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社部門圍繞春節前后農民工換崗求職高峰期,扎實做好外出農民工返鄉服務保障和春節后返崗復工工作,截至1月底,全省共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152.4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7萬人;2月5日,江蘇省舉辦“春風行動”啟動儀式暨省市區三級聯動新春專場招聘會,預計到3月末,全省將舉辦各類求職招聘活動3000場,發布超百萬個崗位;2月7日,湖南省舉行“春風行動”大型現場招聘會暨“點對點”返崗復工發車儀式,組織300多家企業現場招聘,并向廣州、上海等地發出多趟返崗復工專車、專列……
人勤春來早。眼下,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春風行動”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展開,一場場特色招聘、一趟趟務工專列、一次次就業幫扶,成為各地區各部門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生動寫照。
“飯碗是天大的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既是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民生的“溫度計”、社會的“穩定器”。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把就業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就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城鎮產業發展和鄉村產業培育都要重視擴大就業容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超過2100萬人,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保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去年以來,面對更加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需求不足等挑戰,我國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1%,在近年來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
2024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內容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總書記闡明了對新時代就業工作規律的認識,主要包括:堅持黨對就業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堅持擴大就業容量和提升就業質量相結合,堅持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堅持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堅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等。習近平總書記就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高質量充分就業,在宏觀層面主要包括就業機會充分、就業環境公平、就業結構優化、人崗匹配高效、勞動關系和諧等;在微觀層面主要表現為勞動者不僅有活干,而且工作穩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職業安全等。與這些條件和要求相比,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我國勞動力總量依然龐大,就業總量壓力仍將存在。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持續加深、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就業群體不斷壯大等帶來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亟待解決。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真正學懂弄通做實,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加快形成共促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合力。
一是穩定和擴大就業容量,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
一方面,解決就業問題根本還要靠發展。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企業好,就業才會好。人社等部門推出民營企業服務月等活動,優化重點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穩崗返還、一次性擴崗補助等政策,為廣大企業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企業能否提升就業質量、承載就業增量,還是要看其所在產業的活力和競爭力。當前,我國服務業和制造業兩大產業都是吸納就業的“大戶”,有分析表明,隨著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穩步提升,目前我國1個百分點的GDP增幅,能夠創造新增就業崗位約200萬個。再看制造業,2024年我國發布的19個新職業中,從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到工業互聯網運維員等,大量都與制造業相關。不妨把穩就業同加力推進“兩重”建設、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結合起來,在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服務消費發展中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
二是完善供需對接機制,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2024年,我國接續開展“10+N”就業服務活動,累計舉辦招聘會20余萬場,提供崗位超過9000萬個。從數量看,應該說崗位供給不算少,但從一些招聘會現場可以觀察到,或是求職者對某些崗位不感興趣,或是有的崗位本身要求較高,最終總有一些崗位匹配不到勞動者。
解決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需要從勞動者和在校生兩方面著手。對勞動者而言,隨著新產業、新技術加速迭代升級,對技術技能的要求也不斷更新,這就需要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通過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對在校生而言,部分院校學科專業結構已經跟不上產業發展步伐,這就需要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健全人才需求與學科專業調整聯動機制,加快培育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相適應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
三是精準發力,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
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面臨較大的求職壓力,我國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千方百計強化政策支持。從開展“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面向廣大青年發布崗位超千萬個,到2025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繼續向高校畢業生傾斜,應屆生招錄比例升至約七成,再到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等就業困難人員提供“1131”(針對性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和1次培訓或見習機會)實名服務,有效推動了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持續下降。
今年,針對重點群體就業,人社部門拿出更多務實舉措,包括開發更多發揮畢業生學有所長的就業崗位、為農村勞動力打造特色勞務品牌、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等。隨著存量政策有效落實,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重點群體就業將擁有更堅實的基礎和更廣闊的前景。
四是強化政策協同,集成政策對就業的牽引力。
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解決制約提升就業質量、擴大就業容量、優化就業結構的卡點堵點問題,僅靠就業政策單點發力還不夠。比如農民工就業,如今許多跨省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不僅關注工作條件、工資待遇,還更關心子女教育、就醫養老、居住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而對于越來越多選擇就地就近就業的農民工而言,他們則關心是否有更多靈活就業機會、社會保障和勞動權益保護能否更健全等。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導向,就是要將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納入宏觀調控體系,推動財政、貨幣、投資、消費、教育等經濟社會政策與就業政策聯動,加快構建部門協同、系統聯動、服務精準、管理科學的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集成政策對就業的牽引力。
就業是家事,更是國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我國將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期待這場“春風行動”拉開今年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序章,更多針對性強、含金量足的改革舉措接續落地,合力托舉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