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界最前沿、最熱門的話題。本文從大單元教學實施的必然性、大單元教學的目標指向角度分析深度學習的有效進行,并探討如何進行專家思維與高通路遷移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深度學習;有效途徑
一、實施大單元教學的必然性
(一)時代發展的需要
大數據時代對人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人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人格修養、全球視野、家國情懷、高階思維、創新能力、團隊精神等。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核心素養應運而生。
(二)實現學科價值重構的需要
教育價值觀的變革必然要求學科價值相應變化而實現價值重構,從知識教學走向人的發展教學。傳統的“雙基教育”往往從單篇精讀入手,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可以快速獲取“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語文的相關知識和能力,但是“單篇教學”割裂了知識之間、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碎片化的、淺表化的,很難達到深層次理解。大單元教學以多篇內容、多種方式帶動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多方位的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多元、全面的思維。實現了從語文知識技能的一元價值走向“核心素養”的多維價值重構,將學生的知識成長、能力成長、精神成長有機融合,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三)單元目標的實現需要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以“語言”和“人文”雙線組元的單元結構體例,奠定了單元整體教學的文本基礎。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基礎單元是由閱讀、寫作與綜合性學習相互關聯組成的有機整體,“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構建了完整的閱讀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探求教材內容共性的基礎上,提煉學科大概念,從大概念的視角探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新模式, 在具體教學中實施單元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性教學。
二、大單元教學下的深度學習
在單元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以宏觀概念和微觀概念為準繩,構建單元邏輯鏈與課時邏輯鏈,以學科相關聯的學習內容為基礎,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根據具體學情,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適度擴大單元的學習目標或學習內容,對單元目標、評價、內容、課型、課時、作業等進行統籌設計。
最早應用于計算機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學習”, 以任務為導向,要求教師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發展一系列的高階技能和高階思維。相應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要運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構建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新知識體系,實現學生對知識的結構化建構、邏輯性生成和價值性體悟。這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語文課程目標相一致。
大單元教學將深度學習理論與單元教學有機地融合,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已掌握的知識儲備確定大單元教學的目標、任務,以及最佳的教學策略,突顯不同文體的風格特點,讓學生超越字、詞、句、段本身,發掘不同文本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審美價值、文化精神,以啟迪學生的智慧。
大單元教學中的深度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認知和情感的高投入性
認知和情感的高投入性,是指情感高度投入的主動性學習。在大單元教學中,要求在具體情境中,教師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深度參與,促進學生感知體驗并深入思考探究,推動語文學科思維的構建。
如何確定大單元教學的任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了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發展未來學習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養的觀點。以統編版教材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短篇小說選取的是名家名作,思想內涵深刻、藝術技巧精湛。導語提示要求從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方面把握本單元的小說。在小說的閱讀教學中,教授學生小說的敘述技巧,教給學生解讀方式,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內涵、欣賞小說,由此可以概括出“能夠運用典型的敘述技巧進行小說創作”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大概念,引申出“語言特點、敘述視角、設置懸念、環境描寫”的概念性視角。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大概念下,又可以再定位作品重組后比較閱讀的的大概念,比如以“命運”作為《草房子》和歐·亨利《二十年后》比較閱讀的大概念……無論何種組合,都必須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敘述技巧,引發學生對“命運”主題的思考。
在大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這彼此關聯的具體任務進行分解、深入閱讀、探究,深度思考,如查找敘述視角(包括全知視角和內視角)和小說中常見的敘事手法(懸念、突轉、鋪墊與伏筆等),形成相關聯的知識鏈。從提升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入手,促進學生真正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提升閱讀能力。最后,根據寫作任務,靈活選擇與運用單元學習中內化的小說創作的知識,變換角度進行創作,逐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注重知識的理解與加工
知識的深度加工表現在學習者基于理解,有機整合多維知識,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合理建構新知識與舊知識結構的實質性聯系,生成知識或建構新的知識網絡。大單元教學中的“單元”概念:“單元”是素養目標達成的單位,是圍繞大概念組織的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等的集合。素養導向體現在課堂轉型上,重點就是要從教授專家結論轉向培養以創新為特征的專家思維。
如何訓練學生的專家思維?在學生學習的領域,知識關聯主要包括所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和學生已有經驗與新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梢哉f,建立起這些關聯,學生就能逐步理解專家結論的內在邏輯性,對學科知識形成深刻理解。語文大單元教學按照現有的教材單元,將零散的學習內容分塊并重新組合為結構化的整體,著力于構建學生的認知模式,幫助學生厘清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和遷移運用。
以統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該單元圍繞人文主題“人生百態”選取了四篇經典的中外小說。根據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小說學習的相關表述、教材單元提示、單元課文的特點等,可以從本單元提煉出大概念:生動的語言可以刻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小說主題。
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大概念,形成認知線索?我們從不同角度對單元課文進行知識模塊的統整。
一是根據小說不同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不同的語言風格進行整合。《孔乙己》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和側面襯托等手法,刻畫人物的性格和靈魂,語言冷峻犀利,在簡練的描寫和對話中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蹲兩垺吩诳坍嬋宋镄蜗蠓矫?,重在使用對比和夸張的手法,語言幽默風趣、諷刺性極強?!读锼鳌愤x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通過人與自然環境的對比,突顯了“首領”等人物的英雄氣概;善于使用斷短句,用詞精妙傳神、含蓄凝練,而且比喻新奇,讀來別具風味?!镀蚜思摇飞朴谶\用動作、語言等來表現人物性格,其語言活潑伶俐,充滿了鄉土氣息。
二是根據小說不同的主題進行整合。《孔乙己》鞭撻國民的劣根性;《變色龍》表現的是人物的丑惡靈魂;《溜索》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蒲柳人家》表現中國底層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風貌,富有傳奇色彩,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的審美情趣。
三是根據小說呈現的內涵進行整合,將閱讀從課內引向課外。學生課外閱讀《蒲柳人家》《白光》《棋王》《小公務員之死》《塾師老汪》《喂自己影子吃飯的人》,從不同側面拓寬小說鑒賞的廣度,加深小說主題鑒賞的深度,提高鑒賞能力,拓展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
(三)重視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要求學生將知識轉變為自身經驗,判斷和把握關鍵要素,實現新舊知識銜接,建構并運用核心知識結構,分析不同時間、背景或情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高路通遷移。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強調整體性、系統性,在圍繞大概念設計的結構化活動中促進問題的解決,在構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建構知識、形成能力、提升素養。例如,戲劇單元提煉出理解并演繹“舞臺上的故事,凝聚著無盡的人生;舞臺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樣的人格”的大概念,引申出“人物形象、戲劇沖突和主題”的概念性視角。大概念具有跨情境的遷移性,可以依托學?!罢Z文節”營造文化氛圍,設計“品味經典戲劇 傳承民族文化”增加語言實踐活動的挑戰性。并整合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和蒲松齡《聊齋志異》,改編并演繹劇本,實現高路通遷移。
學生在舞臺上表演戲劇,從中體會戲劇的藝術魅力,這是戲劇概念性理解的形成和運用。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特點決定了學生對戲劇的欣賞更需要在實踐中體悟、在評議中提升,最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面向問題解決
深度學習最終要落到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處,學習的深度同時反映在問題解決上。例如,如何引導學生掌握現代詩歌的朗誦和創作技巧?
眾所周知,現代詩歌因其語言精練、意象新穎別致和富有節奏感而充滿魅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生學習現代詩文的要求是在語言文字運用的情境中,發現、感受和表現語言文字的魅力;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圍繞詩文的單元課文內容,策劃并開展詩文學習、展示和交流活動。
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是統編版教材的三大“活動·探究”單元之一,大概念是“掌握詩歌的朗誦和創作技巧?!彼员締卧扇∪蝿镇寗拥姆绞?,重在強調學生的自主欣賞、朗誦和創作、分享詩歌。它涉及詩歌要素,如情感、意象、知人論詩等,這些詩歌要素很少在生活中單獨運用,但它在大概念“掌握詩歌的朗誦和創作技巧”的統整下就會被激活,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如在《艾青詩選》的整體性閱讀中,大概念是“詩歌的語言藝術及意義” 圍繞它設置的艾青詩歌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點的小概念,構成彼此內在聯系的教學目標。在感悟中走近詩人,理解作品。
三、結束語
總之,大單元教學的學習任務融合了學科知識建構及遷移運用,引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大單元教學有助于學生建立系統的學習觀,能帶來深刻的學科理解與深遠的學習影響,讓深度學習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林秋雅,林虹,李燕玲,等.站在未來教語文:語文價值的追問與重構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劉徽.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研究”成果,課題編號:FJJKZX23-230)