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育人資源、時機和氛圍。浸潤式實踐教學更加契合思政課價值引領首要教學目標要求,能夠提升其教學實效性。高校思政課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浸潤式實踐教學,要深入挖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正確處理好浸潤式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的關系、努力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協同育人生態。
[關鍵詞]節日;紀念日;思政課;浸潤式實踐教學" "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5.02.00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1]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對接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關鍵環節。節日與紀念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集中的生動體現。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育人資源、恰當的育人時機和濃厚的育人氛圍。浸潤式實踐教學更加契合思政課價值引領首要教學目標要求,有助于提升其教學實效性。推動高校思政課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浸潤式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資源、時機和氛圍
(一)革命紀念日為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重要資源
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促進學生將理性認知轉化為情感認同、信仰信念和實際行動的關鍵一環。毛澤東誕辰日、學雷鋒紀念日、五四青年節、建黨日、建軍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慶節、長征紀念日、抗美援朝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革命紀念日為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教學資源和契機。例如在毛澤東誕辰日可以舉辦講述偉人故事、毛澤東詩詞朗誦、《毛澤東選集》讀書會、線上參觀“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數字展館等實踐教學活動。在學雷鋒紀念日可以舉行閱讀《雷鋒日記》、觀看雷鋒紀錄片、學雷鋒做好事、線上或線下參觀雷鋒紀念館等。在這些革命紀念日,還可以組織開展云端緬懷革命先烈、線上或線下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紅色電影、紀念演講和排演話劇等實踐活動。同時,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加社會組織的各類紀念活動。高校思政課依托革命紀念日通過實踐教學有助于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民族傳統節日為中華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弘揚提供恰當時機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2]春節期間人們舉辦的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等為主要內容的慶祝活動有助于增強民族情感認同和促進家庭和諧友善。春節是對大學生開展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教育的良好時機。正值寒假,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以寒假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春節民俗活動,并可以創造性開展為家人做一頓飯、為社區做一次清掃等活動。清明節,也稱祭祖節、踏青節等,是一個兼具人文與自然雙重內涵的民族傳統節日。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烈士陵園掃墓、踏青植樹等活動,引導學生緬懷先烈、熱愛生活。端午節也是重要的民族傳統節日之一,人們會開展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民俗活動。這些活動能夠促進人們抒發愛國情懷、增強強身健體意識。中秋節文化意蘊豐富多彩,神話傳說、詩詞歌賦、民俗活動都增加了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闔家團圓是其核心精神指向。重陽節則是彰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等優良傳統的重要節日。這些傳統節日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傳統文化對話的平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利用這些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或引導自主參與各種節日民俗活動,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三)主題節日為道德素質教育和法治素養培養提供濃厚氛圍
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全面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國際婦女節、國際勞動節、國際兒童節、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世界水日、世界氣象日、世界地球日、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全國生態日、全國助殘日、世界海洋日、中華慈善日、公民道德宣傳日、全國法制宣傳日(國家憲法日)、世界人權日、全民國防教育日、人民警察節、教師節、記者節、醫師節和農民豐收節等主題節日為開展公民道德與法治教育提供了濃厚的育人氛圍。國際婦女節、國際兒童節、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和國際勞動節,是開展保護婦女、兒童、消費者、勞動者等群體權益保護法律普及宣傳的良好契機。既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組織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又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社區自主開展普法活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全國生態日等節日,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等主題的公共道德宣傳活動。在人民警察節、教師節和醫師節等節日,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舉辦的行業楷模學習活動,學習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在中華慈善日、全國助殘日等節日,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義賣等形式為弱勢群體等獻上一份愛心。
二、浸潤式實踐教學對于高校思政課具有高適用性和強效用性
(一)浸潤式實踐教學更加契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
浸潤式教學強調環境沉浸、潤物無聲、漸進成長,將教學融入特定的情境或相應的社會現實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沉浸其中產生興趣而主動學習、思考和感悟,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方位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實踐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價值引領,和專業課實踐教學側重知識應用能力培養不同,價值塑造更需要細水長流、滴水穿石般的日積月累、久久為功。“浸”是沉浸入節日和紀念日形成的良好育人氛圍中開展實踐,“潤”則是在一個又一個的節日和紀念日中接續開展實踐。改變原來最后集中一次性或短期實踐的做法,為學生制定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實踐的主題與形式推薦清單,學生線下完成實踐,通過云課堂等平臺進行線上展示與學時存儲,實踐學時積少成多、零存整取。浸潤式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個符合課程教學規律的運行模式。
(二)浸潤式實踐教學能夠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浸潤式實踐教學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在環境沉浸中更能激發真情實感。浸潤式實踐教學將重要節日與紀念日作為育人的切入口,通過實踐項目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起來。學生在節日與紀念日氛圍中通過實踐進一步體驗和感悟思政小課堂上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從社會大課堂上學習到新的知識。浸潤式實踐教學促進了大思政課建設,增加了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一個又一個節日與紀念日的接續育人中,思政課教學變得更加鮮活。浸潤式實踐教學增加了思政課教學的溫度、深度和準度。“有溫度的教育更有助于青年大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有深度的教育更有助于青年大學生獲得深度體悟、產生深度認同、真正入腦、入心、入行;有準度的教育更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對準內心的需求、踩對時代的鼓點、產生思想的共鳴。”[3]浸潤式實踐教學可以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能夠增加學生的獲得感。
三、高校思政課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浸潤式實踐教學的推進路徑
(一)深入挖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高校思政課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浸潤式教學,首先要對全年的節日與紀念日進行全面梳理,然后結合教學需要深入挖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的育人價值。對于革命紀念日要從“四史”學習的角度深入了解每個紀念日背后的歷史,把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育人側重點,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歷史知識問答競賽、講好紅色故事、研學紅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展開實踐。對于民族傳統節日,要重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側重開展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憲法日等道德與法治類主題節日,要重點挖掘每個節日的主題內涵,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宣傳活動提升其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不僅要做好單個節日或紀念日的主題教育,還要做好“借題發揮”“追蹤教育”“節日聯動”,把浸潤式實踐教學引向深入,努力把學生的情感共鳴、感性認知轉變為理性認知和實踐行動。
(二)正確處理好浸潤式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的關系
思政課浸潤式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浸潤式實踐教學,是講好特別是講活思政課的一個很好的教學創新方向和路徑。思政課教師在做好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要利用好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的育人資源、時機和氛圍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將理論課堂所獲的思想認知和實踐課堂所獲的情感感悟有效融合,切實轉化為信仰與行動。思政課課堂理論教學重點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講深講透,要先幫助學生搭建好思想認知的理論框架。浸潤式實踐教學則重點通過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的實踐項目讓理論變得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幫助學生實現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浸潤式實踐教學需要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展開,實踐項目的設計需要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的指導。
(三)努力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協同育人生態
在浸潤式實踐教學中,思政課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要重視并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抓住育人契機,思政課教師要選擇恰當的實踐主題和形式引導學生用心體悟節日與紀念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教學設計要充分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考量學生的志趣所在和成長需求。學生是浸潤式實踐教學的參與主體,教學過程要注意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實踐教學方案要保持一定的開放性,教師把控原則與方向,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的能力以及創新創造的能力。“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4]做好思政課實踐教學還要注意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協同育人合力。[5]革命戰爭遺址、英雄故居、革命烈士紀念館、黨史館、勞模工匠館、科技館和城市發展展覽館等,以及社會在節慶日和紀念日舉辦的各類主題活動,都可以為思政課開展浸潤式實踐教學提供平臺或氛圍。VR、AR等現代技術在紅色場館等的應用,為高校實踐教學擺脫時空限制,實現“線上+線下”高效融合提供了可能。要以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為切入口,統籌利用好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和資源,做好大思政課文章,貫徹“三全育人”理念,構建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協同育人生態。
四、結語
高校思政課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浸潤式實踐教學適應了大思政課建設的要求,體現了思政課教學的理念要不斷更新、方法要不斷創新。高校思政課依托重要節日與紀念日開展浸潤式實踐教學,還需要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探索、持續優化。
參考文獻:
[1]“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N].人民日報,2021-03-07(001).
[2]于慶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節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3):181-183.
[3]于翔,蔡文舢,沈丹.“浸潤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實踐[J].高校輔導員,2022(01):60-63.
[4]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16(001).
[5]郝興娥,陳顯久.“大思政課”視域下的思政課沉浸式教學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4(07):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