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英語教學,可以讓英語學習成為一種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小學英語教材中包含了諸多精彩內容,如動聽的歌曲、感人的故事等,這都是美育的寶貴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豐富課堂內容,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深入挖掘,感受形態美
英語在外在形態上展現出獨特的美學特征,如字母的象形美和單詞的對稱美。英文字母本身具有象形性,能夠表達生活中的事物或現象。例如,大寫字母“C”的形狀與鐮刀相似,將它與單詞“cut”結合,可以促使學生聯合記憶“用鐮刀去切割”。這一過程實現了單詞和字母的融合學習,充滿了趣味性。
此外,許多單詞具有對稱之美。以“eye”為例,這個單詞的兩側都是字母“e”,中間是字母“y”,形成了一個對稱的結構。在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兩側的“e”想象成眼睛,中間的“y”想象成鼻子,從而輕松地記住這個單詞。
重復朗讀,感受音韻美
小學英語教材中不乏以相同字母開頭的句子或短語,其讀起來節奏感明顯。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節奏感,并通過反復朗讀來加深對音韻美的感受。例如,“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 peppers”這個句子以輔音“P”開頭,節奏感強烈,非常適合用來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另外,英語中也講究押韻,這就是尾韻美。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具有尾韻美的句子或短語,如“here and there”或“No pains, no gains”,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音韻美。
傳遞文化,感受人文美
英語教學不能局限于語言技能的學習,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充分感知英語的人文之美。比如許多英語單詞背后隱藏著豐富的人文故事或神話傳說。以單詞“Friday”為例,其原本的含義是“Frigg’s day”,而“Frigg”是北歐神話中的愛情和婚姻女神。因此,對于北歐人來說,星期五是幸福生活的象征。
除了單詞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文化拓展,如介紹西方的節日、習俗等。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
營造氛圍,感受環境美
當小學生處于一個充滿趣味性的環境時,會自然而然地對英語學習產生熱情,實現思維的拓展。教師可以將一些英文字母裝飾品粘貼在教室的墻壁上,或者在課間為學生播放一些節奏感較強的英文歌曲。此外,教師要以一種親切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比如,當教師走進教室時,可以親切地對學生打招呼:“How are you?”此時學生們也會積極地回答:“I’m great.”由此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