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中頗為常見。這類學生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活躍、易沖動等行為特征,往往伴隨著學習困難、適應不良等問題。為小學多動癥學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不僅能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發揮潛力,而且能維持班級的正常學習秩序。本文嘗試對小學多動癥學生的教育策略進行深入探究與實踐總結。
提供個性化教育方案。針對多動癥學生的特殊性,教師應通過與班主任、學生家長及其他任課教師等進行密切交流,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進而為其量身打造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例如,三年級的小凱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教師可以降低對他的要求,表揚他做得好的行為,另外,可將他的學習任務分解成小片段,適當穿插休息時間,并為其提供額外的輔導和支持,幫助他樹立自信。
激發興趣與及時反饋。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發現多動癥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以此為切入點,提升其自信,使其積極融入集體。例如,引入流行歌曲、節拍舞蹈等元素,分小組錄制短視頻,讓多動癥學生感受到協作的樂趣。同時,通過小組活動、情境設置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例如,端午節時開展與龍舟相關的繪畫手工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教師應設置多樣化的獎勵機制,如實質性的獎品、情感上的鼓勵以及作品展示等,讓學生在獲得認可中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家校合作促成長。家校合作是小學多動癥學生教育的重要一環。首先,教師應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定期交流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共同商討教育策略和方法。其次,學校應定期開展家長講堂,為家長提供多動癥相關知識和教育方法指導,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照顧孩子。例如,指導家長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和日常飲食,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行為規范,等等。此外,我校連續多年與北京市昌平區中科心理研究中心合作,開設專業的融合教育工作室,由專業醫師對一至三年級各班進行篩查評估,提前辨別出疑似ADHD特征的學生,并進行干預和矯正。在得到學生家長同意后,鼓勵學生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的免費心理培訓——寒暑假期間,對其進行專注訓練、行為矯正和情緒控制練習,并從飲食等方面進行調節控制,同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跟蹤觀測和記錄,從而達到良性促進作用。通過一段時間,學校ADHD學生的數量和行為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針對多動癥學生的教育是一項長期且繁雜的工作,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需要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地努力,方能引導他們更好地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昌盛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