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每年的四月,班級中的這盆海棠花總會開,密密層層的一簇簇淡紅的花,有的露出點點粉紅的花蕊,有的小小的花骨朵含苞欲放……

作為“周恩來班級”的班主任,我把大大小小的班級事務進行分割,讓37個孩子每人都有事做,每人都要為班級服務,要求孩子們工作不分大小,抱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關心班級的事務。這不,清晨,“周恩來中隊”的植物管理員小可總會早早來到學校,他們家離學校并不是最近的,可自從當上了班級的管理員,他都會準時出現在教室。“淅瀝瀝”小小的水壺倒出清澈的水,只見水慢慢地浸入到泥土里,有了水的滋潤,海棠花期都會如約而至。我時常會問小可,每天早早就來到班級,這份管理“工作”累不累?想不想換一下?他總是笑笑說不累,總要堅持。那花葉上晶瑩的水珠,映襯著陽光更顯得格外充滿生機,這海棠花在我們班級已經有六個年頭,陪著我們度過每一次成長,從一小株變得茁壯起來,而我們班級中的37朵“海棠花”也在發榮滋長。
二
“老師,今天小江起床,還是很懼怕上臺課前一分鐘表達,不過他帶了稿子,表示可以試試。”一大早,我就收到了小江爸爸的微信。
“課前一分鐘”是我們周恩來中隊一項從一年級就有的個性化表達,每輪一主題,按照學號依次上臺。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們講“獨一無二的我”,雖然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上臺表達并不是那么簡單的,可是孩子們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勁著實讓我驚喜,一個個自信的講述,銅鈴般的聲音讓我欣喜不已。可到了小江的時候,一個瘦弱的身體,無論同學們怎么鼓掌鼓勵,瑟瑟發抖的小江都沒有勇敢地踏出那一步。
于是我輕輕地走了過去,拍著他的肩膀,湊近耳朵小聲地問:“老師幫你,不用害怕,我們試試好嗎?”我的手明顯能感覺到他的肩膀不停地抽動,他害怕極了。我深知,像這樣的狀態,今天他肯定上去講不了。可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道理我明白,這步伐很難,但是對于小江來說又是那么重要。我用手緊緊地握住他,希望給他勇氣和力量,“我們今天就上去走一圈,試試,你可以的。”他那雙靈動的眼睛望著我,我也堅定不移地微笑著看著他,終于他身體晃動了一下,我內心一陣激動,順勢一拉,他雙腿一抬,小小的身子站起來了。我牽著他走到了講臺,全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我的眼睛濕潤了,他望著我,眼里透出了希望……
可今天……我一進教室,小江不敢看我的眼神,我也微笑著不語,隨后說:“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聲情并茂地給孩子們講述了周總理目睹了中國人在租界受到洋人的欺凌卻無處說理,于是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告訴大家心中要有自己的理想與目標。隨后我就追問孩子們,你們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說是當飛行員,有人說是考古學家……我問小江,小江站起來怯懦地說道:“我想給爸爸買個醫院,這樣他就可以快快好起來。”我一下子震驚了,我知道小江爸爸一直身體不好,而小江也有抽動癥,這樣的病痛讓瘦弱的身軀承受多大的困擾啊!我鼓勵他,有了理想就要付出行動,就要勇敢地做好每一件事,夢想才會實現。
那是他們二年級的一天,小江在我的幫助下,準確地說是和我一起讀完了他的稿子,雖然他的聲音輕得只有我可以聽見,可是每一次的進步,都讓小伙子充滿信心與力量,照亮他有夢的遠方。
三
正值他們六年級時,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到校上課,于是我們開始了幾個月的網課生活。雖然關在家里很苦悶,但是我們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這個獨特的“教室”在一起,也別有一番味道。記得那天星期一(3月2日),下課了,我正準備關電腦,班上小俞突然發聲:“老師,3月5日是周總理的誕辰,雖然是疫情,可是我們還是得慶祝一下啊!”我一下子震驚了,大人們現在都在關注疫情的發展,連我也把時日給忘記了,沒想到他還記得。這個在科學實驗大賽獲得自信的孩子,讓人一瞬間感覺到長大了。
班上孩子們聽聞后一下子炸開了,紛紛討論著那一天搞一個朗誦會,出些什么節目,周恩來總理喜歡什么……云云種種,而我就靜靜地坐著,看著他們的討論,我就這樣“被安排了”。以前總是我帶著他們做,現在是他們商量著請我出席,不得不說六年的時光,在孩子們和我的身上經歷了些什么?或許這就是成長,理想信念在他們身上扎根,愛國情懷從他們聽到國歌敬禮的瞬間綻放,創新求異精神在他們的作品中閃光一現……3月5日,我們的朗誦會很成功,小江還當上了主持人,小可朗誦《祖國頌》,還有學生朗讀紀念周恩來的詩歌《火炬》,講述周恩來的故事……
畢業了,孩子們到岸即將遠行,心中的小種子會生根發芽,我也收獲了幸福與堅定信念:為祖國培養人才,扣好他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們心中有夢,眼里有光。
海棠花飽含著我們對總理的思念,花的團結、溫暖,樸實大方和不失艷麗,讓孩子們成就了最好的自己,這也是周總理對于我們的殷切期望:成為學校的榮耀,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作者單位:重慶市人民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