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單元教學逐漸成為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路徑。大單元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通過統領核心概念、梳理思維導圖、設計有效練習、融合信息技術等手段,突破傳統碎片化復習的局限,不僅能夠提升復習效率,更能助力學生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大單元視域 初中道德與法治 復習模式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復習教學,創新復習模式與提升復習效率一直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前沿的教學理念,著重以整體化、系統化的視角來審視并組織教學內容。將此理念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復習教學,意味著要跨越章節與課時的界限,將相關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從而構建一個更為完整且連貫的知識體系。基于這一認識,探索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深入培養其法治精神與道德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一、核心概念統領,凸顯素養本位
大單元教學倡導提煉學科核心概念,并將其作為統領教學內容的基石。核心概念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這些核心概念不僅蘊含學科知識的精髓,更是培養學科素養的核心要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中,明確并凸顯核心概念,對于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的整體框架和促進深入理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素養本位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教師應圍繞這些核心概念,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這些核心概念。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全面把握學科知識,還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實現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公民權利與義務”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概念。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這一核心內容,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圍繞它設計一系列豐富且多樣化的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精選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案例分析,通過組織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巧妙地安排角色扮演活動,模擬公民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各種場景,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切身體會和理解公民責任的重要性。通過這種富有創新和實效的復習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公民權利與義務”這一核心概念,還能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自身的法律素養和公民意識,為成長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法治精神的新時代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思維導圖鏈接,構建知識網絡
采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脈絡是強化知識內在聯系、構建知識圖譜的有效途徑。思維導圖借助圖形化的手段,以節點形式呈現知識元素,通過連線,揭示它們之間的關聯,進而呈現一個清晰且有序的知識網絡。對于初中生來說,這種可視化的學習方式能顯著提升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率。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復習階段,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對分散、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以形成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知識網絡。如此,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各個知識點,還能準確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差異,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和結構化。
如在復習“我國國家機構”這一關鍵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系統整理和歸納。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即聚焦“國家機構”。隨后,圍繞這一核心主題,學生可以將國家機構的構成、職能以及各機構間的相互關系等核心知識點作為子節點進行有序展開。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直觀地洞察國家機構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差異,例如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司法機構等各自的職責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制衡的關系。同時,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對思維導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完善,例如添加具體的實例或案例,以豐富每個節點的內容,增強其實用性和深度。通過這種復習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深化對“國家機構”這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有效培養自身的系統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三、有效練習與反饋,提升復習效果
在復習環節,實施分層練習策略與提供及時的反饋機制是提升復習成效的關鍵措施。分層練習能夠確保每名學生都可以在適宜自身難度的練習中得到鍛煉,這樣既能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鞏固知識點,又能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及時的反饋機制則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明確在哪些知識點上存在模糊認識或誤解,以便他們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和強化。通過深入分析失分原因,教師可以更精確地識別學生在哪些具體環節存在問題,從而制訂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輔導計劃,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瓶頸,實現復習效果的最大化。
如在針對“法律在我們身邊”進行復習時,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需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系列多樣化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應涵蓋基礎型的選擇題,以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點;理解型的簡答題,以深化學生對法律條文的理解;以及應用型的案例分析題,以提升學生將法律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的能力。如此設計,旨在確保無論是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還是學有余力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身水平的練習內容。同時,教師還應及時批改學生的練習作業,并提供詳盡的反饋。針對學生練習中暴露出的問題,教師應進行深入分析,以識別學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如是對法律條文的理解不夠透徹,還是缺乏將法律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情境的能力等。基于這些分析結果,教師可以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輔導方案,幫助他們有針對性地加強自身的薄弱環節,從而更加扎實地掌握“法律在我們身邊”的核心內容。
四、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復習方式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對教育的形態產生深刻的影響。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復習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標志著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體現了復習理念與模式的創新。微課視頻、數字化課程等信息技術手段憑借其生動性、直觀性和便捷性,為學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這些技術手段能夠突破傳統復習方式的限制,使知識的展現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信息技術的融合還促進了復習過程的個性化和高效化,使得每名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選擇恰當的學習資源,進而提升復習效率,實現更佳的學習效果。
如在對“維護國家利益”這一重要主題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創新復習方式。例如,教師可以精心制作一系列微視頻,通過生動的畫面和詳盡的解說,展現歷史上和現實中與維護國家利益緊密相關的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這些視頻旨在引導學生深刻領會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個人在這一進程中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化課程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諸如相關的學術文獻、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讀,專家講座的視頻資料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自主選擇這些資源進行深入學習和拓展。通過這種復習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全面地掌握“維護國家利益”這一主題的相關內容,還能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培養深厚的愛國情感和國家意識。
綜上所述,在大單元視域下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是適應時代發展、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還能夠培養其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等關鍵能力。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繼續深化對大單元教學的研究與應用,不斷優化復習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教學環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