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年根,劉立秋還沒有置辦年貨。作為護工師的她,正在吉林省吉林市北華大學附屬醫院照顧病人,因為病床不能離人,她已經好幾宿沒睡過一個好覺了。“活兒干不過來,剛才還有患者家屬給我打電話呢。”
劉立秋今年54歲,前幾年在飯店“顛大勺”,收入一般,2022年經人引薦,到展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先后學習面點、育嬰和養老護理。培訓期間,劉立秋不需要交一分錢,學費都由政府支付。
劉立秋的除夕夜是在醫院過的。雖然不能回去陪家人,但能把護工師這個工作做好,她覺得很有成就感。劉立秋坦言,目前的收入比之前做廚師高了許多,日子越來越好。
北華大學退休教師張林學說,在自己接觸的幾位護工師中,劉立秋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
“不少護工和患者之間只是一種契約關系。劉立秋不一樣,她真正把患者當親人,這一點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張林學說。
劉立秋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讓張林學贊不絕口。“她經常與護士聊專業的護理知識,并且能潛移默化地融入到自己的護理過程中。”
“她還善于交流,追求完美,干什么一定要干好。”張林學希望社會能培養更多像劉立秋這樣值得信任的護工師。
近些年,吉林市就業服務局積極組織培訓機構開展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很多像劉立秋一樣的“江城護工師”形成了品牌,得到了市場肯定和歡迎。
2024年以來,吉林市就業服務局著力實施就業服務六大行動:強化基礎建設,深入推進“大就業”格局構建;供需雙向發力,深入推進“大服務”品牌創建;聚焦重點群體,深入推進“大兜底”援助幫扶;突出載體驅動,深入推進“大創業”支持促進;注重能力提升,深入推進“大培訓”技能提升;整合宣傳資源,深入實施“大宣傳”輿論引導。
通過一系列就業政策組合拳,吉林市就業形勢穩中向好。2024年,吉林市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28.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8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19%;重點群體職業技能培訓2.25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241.9%。
近些年,吉林市圍繞“一個中心、四個基地”建設,建立合力共創、產業依托、技能提質、宣傳推介、政策支持的“五位一體”勞務品牌工作模式,全力促進勞務品牌發展。通過分行業分領域培育、實施品牌培訓、強化宣傳推介等舉措,不斷擴大品牌規模,提高品牌質量和品牌知名度、信譽度,促進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充分就業。
2024年,世界鍋包肉大賽在吉林市舉行。這場大賽不僅展示了鍋包肉這一東北特色美食的獨特魅力,更讓一群來自城鄉、懷揣夢想的廚師憑借對烹飪的熱愛與執著,有了站上國際舞臺的機會,“烹出”人生高光時刻。
在世界鍋包肉大賽斬獲金獎的孫志剛,是吉林市新興園飯店的廚師長。做了20多年廚師,如今靠鍋包肉意外“出圈”,他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榮譽。
舉辦世界鍋包肉大賽后,吉林市餐飲業掀起了鍋包肉消費熱潮。賽后,不少獲獎選手所在的餐飲店經常擠滿慕名而來的食客。
近些年,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吉菜品牌創建和文化發展,通過舉辦世界鍋包肉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創建“吉林市鍋包肉名廚”勞務品牌,打造專業技能人才團隊,暢通技能晉升途徑,提供培訓、鑒定、持證就業一條龍服務,提升勞務品牌就業含金量,帶動更多城鄉勞動力就業。
目前,“吉林市鍋包肉名廚”勞務品牌帶動城鄉勞動力1萬余人就業創業,實現勞務增收8億元以上。
2020年以來,吉林市先后培育勞務品牌41個(其中全國知名品牌3個,省級品牌3個,市級品牌5個,縣級品牌30個),涉及農業種植養殖、加工制造、家庭服務、批發零售等多個行業;品牌從業人員具有養老護理、育嬰、烹飪、菌類園藝、收納整理等行業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3.1萬人。
勞務品牌累計帶動就業14萬人,約占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28.7%,走出了一條以勞務品牌引領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振興之路。勞務品牌每年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0余億元,拉動上下游產業間接經濟效益200余億元。
吉林市積極發揮勞務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和品牌協會組織作用,打造“吉林巧姐”“吉林網姐”“吉林市鍋包肉名廚”“江城護工師”“江城整理收納師”“江城育嬰師”“長白山人參工”“長白山菌類園藝工”“吉林大米農技工”“舒蘭白鵝養殖產業工”“樺甸黃牛養殖工”等勞務品牌,實現了一縣一品。

全面落實吉林省促進勞務品牌建設相關政策,對每個新建品牌給予5萬至10萬元支持;對建設勞務品牌效果好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給予20萬至8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支持;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初創補貼、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培訓補貼等積極就業政策,為20個勞務品牌企業發放各類補貼資金7000余萬元。
2024年7月,林春屹從吉林市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成為吉林省彬生藍航天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一名無人機教員。目前,他的月工資為6000元至8000元,公司還提供宿舍。
2003年出生的林春屹性格開朗,對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無人機是新質生產力,市場需求大,就業前景好。吉林市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對于新型人才實行訂單式培養,品牌化輸出,許多崗位人才都供不應求。”林春屹說。
最讓林春屹有獲得感的,是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在工作中能得到充分發揮。林春屹就讀的學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他在校學習期間就已在企業帶薪實習,畢業后經過考核順利入職,這種“無縫銜接”的就業狀態,讓林春屹和家人都很開心。
入職那天,林春屹給家里打了個電話,還給父母每人發了500元紅包,母親樂得合不攏嘴。
近些年,我國冰雪經濟持續升溫,滑雪教練員這一職業成了香餑餑。
2021年,于寰宇畢業后被學校推薦到吉林市萬科松花湖度假區山地學院成為一名滑雪教練員,目前年收入七八萬元。
“冬天做滑雪教練,夏天做山地運動管家,度假區實現了冬滑雪、夏越野的季節交替。”于寰宇坦言,如今的冰雪產業沒有淡季,滑雪教練員的市場缺口大,發展空間無限,如今想來,選擇做滑雪教練員是正確的決定。
近年來,吉林市就業服務局注重能力提升,深入推進“大培訓”技能提升行動。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和“線上理論+線下實操”的培訓模式,方便勞動者隨時隨地參加培訓。
為了精準對接產業發展和培訓人員需求,吉林市就業服務局分層次、分領域按需設置培訓科目,啟動“五師一員”(化工制造技師、鐵路制修技師、航空維修技師、智能制造技師、家庭護工技師和冰雪教練員)、電工、電焊工、機加工、直播銷售員等實用技能培訓,緩解了供需結構性矛盾,讓新型人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2024年以來,吉林市就業服務局通過供需雙向發力,深入推進“大服務”品牌創建行動。持續推進“萬名人社干部進萬企”“九解一協調”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及訴求713個,解決率達96.7%。
吉林市就業服務局深入開展“96885吉人在線”服務平臺推廣攻堅行動,征集推送就業崗位67541個;實現就業信息發布、求職登記、崗位推薦、職業指導等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
劉響2024年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2024年3月末,在吉林市人才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了解到招聘活動信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活動。經過與幾家企業的面談,劉響最終選擇了吉林市星云化工公司。
公司優厚的福利待遇、愉悅的工作氛圍,加上吉林省出臺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生活補貼等6項補貼》給予符合條件的畢業生生活、租房、買房等方面一定補助,劉響深切感受到家鄉對人才的渴求和重視,堅定了長久發展的信心。
近年來,吉林市就業服務局突出載體驅動,深入推進“大創業”支持促進行動,建立了創業項目、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指導、創業貸款“五位一體”的創業服務體系,為創業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業服務。
良好的就業環境讓全國各地畢業生擇吉留吉。在吉林省毅創科技有限公司,“90后”創業者武毅正忙碌著,他的電商平臺每天都會接到大量訂單,商品林林總總。自北華大學畢業后,武毅沒有回江蘇老家,而是主動留在吉林,踏上了創業之路。
起初,武毅和伙伴貸款10萬元做起軟件開發,但沒有嘗到成功的甜頭,創業失敗。近幾年,他的團隊踏足電商領域,將吉林的木耳、冷面、玉米面條等產品打造成特色品牌,通過直播方式端上了食客的餐桌,品嘗到了創業成功的果實。
近些年,吉林市不斷“精雕”就業服務內容,新老畢業生獲得感滿滿。
2017年,陳浩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畢業季,他通過吉林市人社局人才網了解到吉林化纖集團的招聘信息。
吉林化纖集團是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企業,所招畢業生專業正與陳浩所學專業相符,在吉林市人社局人才專員的幫助下,陳浩經過幾輪面試,實習期滿后正式成為公司員工。
經過幾年的歷練和成長,陳浩已成為吉林化纖集團生產環保處高級主管、化纖工程師,目前管理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生活中常見的魚竿、滑雪板、網球拍、自行車,這些產品所用的材料都可能來自我們吉林化纖。”陳浩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