的語文老師更是深深感染著彭明宏——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一堂堂生動的課堂里,與孔孟相遇,與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邂逅,彭明宏就此堅定了未來理想道路:做一名高中語文老師。
有些人仿佛天生為講臺而生。等到彭明宏自己站上講臺,他的學生們也發出同樣的感慨,“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一位已經畢業的學生在回憶錄寫到,“第一次早自習時,當我以為又要進行枯燥的讀書時,小帥(學生對彭明宏的昵稱)卻講起了孔子和《論語》。第一天,小帥講了孔子的四個弟子:顏回、子貢、子路、宰我。隨著他的講述慢慢展開,我突然發現,這幾個以前可能只是在書上看到的人,在這個早自習里面‘活’了過來,論語居然講的是這么生動的故事。小帥把一個個人物串了起來,這使得根本不怎么懂語文的我也能夠聽懂。在小帥的講述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巨大的包容性,我對語文的興趣便從此開始了?!?/p>
高中語文課到底能給學生留下一些什么?在彭明宏看來,如果把時間的緯度放得更長遠,能留下來的并非一個個知識點,而是蘊藏在知識背后那些人文的價值與引領。這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也包括老師自身的人格、氣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正如彭明宏對語文學科人文價值的相信,他也相信,親其師而信其道,做一個誠懇、真摯的老師,做一個不斷充實自己學識的老師,學生自然會在親近中信任和吸收老師所傳授的知識。
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學生也不斷給予著彭明宏新的驚喜與反饋。一次創意語文課上,他引導學生將一首詩改成一篇小說,少年們的創意和文筆令他驚艷不已。“當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后,我經常發現他們的反饋會遠遠超過我們當初的設想,高中生其實已經能夠很深刻、成熟地思考一些問題。”
如今,每天的課前5分鐘,是彭明宏和學生共同的《論語》時間,他引導學生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論語的多元化解讀,讓學生將經典與現代相結合,并在這樣的過程里重溫經典、熱愛經典。于他而言,類似的堅持,也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人文與知識的結合、如何把握理想與現實的平衡的縮影和探索之一。
師生關系:回歸人與人的相處
95后教師與學生的相處,一度是社交媒體關注與熱議的話題。在彭明宏看來,他所向往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根源要回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老師把學生當人看,意味著他們明白,學生是一群具體的、活生生的、真實的人,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他們的真實需求;老師把自己當人看,意味著他愿意放下老師的權威,不以老師的身份壓制、要求學生,而是真心走近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
彭明宏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語文課板書時,他偶爾也會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誒,大家等等,老師查一下這個字怎么寫的來著?!边@種時刻,學生總是積極主動地告訴老師這個字該如何寫。又比如講解習題時,碰到學生難以理解的習題,他會很誠懇地分析,“這道題如果讓老師來做,其實我也不會。”
“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會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暴露?!迸砻骱暾f,真誠是拉近師生關系的第一步。當然,如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的成長,則考驗著一個老師的育人理念與思維。同樣以習題講解為例,彭明宏分享到,有時候,一道題學生不理解,可能是出題人本身思路不夠清晰,老師可以立足這一角度開導學生,同時培養他們批判性思維的養成;而如果是出到點子上的題,老師要和學生一起反思,現階段的思維和題目考點存在哪些出入,如何共同努力來達到題目要求的思維層次。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下,學生的成長無疑是全方位的。
今年跨年的前一天,山城的冬日迎來難得的暖陽。學生們看著窗外艷羨不已,問彭明宏:“老師,我們可以出去上課嗎?”他迅速熱情地響應了學生的需求,帶著全班同學去學校桃李湖邊上了一節戶外語文課。在陽光的照拂下,學生們席地而坐,全情投入地聽老師講課,教學效果毫不遜色于傳統課堂。
這個場景,和彭明宏熱愛的古典文學中所呈現并向往的師生關系也遙遙呼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焙蛯W生樂在一起,學在一起,在師生的互動中實現教學相長,他說,這就是做老師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