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坐G2305次返崗溫州專列的乘客請往這邊走!”"2月7日,貴州畢節火車站,工作人員一邊揮手一邊喊著……500名當地務工人員有序登上了返崗專列。
貴州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浙江省企業用工需求旺盛,兩地勞務協作密切。春節前后,返鄉和返崗的農民工特別集中,這趟專列就是為解決返崗交通問題而精心安排的。這也是浙黔聯合開展的“春風行動”的一項具體內容。
除此之外,兩地還在技能培訓、招聘等方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勞務協作,共同為兩地勞動者和企業搭建溝通橋梁。
25歲的代庭松踏上列車時,難掩激動。他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登上這趟列車,就等于踏上了返崗道路。我希望快點回去,現在我正在實習班長崗位,只有盡快投入工作,才能早日勝任。”
過年期間,代庭松所在公司接到人社部門發送返崗專列的通知,他興奮不已:“很幸運能享受到這個政策,上車前工作人員還給我們發放了泡面和面包。”
畢業于貴州師范大學的代庭松,2023年9月入職溫州的浙江偉明盛青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管培生階段,他的月薪就達到近6000元。目前,代庭松是原料制備中心蒸發結晶車間實習班長,主要負責生產管理工作。公司還為員工提供免費宿舍,每天有21元的伙食補助,代庭松的月薪近8000元。
代庭松最大的心愿是盡快全面勝任崗位。他說,公司提供的高溫補貼、帶薪休假及生日福利等待遇都非常好,自己將會留在溫州長期發展。
畢節市人社局副局長張和國介紹,畢節與溫州人社部門已建立多年勞務協作關系。返崗列車順利開行,離不開兩地人社部門的提前謀劃,同時也得到了鐵路部門的大力支持,在春運火車票緊張的情況下,成功讓務工人員按時返崗,還能免費乘車。
在這趟返鄉專列上,有來自畢節七星關區的卯美琴和其丈夫,可以說是無數外出務工人員家庭的縮影。
29歲的卯美琴提及家中的3個孩子,難掩牽掛。“大孩子6歲,小的才2歲,在外工作太遠,只能把孩子們留在老家。”在當地,現有工資水平難以支撐家庭的各項開支,外出務工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卯美琴和丈夫在溫州市鹿城區的大愛鞋廠工作,兩人每月收入加起來近兩萬元,這在他們看來“還是很可觀的”",每月支付完各項花銷后,還有不少結余。
談到把孩子留在老家,卯美琴說:“以后有足夠積蓄、時機成熟了,或許會考慮把孩子接到身邊。”
溫州市就業創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張萍萍向記者介紹,2024年《溫州市職業友好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印發,推出五大計劃,從就業創業、權益保障、生活服務等方面完善配套支持,努力打造一流人才發展生態,以優質環境和廣闊機遇吸引各類人才近悅遠來、安居樂業、暢心發展。
務工人員們在列車上交流著新年的計劃和對未來的憧憬。對于他們來說,這趟專列承載的不僅是他們遠行的行囊,更是對未來生活的期盼。
浙江開展的穩崗位、送溫暖、促就業行動,不僅全力做好留浙人員服務等工作,還赴外省招引搶先機,提前對接貴州、云南、四川等勞務輸出大省,組團攜企業招工,并會同交通部門開展春運道路客運“返鄉直通·情滿旅途”活動,保障省外勞動力安全有序溫暖返鄉返崗。
目前,全省組織赴外招聘小分隊145個,舉辦招聘活動329場,發布崗位18.9萬個,點對點地接返省外員工1.88萬人。
浙江先后出臺就業見習管理辦法、各級人社部門通過數字賦能精準幫扶穩就業,在浙里辦APP和浙江政務服務網設立“浙里就業創業”服務專區集成提供80項就業創業服務事項,通過快速引導、智能匹配、無感智辦等智慧服務,實現公共就業服務從“碎片化”向“一體化”轉變,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累計訪問超800萬人次。
記者來到臺州玉環市沙門鎮“浙里就業”綜合服務站時,玉環市人社局的特聘講師正在為周邊企業新入職的20多名員工講授“開工第一課”。
授課老師結合實例讓新入職員工了解勞動協議簽訂、社保辦理、工傷預防、工傷賠付等注意事項。
新入職玉環雙環鍛造有限公司的段開銀聽完課后分享道:“課程太實用了!能了解到工作中如何保障個人權益和減少安全隱患等問題,而且公司培訓安排很充足,會培訓3次,一次兩個小時。”
為推動節后復工復產,打造穩定和諧的就業用工環境,玉環市人社局充分發揮人社大講堂、人社服務專員的作用,積極開展“開工第一課”系列活動。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監察執法局副局長鄭曉表示,2024年浙江共組織開展“開工第一課”活動6.65萬場,服務企業88.36萬家,惠及226.15萬名勞動者。2025年,“開工第一課”活動計劃超過8萬場,第一時間消除勞動違法隱患,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為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當天,沙門鎮第十五屆企業人才招聘會在綜合服務站舉辦,100余家企業參會。“聽說玉環工作機會多、待遇好,就滿懷期待地來參加招聘會了。”來自河南的42歲求職者徐松坡隨老鄉來到玉環,僅有初中學歷的他,覺得自己缺乏一技之長,面對現場眾多崗位,始終不敢上前咨詢。
“我抱著試試的心態走進服務站。”徐松坡說,工作人員告訴他,登記求職信息當天就會推送至轄區企業群。"“沒想到當天下午就接到浙江同發塑機有限公司的電話。”徐松坡說,和用工方溝通后當即敲定第二天入職。
臺州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沈強介紹,服務站主動摸排轄區內勞動者就業需求,及時上傳至臺州市公共就業服務數智平臺,由就業服務專員跟進服務,做好流轉、辦理、反饋,實現全程閉環管理。同時,數智平臺將歸集的企業用工信息實時推送至就業服務站“人社自助一體機”,實現就業崗位信息全域共享,方便從業者獲取崗位信息。
坐落于溫州灣新區的星海街道就業綜合服務平臺也積極響應“春風行動”,新春系列招聘會從2月7日持續至2月20日。
2月8日上午,溫州龍灣區舉行“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招聘會采用“線下+線上”并行模式,匯聚了近400家企業,提供3.2萬個崗位。
招聘會吸引了來自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的求職者。在浙江科騰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前,人事總監李曉瓊對記者說:“兩場面試了五六十人,入職簽協議的有20多人。”協議簽訂后就辦理入住,“包吃包住,明天就可以上班”。
線上直播招聘還同步開展直播帶崗活動,近4000人次參與。來自四川省自貢市的李建經朋友推薦,在“直播帶崗”平臺找到一份搬運工的工作。
張萍萍介紹,星海街道就業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即時快招、直播帶崗等多元招聘形式,打造特色招聘品牌。針對就業困難群體,配備專員“量體裁衣”幫扶,提供職業規劃指導,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與項目指導,開展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競爭力。
“溫州市強化系統集成,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整合街鎮社村零工市場、基層社區、勞務協作站、社銀網點、企業服務中心、就業綜合服務平臺等資源,推廣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就業公共服務模式,構建就業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格局,加快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張萍萍說,截至目前,全市建設各類就業服務站455個,包括零工站、社區站、勞務站、社銀站、企服站、綜合站。
“我有養老護理、育嬰師、母嬰師3個證。”"貴州省荔波縣50歲的家政從業人員歐佳蓮,目前在溫州照顧一個新生兒,月薪7000元。“雇主說過年回來會給我加薪。”歐佳蓮一邊給記者看她的3個證件,一邊開心地說。
2024年,溫州市人社局聯合黔南州人社局、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和掃眉才子科技溫州有限公司舉辦“溫馨家政·黔程啟航”培訓訂單班,進一步促進跨省域的家政類職業技能培訓合作,有效提升了就業質量,為溫州乃至全國輸送了具備精湛技藝的高素質家政服務專業人才。
訂單班采取“定向招生+訂單培訓+定崗就業”模式,目前已舉辦兩期,組織50名黔南務工者到溫州參訓21天,學習育嬰師、母嬰護理師等專項技能。

歐佳蓮就是訂單班的學員。她曾在老家工廠上班,因廠子搬遷而下崗,兒子在上海讀大學,家庭經濟壓力劇增。在當地政府的對接下,她來到溫州掃眉才子家政公司學習育嬰師等課程,結業后順利就業,生活迎來轉機。
以技能重構“新生”,歐佳蓮的故事是溫州“東西協作·技能幫扶”的縮影。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升,溫州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職業友好生態”的乘法效應持續放大。
“自2019年入選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國家試點城市名單后,溫州出臺了全國第一部地市級家政條例,建成家政服務標準體系。”溫州職業介紹服務指導中心主任陳一平說,溫州以家政龍頭企業、大中專院校、職業學校、專業培訓機構等為依托,有序開展專項培訓行動,2024年累計培訓家政服務人員1.2萬余人次。
在邁得醫療工業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來自貴州遵義的尹廣飛和妻子蒙光月。
40歲的尹廣飛在邁得醫療深耕16年。曾經,初中學歷的他是國家扶貧對象,如今是公司的配套生產經理。“從月薪1000多元的一線普工,一路成長為技工、中層管理,再到現在的生產經理,每一次挑戰,我都視作成長的階梯,全力攻克難關。”尹廣飛說。
他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公司倡導的“再教育”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玉環他先后完成成人高中和成人大專學業,學費均由公司承擔。公司的支持加上自身的拼搏,讓尹廣飛完成了從扶貧對象到企業骨干的華麗轉身。
邁得醫療人事總監謝云波介紹,公司承接玉環市浙派工匠“增技增收”試點工作,打造“增技增收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鋪實技能人才培養成長路。
“初級、中級、高級技師證我都考過了,除了鉗工技師證,我還考了焊工技師證。”尹廣飛便是在這條成長路上搭上了技能人才增收快車,并在邁得醫療實行的“H”型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體系下,實現了待遇和薪酬雙提升,實現了在崗成才。
蒙光月的工資也是從2011年1800元漲到現在的近萬元,目前夫妻二人已在玉環買房,孩子們也在當地讀書。“我們已扎根在這里了。”"蒙光月說。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樂添介紹,浙江省2025年將全面深化省域技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30分鐘職業技能培訓圈”,實現技能培訓基地、站點全省縣城和中心鎮全覆蓋,大力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專項行動,開展重點領域就業技能培訓和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50萬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