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戲劇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項羽戲劇從歌舞演戲轉變為大戲、小戲融合發展的階段,該歷史時期的戲劇文化演變形成了多態性的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等。項羽戲劇是中華戲劇文化的瑰寶,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在多元戲劇文化共同發展的趨勢下,加大對項羽戲劇史料的整理研究力度,能夠推動項羽戲的學術研究發展,并有助于提升項羽文化的精神內涵、藝術水平和審美高度。
一、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整理與研究的價值
(一)理論價值
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的整理工作旨在將史料匯編成冊,增加對項羽戲劇的研究深度及厚度。北宋時期,項羽戲劇逐步走向成熟,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筆記、方志等多種戲劇史料形式,客觀上豐富了戲劇的史料記載。靜態史料記錄與動態舞臺劇史料的有機整合,可彌補當前關于戲劇史料研究的不足,能夠在匯集“大而全”史料的同時提供更加可靠、充實的歷史資料根據。
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整理工作的理論價值還體現在匯集多樣性的資料信息,在根本上提升了戲劇研究的水平。“項羽戲”是我國古代戲曲發展的縮影,其在聲腔、劇種、表演、劇本等方面體現了社會文化以及大眾審美取向的變化過程,以上元素都能夠在戲劇史料中得到體現。研究人員通過分門別類的戲劇史料考察,突破堆砌史料的僵化做法,通過萃取、提煉其中精華,引導我國古代戲劇史料整理工作向縱深發展。
(二)應用價值
我國古代的經典戲劇作品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從時代性角度入手,發掘并保護優秀的經典戲劇文化,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以戲劇作品為代表的“項羽文化”具有先進性的一面,研究人員對既有戲劇史料的整理工作有助于傳承并保護優秀文化,弘揚其中的積極元素,助力我國戲曲文化“非遺”研究工作向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
二、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整理的現有研究成果
(一)國內研究
近代以來,我國很多研究人員對項羽戲劇展開過深入的研究,其中較為典型的研究成果是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在此書的第五章《宋官本雜劇段數》、第六章《金院本名目》中,作者詳細列數了項羽戲劇的古本遺存。近代研究人員編纂的《曲目》《錄鬼簿》《曲品》等著作都涉及項羽戲劇的有關記載。研究人員通過整理我國的經典戲劇曲目,全面梳理了宋元雜劇、明清傳奇等戲劇作品,進一步擴寬了項羽戲劇的研究視野。由此可見,我國近代學者較為關注項羽戲劇的史料整理工作,目前保留下來的理論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
目前,國內研究人員更加關注項羽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劇本創作、舞臺形態等因素,理論研究成果也在不斷地深化發展。例如在《史記研究資料索引和論文專著提要》《史記人物故事嬗變研究》《史記研究資料萃編》《〈史記〉與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等著作中,研究人員主要以《史記》輯錄的材料為基礎,從史料、文學、戲劇三個維度入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除此以外,現代學者編纂的《古典戲曲叢刊》《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元代雜劇全目》《清代雜劇全目》《明雜劇史》《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宋金雜劇考》《明清傳奇史》等著作也較多涉及“項羽戲”。現代研究人員更加側重項羽戲劇本身的內涵及特征,而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戲劇創作角度。近年來很多“新生代”研究人員也開始關注“項羽戲”,例如林怡、任榮、牛小萍等學者分別從歷史、文化、戲曲本體等不同視角,對項羽戲劇的創作淵源及歷史演變進行探索,提升了項羽戲劇的學術研究層次。
(二)國外研究
相比于國內的項羽戲劇史料研究工作,國外有少數學者對“項羽戲”表現出濃厚的研究興趣。國外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辻聽花編纂的《中國劇》、吉川幸次郎編纂的《元雜劇研究》,此外還包括池田大伍、田中謙二等研究人員的翻譯著作。
三、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整理與研究的現存不足
(一)史料整合度較低
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的整合程度較低,至今尚未形成更加完整的史料研究體系,導致國內外研究人員很難深入考察我國古代戲劇的歷史淵源、演變過程等。除了王國維創作的《宋元戲曲史》之外,現階段的多數學者仍停留于淺層的歷史資料或古籍文獻探討,未開展難度較高的史料整合工作。
(二)研究方向模糊
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的研究方向需要明確,研究人員只有在確定史料研究方向的前提下,才能推動“項羽戲”的史料研究工作深入發展。具體而言,國內既有研究中的史料整理工作集中于靜態的信息記錄,缺少動態化的地方戲曲發展歷程觀察、資料整合等工作。
(三)既有史料較匱乏
宋元明清項羽戲劇的史料研究資源仍然比較匱乏,研究人員在非常有限的史料支撐下,無法完整概括出項羽戲劇的演變進程、發展動態。并且在研究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史料的匱乏也會顯著增加相關工作的實施難度。
四、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整理與研究的完善路徑
我國目前已進入傳承優秀、創作經典、弘揚國粹的戲劇發展階段,客觀上為項羽戲劇史料的整理與研究工作提供了現實根據。研究人員應當在既有史料作為支撐的前提下,通過整理“靜態史料”與“動態戲劇資料”,并充分依靠人工智能技術,使得戲劇史料中的實物、文字等因素得到最大程度展示,建構多元化的戲劇史料研究模式,匯總形成完整的史料文本。
(一)史料整理方面
1.史料梳理
在史料梳理方面,主要可借助不同文獻檢索方式,按照由表及里、按圖索驥的總體思路,以從現代、近代至古代的“倒序”研究方式,逐步擴大對項羽戲劇史料的檢索寬度及范圍。例如,在戲劇正史的研究中,重點包括“劇”“樂”“曲”“藝”“詞”等對象,附帶研究“項羽戲”相關的小說、筆記等史料內容。學者需要在史料目錄的導引下,重點檢索霸王戲、項羽戲、史記戲等關鍵詞。將項羽主角戲、角色戲等歷史資料進行分門別類的全面梳理。
2.史料整合
史料整合屬于史料研究的重要途徑,指的是按照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做法,分類完成史料的歸檔及梳理工作。在此基礎上,學者需要借助文獻學的版本、校讎、辨偽等專業技術方法,側重考察我國既有史料中“項羽戲”的小說、筆記真實性。研究人員還需要將不同典籍中相同劇目的史料、相同劇目的不同版本資料進行整合對比,建立更為完整的史料研究體系。
3.文本建構
文本建構是整理史料的最后步驟,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步驟。文本建構的總體思路應包含如下要點:采用分期編輯的形式,尊重歷史真相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個性特征;嚴格確保史料的完整度及全面性,密切重視多個版本史料之間的細微差異。此外,翻譯后的史料內容應當與原有文本相吻合。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趨勢下,史料編輯中的紙質文本與數字文本應同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史料編纂文本在數字圖書資料中的地位與價值。
(二)史料研究方面
1.劇本分布和主題呈現
研究人員經過史料梳理能夠發現,“項羽戲”在宋元明清不同時期有著較為突出的劇本數量差異。因此一部分研究人員認為,項羽戲劇劇本的分布特征與時代文化價值取向密切相關。然而,在我國目前現存的研究成果中,“項羽戲”劇目數量較少且趨同性較強,因此在史料的全面整理中仍然面臨較為突出的問題。應當從時代價值觀、文化變遷等因素入手,探析上述因素在我國經典戲劇中的滲透程度。
2.戲劇元素及差異性
戲劇本體所承載的文學、藝術、舞臺以及劇種、唱腔、曲調、唱詞體例、行當角色等因素,都應當成為研究人員深刻解讀“項羽戲”的重要支撐。研究人員需要針對以上元素采取橫向對比、分析的做法,掌握宋元明清項羽戲劇的演變及內在差異,并能夠厘清這些變化、差異是否與我國古典戲劇的總體發展規律相符。通過深入研究戲劇元素及其差異性,研究人員能夠準確回答項羽戲劇蘊含的特色及藝術品格。
3.人物形象的多態性及審美指向
項羽這一經典人物形象的藝術創作手法,直接關系到項羽戲劇的研究著力點。《史記》中就有關于項羽形象的描寫片段,其能夠為經典戲劇形象的多元性指明研究方向,據此形成的項羽形象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藝術呈現方式。目前的研究人員只有深入了解戲劇經典人物形象與社會歷史變遷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深刻揭示經典戲劇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審美要素。進入新時期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已成為文化發展的方向,“項羽文化”的傳承路徑集中體現在史料研究領域。研究人員既要明確史料承載的社會變遷與發展過程,又要將其融入音樂、戲曲、文學等專業教育領域,為我國優秀戲劇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4.社會變遷及文化演進
研究人員對于史料中項羽戲劇元素、戲劇形象的精準把握,應成為研究“項羽戲”社會文化變遷的基礎。“項羽戲”作為我國經典戲劇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能夠用獨特的方式揭示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反映出我國社會歷史演變中的內在邏輯。因此,研究人員有必要從社會變遷、文化演進的角度切入,深刻思考項羽戲劇背后蘊含的文化與藝術價值,探析史料背后蘊含的文化演進路徑,并使其成為保護、傳承、弘揚“項羽文化”的重要載體,將經典戲劇文化中的人物形象轉化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五、結語
本文以項羽戲劇史料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史料分析與整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創建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的完整文本體系。在此基礎上,重點圍繞戲劇史料文本來探索項羽戲劇的歷史、文化、社會、審美等各方面特征,深刻揭示項羽戲劇的核心價值及其構成,充分利用戲劇史料整理來完善項羽戲劇研究的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陶逯秋.元明清戲劇中陶淵明形象流變[J].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3(03):34-39+52.
[2]李曉麗.論包拯在元明清戲劇中的形象演變[J].戲劇之家,2023(36):15-17.
[3]劉璐.鄧攸“棄子保侄”故事的文本演變——以元明清戲劇為例[J].山東社會科學,2022(03):168-176.
[4]周愛華.依河而生,因河而興:元明清戲曲迭代與京杭大運河關系論說[J].齊魯藝苑,2022(01):71-77.
[5]岳上鏵,程蕓.近十年元明清戲曲研究的動態與方向——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可視化分析[J].戲曲藝術,2021,42(04):93-100.
[6]封閃.簡論元明清戲曲“大團圓”模式及其成因[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1):88-91.
[7]唐夢.論《史記·項羽本紀》的戲劇性書寫[D].長春理工大學,2021.
[8]楊曉蘇.論《項羽本紀》人物語言的戲劇性[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8(4):74-79.
[9]孫宏亮,王蘭婷.論《史記》中項羽復雜矛盾的霸王形象[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0,35
(4):21-25,47.
[10]苗懷明.羅貫中史料發現、整理與研究的觀察和思考[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4,40
(01):1-10+124+133.
[11]龍珍華.“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2021年會暨荊楚文學史料整理與研究研討會”綜述[J].文學遺產,2022(05):191.
[12]鄒茜.史料的發掘、整理、研究及其呈現方式——當代文學史料整理與圖書館館藏建設暨《當代作家書簡》出版座談會綜述[J].華文文學評論,2022(01):88-9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宿遷學院校級青年基金項目“宋元明清項羽戲劇史料的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2023XQNA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度宿遷學院高級別縱向科研培育項目“宋元明清戲劇中的項羽文化史料整理研究”(項目編號:2023ZXPY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銳,男,博士研究生,宿遷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藝術學理論)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