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基礎教育正處于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的重要節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校際均衡發展……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成立于2021年的重慶市大渡口區慧泉小學校,是大渡口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領辦的一所新校。按照“老校重融合、新校高起點”的指導思想,從成立之日起,慧泉小學就承擔著延伸優質教育觸角,帶動相對薄弱的跳蹬片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使命,深刻踐行集團總校“山水”文化主題,凝練出“泉水叮咚向未來”的文化主張,“五育成慧,清泉潤心”的辦學理念,取得了不錯的辦學成果。
學校成立之初,恰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深入實施。根據方案提出的“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相關要求,慧泉小學以“培養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為己任,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實踐探索中初步形成了無感式數據采集、多模態數據融合處理、智能化診斷分析、即時性精準反饋等新樣態,努力培養富有人文、崇尚科學、充滿智慧、面向未來的智慧孩童,辦有品質、有內涵、有情懷的大渡教育,在以下四個方面開展了探索與實踐。
一、注重機制建設,推動數字賦能教育評價設計科學化
強化組織領導。為確保評價的順利實施,學校成立了由校長室牽頭,教學研究中心、學生發展中心、科創中心及年級組等多部門協同推進的組織架構,形成了“三個一”工作推進機制,即一周一例會、一月一總結、一期一評估。各部門分工明確,教學研究中心負責教學質量的監控和指導各學科過程性評價;學生發展中心負責學生活動的開展及品德教育的引導和評價;科創中心負責邁教云平臺的技術支持和數據管理;年級組、班主任、各科任老師則負責具體執行和評價結果的反饋。
明確任務目標。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和培訓計劃,確保每位教師都能熟練掌握平臺的使用,每位教師能夠應用智能助手發揮數據驅動效能,構建智教、智學、智研、智評的轉型發展新模式,確保全員參與、全員使用、全員用好。
應用評價體系。在數字賦能教育評價方面,慧泉小學校作為試點學校,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評價改革之路。通過引入邁教云平臺,實現了從數據采集、處理到反饋的全流程自動化,貫穿于日常教育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激活數據價值,推動數字賦能教育評價服務精準化
數字賦能家校協作評價,助力閱讀品牌塑造。學校700平方米的嘀嗒閱覽室,隨處可見的開放式閱讀書吧,為打造“泉心閱讀”特色品牌提供了硬件支持。為了抓好學生課外閱讀,學校充分利用邁教云平臺的家校任務功能,設計了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任務和評價機制。平臺根據學情,分階段推出閱讀任務;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上傳導讀單完成情況;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平臺實時了解孩子的閱讀進度和閱讀質量,并給予相應的反饋和鼓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同時,學校還定期舉辦閱讀分享會和閱讀活動,邀請專家進行閱讀指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平臺為我們收集了大量的研究數據,據此,學校成功立項市級重點課題“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的有效性研究”,極大地促進了學校泉心閱讀的打造。《滿江紅》《讀中國》分獲區“開口即美”情景劇、師生共讀一等獎。
數字賦能繽紛社團評價,助力學生個性成長。“繽紛社團”作為學校特色品牌之一,在邁教云數字評價加持下,品牌日益彰顯。無論是籃球、啦啦操、田徑等體育類社團,還是合唱、扎染等藝術類社團,老師們都可以通過平臺記錄學生的活動參與情況和表現。這不僅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特長和興趣,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鍛煉能力的舞臺。通過平臺的評價功能,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和自信心。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活動安排,確保社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邁教云平臺的評價服務為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學校籃球隊榮獲“明日未來”籃球賽U8組冠軍、川渝小籃球聯賽巴南區冠軍、渝航體育第五屆小學生籃球聯賽季軍,慧聲慧色啦啦操隊榮獲2024全國啦啦操聯賽(重慶站)第四名的優異成績。

數字賦能科學教育評價,助力小小科學家培育。學校結合大渡口區慧渡未來3564科學教育區域推進頂層設計,結合學校實際,構建了“清泉1334”科學教育發展整校推進計劃,以“三科”驅動為目標,構建“國家課程+興趣課程+卓越創新課程”為核心的金字塔形科學課程體系,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創造,培養具備全球可持續發展素養的“小小叮咚科學家”。學校夯實“五小”(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小報告和小場域)實踐,培育小小科學家,在五育融合評價基礎上,單列小小科學家評價專欄,聚焦學生科學知識的習得、科學原理的理解、科學創造以及科學素養能力方面的評價與提升,制定了“小小創新師、小小探索者、小小工程師、小小設計師、小小建筑師、小小編程師、小小研究者、小小發明家、小小實驗員、小小制作家”等14個評價指標,涵蓋了全學科、全學段。深入實施“科學+學科”,強化多學科融合教學。課程包括手工制作、機械組裝、激光切割、3D打印、編程等。讓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主題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中,了解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提升科學實踐能力、樹立科學責任態度,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
三、賦能教育教學,推動數字賦能教育評價應用多樣化
家校共育應用場景。學校利用邁教云平臺,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拓展,構建了包含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及家校共育的可視化評價體系。該體系通過多維度評價,顯著提升了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平臺使家長能直觀獲取孩子學習狀況,有效縮小家校間在孩子認知發展上的認知偏差,促進了家校共育機制的形成。在寒暑假期間,學校依據全面發展的五大維度,布置了相應的假期作業,家校合作共同推動學生成長。這些數據不僅記錄了學生的學習歷程,還準確反映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可視化評價使家長和教師能更直觀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個性化學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排行榜的設置也發揮了重要的評價導向和激勵作用,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校在開學典禮上,依據邁教云積分排名,對優秀學生進行了集體表彰。
學生成長應用場景。通過多樣化的積分兌換方式,如免懲罰、給家長打電話表揚、與校長共進午餐等,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學生們更加珍惜每一次評價機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表現,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平臺還將評價與日常行為習慣相結合,如通過針對性發放清潔保持卡、環境小衛士、小小值日生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這種將評價與習慣養成有機結合的做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提高了班級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實現了評價與習慣養成的有機結合。
課堂教學應用場景。平臺支持多維度評價和個性化設置指標,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在美術老師的例子中,通過針對性發放環境保持卡,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衛生習慣,培養了他們的勞動意識和能力,還體現了評價與習慣養成的有機結合。課前、課中、課后的過程性評價十分便捷,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課前,老師或者學生通過大屏幕為完成預習、課前準備充分的同學進行積分;課中,老師向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及時發放二維碼獎勵;課后,教師對學習效果進行及時評價。
四、創新治理理念,推動數字賦能教育評價能力現代化
整合優化治理流程。平臺及時提供全校、年級、班級以及學習者個人近期、長期學習情況畫像,學校能夠由上至下全面審視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準確地把握學習進度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
自助服務提質增效。平臺支持各學科老師根據學科特性、班級情況、評價需求個性化設定評價指標、分值、評價類別,讓評價過程自主化、個性化、精準化。
人工智能引領創新。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智能化、實時性、全面性與精確性,在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家校協同、社會實踐等教育活動中實施過程性與結果性評估,有效推動了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化差異化發展。通過評價的數字化畫像,顯著提升了學校的教育質量。引入人工智能助手等前沿技術,促使教師關注到每位學生的成長需求,實現評估的精準化與個性化,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評價體系的深化與優化,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評價引領學校特色發展。短短幾年間,學校承辦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重慶市選拔賽、世界機器人大會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西南賽區選拔賽;重慶市首屆科學教育大會分會場落戶學校;舉辦了全區首屆機器人大賽,成為華夏教育評價聯盟單位,成功入選重慶市中小學科學教育聯盟學校;學生科創作品榮獲國家、市級獎項20余項。一汪汪“小清泉”正在數字賦能之下叮咚走向未來。
作者單位:重慶市大渡口區慧泉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