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古典名著閱讀課文,筆者選取這一章節作為教學案例,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習《三國演義》的選段,能夠讓學生較早地接觸并了解中國古典文學,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草船借箭》這一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語言優美、雋永,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內涵,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語言能力等都有重要意義。最后,該課文難度適中,敘事脈絡清晰、完整,便于學生整體感知故事內容,同時許多細節描寫又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間。
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講述了諸葛亮智取曹操十萬支箭的故事。課文圍繞“借箭”這一中心展開,按照起因、經過、結果三個部分,敘述了周瑜出難題、諸葛亮巧借箭、周瑜嘆服的過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和吸引力。同時,課文塑造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周瑜足智多謀卻心胸狹窄,出難題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沉著應對,以小博大,充分展現了其非凡的謀略和胸襟;曹操、魯肅作為故事的重要推手,也都有著鮮活的人物特點。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量和閱讀理解能力,課文難度基本在其接受范圍之內,不過他們對《三國演義》的整體內容還缺乏了解,對魏、蜀、吳三國的歷史背景知之甚少,因此,教師需要進行適當補充講解。同時,學生雖有一定的生活閱歷,但對權謀斗爭的復雜性認識尚淺,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幫助學生透過表象看本質。
三、教學目標
1.能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讓學生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魅力。
2.分析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學習諸葛亮的智慧與謀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領悟作品人物、情節、環境、語言描寫的典型性和生動性,從而提高對文學作品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掌握故事梗概。
2.通過分析人物言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3.賞析課文語言,感受語言魅力。
4.品味課文所蘊含的智慧內涵。
教學難點:
1.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2.領悟謀略的智慧內涵。
3.梳理課文結構。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三國時有位賢才,曾有人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生:諸葛亮!
師:沒錯!看來同學們對諸葛亮很感興趣啊。那我們就一起走進三國時代,近距離認識這位神奇的軍師吧!
(教師展示一幅三國地圖和諸葛亮畫像)
師:看,這就是三國時期的地圖和諸葛亮的畫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關于諸葛亮的一個著名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生:老師,這個題目好奇怪啊!草船怎么能借箭呢?
生:我猜是諸葛亮用了什么法寶,像哪吒的風火輪那樣神奇!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不過,諸葛亮可不是神話故事里的人物,他的智慧和謀略,比任何法寶都要厲害呢。
(教師展示課前準備的三國人物關系圖)
師:還記得老師布置的課前作業嗎?請大家看看這張圖,誰能說說自己搜集到的三國時期的資料?
生:三國指的是魏、蜀、吳三個國家,他們之間經常發生戰爭。
生:曹操是魏國的君主,劉備統治蜀國,孫權掌管吳國。
生: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而周瑜是孫權的大都督,他們是對手。
師:很好!同學們準備得真充分,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草船借箭》的歷史背景。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諸葛亮是如何用他的智慧戰勝對手的。
請大家打開課本,先自由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請用鉛筆在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下面畫線。然后我們分小組討論,看看能不能互相幫助解決這些疑問,如果小組討論后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老師。
(學生認真閱讀,隨后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在教室里巡視,適時給予指導)
師:時間到!相信大家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現在誰來說說,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生:老師,“軍令狀”是什么意思?
師:好問題!“軍令狀”是接受軍令后寫的,如果完不成任務,愿接受軍法處罰。還有哪些詞語不太明白嗎?
生:“調度”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師:觀察得很仔細!在這篇文章中,“調度”的意思是調用。看來同學們已經基本讀懂了課文。那么,誰能簡單概括一下這個故事的發展脈絡呢?
生:周瑜嫉妒諸葛亮,就想出一個難題來刁難他。
生:但是諸葛亮想出了妙計,利用大霧天氣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
生:最后,周瑜沒想到諸葛亮真的做到了,不得不對他的智慧表示驚嘆。
師:總結得非常精彩!這個故事確實是圍繞“草船借箭”這個奇妙的計謀展開的。接下來,我們要更深入地研讀課文,一步步揭開諸葛亮智慧的奧秘。在閱讀過程中,大家要特別留意每個人物的言行,從中感悟他們的性格特點,品味故事的魅力。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故事發展的簡圖,幫助學生理清脈絡)
師:看,我把故事的主要情節畫在了黑板上。現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你認為諸葛亮最聰明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大家先用兩分鐘時間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想法。
(學生熱烈討論)
師:好,時間到!看來大家都有很多精彩的想法。下面我們就一起深入探討,看看諸葛亮的智慧到底有多么神奇。請大家準備好,我們要開始一場精彩的智慧之旅了!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多媒體展示、問題引導、小組討論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的歷史情境,激發學生對《草船借箭》這一經典故事的學習興趣。通過導入三國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對文本的整體認知框架,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互助學習,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通過故事梗概的概括與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文本分析,為后續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達到激發學習動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二)引導賞析,深入文本,感悟智慧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有了初步了解。現在,讓我們一起深入文本,感受諸葛亮的魅力。請大家翻開課文,我想請幾位同學來表演一下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誰愿意來試試?
(教師選出三名學生分別扮演周瑜、諸葛亮和旁白)
師:很好,我們來聽聽這段精彩的對話。請大家注意人物的語氣和表情。
(學生表演對話,教師適時指導語氣和表情)
師:很精彩的表演!大家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周瑜說話時語氣輕蔑,帶著諷刺,明顯是存心刁難諸葛亮。
生:諸葛亮卻顯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還主動立下軍令狀,真是自信啊!
師:觀察得很仔細!諸葛亮的從容不迫也是他計謀的一部分。
(教師播放動畫,展現諸葛亮觀星象的情景)
師:請大家仔細觀看這段動畫。
生:諸葛亮連什么時候會出現大霧都算準了,他簡直是無所不知啊!
師:是的,諸葛亮確實有過人之處。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思考一下為什么說他是“神機妙算”。請大家自由閱讀相關段落,然后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閱讀,然后舉手發言)
生:諸葛亮安排得太巧妙了,正是因為有大霧,曹軍才看不清來船的真面目。
師:分析得很到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多個方面:他提前預測到什么時候會有大霧,巧妙利用了這個天時;他命令士兵把船泊在曹軍水寨附近,用船帆遮住船體,并在船上布滿草把子,利用了地理優勢;他還準確預判了曹操的疑心和反應,從而達到借箭的目的。可以說,諸葛亮不僅善觀天時,還通曉地理,更懂得審時度勢,把人性摸得透透的。
師:現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結尾,感受一下周瑜對諸葛亮策略的評價。誰來為我們朗讀一下?
(學生朗讀,教師引導討論)
生: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這四個字真是點睛之筆,生動刻畫出諸葛亮的絕頂聰明。
師:理解得很好!周瑜的這聲“長嘆”,不僅是對諸葛亮的贊嘆,更是對他發自內心的欽佩。現在,我想請大家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將領,你最佩服諸葛亮的哪些品質?
生:我最佩服他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態度,以及對自己充滿自信的樣子。
生:我覺得他能屈能伸,不拘小節,以大局為重的品格很值得學習。
師:同學們總結得太棒了!諸葛亮不僅智謀超群,而且心胸寬廣。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面對這些情況,我們要學會像諸葛亮一樣靈活應對,保持冷靜,相信自己一定能想出辦法戰勝困難,這就是謀略的力量。最后,我想請大家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諸葛亮的謀略、智慧給了我們哪些啟示。請小組討論兩分鐘,然后進行分享。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之后進行全班分享)
生:諸葛亮教會我們要有遠見,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困難。
生:我覺得諸葛亮還告訴我們要善于觀察,抓住機會,靈活運用身邊的資源。
生:這個故事讓我明白,面對挑戰要保持冷靜,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接受挑戰。
師:太棒了!你們不僅理解了諸葛亮的策略,還能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像諸葛亮一樣,用智慧和謀略去面對各種挑戰,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深入分析文本,引導學生感悟諸葛亮的謀略智慧。通過角色扮演、觀看動畫、文本細讀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文本解讀能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諸葛亮的謀略,理解其深層含義。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分享,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關聯生活,提升能力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一起領略了諸葛亮的風采。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我們自己,生活中你們有沒有碰到過需要動腦筋來解決的難題呢?誰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示意一名學生發言)
生:老師,我有個有趣的經歷。昨天放學時,我發現自行車的鏈子掉了,當時我很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突然,我靈機一動,找到了一根鐵絲,用它把鏈子重新套上了,雖然不是很牢固,但總算能騎回家了。
師:這個辦法真不錯!既機智又有創意。面對突發情況,你能夠冷靜思考,利用身邊的資源解決問題,這正是我們今天學到的智慧的體現。還有誰要分享嗎?
生:我也有一個例子。我哥哥最近在準備期末考試,但他的復習計劃總是完不成,我建議他把要復習的內容分成幾部分,先解決最難的部分,然后再處理相對簡單的內容。采用這個方法后,他的考試成績提高了不少。
師:給哥哥制訂復習計劃,你真是個“小諸葛亮”啊!你的建議體現了分類處理和重點突破的策略,這與諸葛亮的智慧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相信同學們的生活中一定還有更多類似的經歷。現在,我給大家5分鐘時間,請你和身邊的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看看還能不能想起更多解決問題的妙招。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在各小組之間巡視,適時給予指導)
師:好,時間到!看來大家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要分享,請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紹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我們組討論后,總結出了幾個應對難題的好辦法:換位思考、分類處理、舉一反三和未雨綢繆。
師:非常好!這些方法都很實用。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生:我們組還想到了“化整為零”的方法,就是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逐個擊破。
生:我們組覺得“借力使力”也很重要,就像諸葛亮借曹操的箭一樣,有時候可以利用對方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師:太棒了!同學們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啊!這些方法都非常有用。其實,諸葛亮借箭時展現的神機妙算,看似高不可攀,但他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謀略,其實就蘊含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驗里。
(教師在黑板上列出學生提到的各種方法)
師:看,這就是我們共同總結出來的“智慧寶庫”。大家平時可以經常回想一下自己曾經想出的好點子,把那些有助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記錄下來,慢慢積累,這些就會變成你們自己的智慧。老師相信你們在遇到新的難題時一定能想出更多的妙計。
師:同學們,這些智慧不僅是我們成長所需要的,還是體現我們生命價值的重要方式。現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學習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運用這些智慧呢?請你們寫一個小故事或者設計一個情境,說明如何把這些智慧用于實踐。
(學生認真思考,開始書寫。教師巡視,給予必要的指導)
師:好,時間到!相信大家都寫好了。下課后,我會把你們的作業收集起來,做成一本“智慧錦囊”,以后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可以翻開這本“錦囊”,從中汲取力量和靈感。記住,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中的“諸葛亮”!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分享生活經驗,將課文中的謀略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六、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緊扣“感悟謀略”這一主題,從導入新課到拓展升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課堂上,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通過朗讀、表演、討論等多種活動,積極主動地探究課文,加深了對故事情節的理解,通過揣摩人物的語言行為,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尤其是在拓展環節,學生能夠聯系自身體驗,暢談生活中的“神機妙算”,表現出運用聰明才智的自覺和自信,體現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不過,本課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引導學生賞析人物時,雖然學生能總結出諸葛亮的特點,但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得不夠深入,對諸葛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和擔當領悟得還不夠透徹。另外,學生在拓展環節談到的一些生活經驗,還缺乏鮮活生動的細節,對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不大。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今后的教學中將進一步挖掘文本的情感內涵,加強學生在品味人物心理方面的訓練,同時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生動講述,提高思維的深刻性和語言的感染力。相信經過不斷探索和反思,學生一定能從經典作品中汲取更多營養,獲得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倉山區第二中心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