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英語閱讀是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生成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深入剖析閱讀文本,并設置相應的階段活動,引導學生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發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深度學習 思維品質提升
閱讀是學生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從理解到運用、從分析到評價等有層次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討論、表達,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穩步發展。但是,在初中英語實際教學中,常常存在閱讀教學淺表化問題。具體表現為:活動設計過度重視語法知識的傳授和文本信息的獲取,忽略了主題意義的探究,不能深層次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未設計與現實對接的系列化學習事件,不能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未設計具有思維含量的主題式問題,不利于思維品質的提升。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嘗試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運用深度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與特征
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發展活動能力的學習過程。深度學習具有五個特征:聯想與構建、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遷移與應用、價值與評價。結合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要求,有學者補充了一個適用于英語教學領域的深度學習特征,即內化與交流,強調學生需要圍繞主題和新知開展內化活動,以鞏固新的知識結構。
二、以深度學習理念為指導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本文以筆者執教的一節初中英語教研課為例,淺談如何基于深度學習理念,改進英語閱讀課堂教學。
筆者選取的是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八(下)第三單元Online Tours第二課時Reading 1,主題屬于“人與社會”范疇,涉及“世界主要國家城市的基本信息、社會發展及其特征”。本節課是一篇介紹類說明文,通過相關網頁操作,讓學生感受網上度假這種特殊形式。文中,主要介紹了美國紐約的四大景點——華爾街、時代廣場、中央公園和百老匯,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
1.讀前階段:運用視聽等多種手段,增強學生的“活動與體驗”
深度學習的“活動與體驗”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活動以及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內心體驗。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習者來說,在讀前階段,采用合理的看、聽等活動,有利于增進體驗感。
課前,筆者先給學生展示一段視頻,呈現世界各地景點,然后拋出問題:As we can se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 in the world. If we don’t have enough time and money,how can we travel around them within several hours? 通過學生的回答,快速導入本節課的主題——網上度假。
2.讀中階段:通過設置思維導圖、知識拓展等方式,實現“聯想與構建”
深度學習的“聯想與構建”重在經驗與知識的相互轉化。學生帶著已有的經驗進入學習,這些經驗需要被喚醒或改造,以融入當前的學習并得到進一步提升。在讀中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知識拓展等方式,厘清文本的知識結構,豐富文本的信息內容,最終形成知識的結構化。
在閱讀中,筆者先提出三個問題:What’s the name of the website? How can we start and finish the tour? Which city will you visit? 通過觀察課本中的標題、插圖,學生快速直觀地發現問題的答案,從而對本節課網上旅行的操作方式、景點選取形成初步印象,培養了通過預設的圖文內容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接著,在快速閱讀部分,筆者設置了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快速厘清文章的篇章結構。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的篇章意識。
然后,在文章的主體部分,筆者呈現紐約地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在地圖上找出文中提到的四個景點,使要點具象化。
知識蘊含著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價值。教師要充分搜集和挖掘相關背景資料,讓學生快速而有效地進入閱讀情境,理解文本的背景知識,形成對文本的深層理解。在介紹紐約的整體情況和相關的四處景點時,筆者設置了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在提及紐約的總體形象時,文本僅用了一句話呈現,筆者適時補充了“紐約的別稱”等相關信息,豐富文本的內容。在介紹四處景點時,筆者使用了不同的教學策略,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比如,在介紹華爾街時,筆者設計了如下三個問題: What’s special about Wall Street? Where is it? What is in Wall Street? 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筆者再拓展介紹有關華爾街的背景知識和標志性建筑物,如華爾街銅牛、紐約證券交易所等,讓學生對這一貿易中心有更豐富的感知。
在介紹時代廣場時,文本主要講述了在時代廣場的活動和感受。筆者設計了關于when、who、what activities、how等要素的思維導圖,使文章內容圖形化、具象化,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文章結構,厘清文章思路。
在介紹百老匯時,筆者針對文本中出現的兩個“it”,增設問題:What do they refer to?考查學生正確理解指代關系的能力。
3.讀后階段:運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1)運用想象、拓展提問等形式,促進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深度學習的“遷移與應用”解決的是知識向學生個體經驗轉化的問題,即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綜合實踐能力的問題。在讀后階段,教師可以創設與學生所學內容相聯系的情境,達到知識的遷移、應用和生成。
在介紹完時代廣場后,筆者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身處時代廣場,你會做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在介紹完中央公園這一景點后,筆者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如果你作為一名游客,身處中央公園,你會做哪些讓自己放松的活動?通過想象,將這兩部分內容和學生的自身感受聯系起來,創設與所學內容緊密聯系的情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生成。
在介紹百老匯后,筆者先播放了一段音樂劇《貓》的視頻,強化學生對本段內容的印象。然后,拓展引申出兩個問題:作為中國人,你想在這個劇院里觀看到什么中國劇目?你能展示出其中一段嗎?通過這類問題的設置,實現中外文化的聯系與融合,更好地促進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2)運用繪思維導圖的方式,強化“本質與變式”
在深度學習中,“本質與變式”這一特征要求學生能夠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屬性去全面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并由本質推出若干變式,強調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內化和深度加工。在讀后階段,教者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知識外延的生長,幫助學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本節課的讀后階段,筆者根據網頁瀏覽順序,分四個景點設計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鞏固文本內容,以實現學習內容的內化與生成。
(3)運用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實現“價值與評價”
深度學習的“價值與評價”強調學生在課堂中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自覺思考、主動質疑、批判評價的學習習慣。在讀后階段,教師可以設置多種方式的評價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觀點。
在本節課的讀后階段,筆者設置了一個小組合作活動——利用本節閱讀課的框架,完成介紹中國北京的網頁設計,引導學生超越語篇,探索更深層的內涵與意義,完成知識的遷移與內化。展示結束后,通過學生自評、教師點評,達成本節課的反思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三、結語
深度學習是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路徑之一,是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初中英語教師要探索深度學習的新思路、新方法,細致研讀語篇,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內容的本質,提升意義理解和遷移運用的能力。同時,要格外注重閱讀的拓展和延伸,尤其是知識的內化和交流,不斷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