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純聚合物是國家“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新材料品類,戰略價值高、消費量大,但國產自給率較低,特別是在高精尖領域,部分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
在事業巔峰期,35歲的張文龍作出決定,放棄外企的高薪崗位,賣掉上海和北京的房子,毅然回到浙江衢州老家,投身創業大潮。
張文龍創業錨定的方向正是超高純聚合物。
如今,他創辦的新能源材料公司已成為一家生產超高純特種材料的專精特新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超算的冷卻液、病人的人造膝關節和髖關節、電動車鋰電池隔膜等。
如今,越來越多像張文龍一樣的企業家,投身于科技創新的廣闊天地里,大顯身手,為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勇闖新路,推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更多“中國制造”的夢想。
從高中時期起,張文龍便對化學萌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一次全省化學競賽中,他憑借扎實的化學知識斬獲省級獎項。這次獲獎經歷,讓他感受到化學學科的廣闊與深邃,極大地激發了他探索化學領域的熱情,也開啟了他與化學的不解之緣。
1999年,高考結束后,張文龍順利進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習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習過程中,張文龍利用業余時間,通過查閱資料、向老師同學請教等方式不斷充實自己。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逐漸深入,每一次突破難題都帶給他強烈的成就感,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對化學的熱愛。
2003年,剛剛畢業的張文龍一頭扎進聚烯烴這一細分領域,開啟了職業生涯。他先后在外企和國企歷練,憑借出色的專業能力與不懈的努力,一路晉升,歷任公司亞太區技術商務負責人、大中華區總經理、亞太區商務總監等職務。
然而,處在事業巔峰期的張文龍毅然放棄外企的高薪崗位,投身創業大潮。
他在上海交通大學讀EMBA期間,經常和同學交流,覺得應該為國家做點事情。他們看到,創新材料產業的前沿在中國,很多應用場景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增量市場也在中國。“我們的視野、格局都不比國外同行差,我要自己干!”張文龍說。
家庭的支持也是他能夠勇敢逐夢的重要支撐。張文龍與妻子是大學同學,在他決定踏上充滿未知的創業之路時,妻子始終在背后默默鼓勵、全力支持,給予他無盡的精神力量。
創業的第一步,是籌集資金。為了實現創業夢想,夫妻二人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賣掉北京和上海的兩套房產,籌集資金2000多萬元,為公司的創立奠定了物質基礎。
公司成立后,張文龍帶領團隊開啟了艱難的創業征程。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團隊憑借頑強的毅力與卓越的智慧,成功突破催化劑、聚合工藝、應用場景開發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壁壘,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純聚合物系列產品。
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張文龍也不例外。
在技術研發賽道上,超高純聚合物材料的研發難度極大,堪比攀登一座大山。由于長期被國外技術壟斷,國內相關技術積累薄弱,張文龍團隊面臨著從原料精制到產品研發,再到聚合工藝、生產優化等一系列復雜的技術難題。例如,鋰電池隔膜所用的超高純聚合物材料對于純度、穩定性等各項性能指標有著極高要求。
“研發過程中,常常因為某一個細微的參數差異,導致整個批次的產品不合格,大量時間和資金投入付諸東流。而且,關鍵技術的研發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每一次嘗試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張文龍感嘆,團隊成員常常為攻克技術難題,連續數月日夜奮戰,在失敗中總結,在挫折中前行。
人才匱乏也是公司面臨的一大困境。超高純聚合物材料領域的專業人才稀缺,尤其是既懂技術又有創業經驗的復合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張文龍在招聘過程中發現,符合要求的人才寥寥無幾。而且,由于創業公司的穩定性和福利待遇比不過大型企業,即使招聘到了優秀人才,也常常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人才短缺導致企業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方面的速度遠落后于預期,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面對困境,張文龍積極應對。他打造了人才庫、專家庫,并通過“聚烯烴人”這個新媒體平臺,不斷擴大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在3年沉淀之后,公司逐步搭建起技術平臺,孵化新產品,拓展新應用。
通過數據庫挖掘、行業前景分析,張文龍帶領團隊找到了新能源領域快速增長的應用場景,并通過技術平臺,成功孵化出行業急需攻克的超高純聚合物材料—鋰電池隔膜原材料。
自此,公司逐漸切入到新能源賽道,專注于新能源領域專用的超高純聚合物材料新需求。從發電、輸電、用電3個方面拓展應用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突破“卡脖子”技術。
創業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和創投機構給予他們大力支持,總是及時伸出援手。政府的大力支持,讓張文龍的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如虎添翼,獲得2024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浙江省成長組第二名等榮譽稱號。
張文龍始終要求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他明白,只有提升自身的產品優勢,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足。因此,他帶領團隊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創新,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2018年7月,張文龍創辦龍樸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公司的生產規模從1萬噸逐步提升到4萬噸,實現了量產出貨,完成了頭部隔膜客戶驗證與批量供應,拓展了自己的優質客戶群體,做好做大國內的增量市場。
“創業之初,就得到了衢州‘才呼我辦’創業平臺的大力支持,這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助力。”張文龍說。
衢州智造新城的工作人員積極協助公司解決人才引進問題,幫助申報國家級人才計劃。在人才政策扶持下,龍樸科技不僅享受了免租金的優惠,還獲得600萬元的設備補貼。同時,人才公寓用房問題也迅速得到妥善解決。

“身為返鄉創業者,我打心底期望能帶領家鄉兄弟姐妹一起過好日子。”張文龍說,龍樸科技的員工中本地員工接近六成。
“衢州給我搭建了很好的逐夢平臺。剛返鄉時,我便幸運地在‘奇思妙想浙江行’創業大賽總決賽中摘得桂冠。這些榮譽就像一針強心劑,讓我堅信自己選對了方向。”張文龍感慨道,“也正是得益于一次次登臺亮相的寶貴機會,龍樸科技才得以走入大眾視野,讓更多人看到鋰電池產業是值得深挖的富礦。”
當下,全球鋰電池產業年復合增速超50%,市場需求勢不可擋。在鋰電池這片新興的“戰場”上,衢州精心擘畫的發展宏圖正逐步變為現實。
“一方面,衢州市委、市政府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助推新材料、新工藝研發;另一方面,產業園區拔地而起,吸引眾多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產業鏈條環環相扣、緊密無間。”張文龍說,“我們將鼓足干勁,聚焦超高純聚合物領域,打開國際市場,力爭成為超高純聚合物全球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